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名:李宣良 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岗位:文字记者 评点:他是新华社派赴着陆场采访的唯一文字记者,煞费苦心,用别人的工作证登上了一号搜索飞机,以快讯方式"直播"神六返航.并有幸成为第一个目视到飞船返回舱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传媒资讯     
新华社:推出新华奥运整点播报最近,由新华社全力打造的"新华奥运整点播报"节目正式开播。全球网民点击新华网,可以随时收听这一节目,倾听新华社记者发自北京奥运村的最新消息,分享北京奥运的激情与精彩。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国家通讯社采集制作  相似文献   

3.
文字记者能做好访谈主持吗?文字报道,采访和呈现是分离的,两者先后进行;视频报道,采访和呈现是交互同步进行的,采的过程基本决定呈现的状态。后者对记者采访功底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北日报推出多款访谈产品,很多文字记者走到镜头前,尝试转型主持。尤其在2021年的大型策划《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节目中,根据党委、编辑部统一部署,37名文字记者出镜主持,是一次全员的大练兵、大检验。  相似文献   

4.
闫伟 《今传媒》2007,(2):55-57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等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等为代表,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前不久"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总结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2002年以来,沿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新华社大力进行音像技术建设,完成了视音频编辑系统、便携视频采集系统、音频采编系统的系统建设,实现了新华社视音频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数字化视音频采集传输,使得记者在任何一个新闻现场,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把图像传回总社,音像记者对于突发事件、重大的报道也可以像文字、图片记者一样在第一时间把素材传回总社,“新华社多媒体记者”从概念变成现实。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音像新闻编辑系统,实现了收录、上载、编辑、配音、上传等新闻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和音像节目/素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全…  相似文献   

6.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近年来广受观众喜爱的一类电视采访节目,电视访谈类节目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聆听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对话,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访谈对象的心理距离,让节目充满人文主义色彩。而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注重采访的技巧和侧重点,要凸显访谈对象的心理特点,为整个节目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彰显整个节目的人文关怀。记者的采访更应该以访谈对象为中心,要结合节目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节目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素材。本文笔者从事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记者采访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重点谈一谈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艺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另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第一种类型,即"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8.
“变形”记     
在奥运会新闻大战中,新华社记者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在许多场合下,我们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有时还要做翻译,或充当类似中国代表团新闻官的角色。仅就文字而言,新华社记者是本届奥运会上唯一用两种文字发稿的记者。我们既要写英文稿,又要写中文稿,工作量比别人大一倍,再加上一批为奥运快报和国内报纸写的专稿,实际上光文字就是三套稿子,每套稿子的角度、风格、用词又各有不同,而  相似文献   

9.
2021年10月上旬,湖北日报重磅推出《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节目,邀请全省各地方主政的县市区委书记,走进5G演播室,分享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思考与实践.这次访谈有个特别的要求,由记者出镜主持,对于习惯在幕后从事文字工作的记者而言是一次挑战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不断积累的广播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指引笔者找到答案: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呼唤记者型主持人.一、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是记者型主持人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秦风热线》栏目是一档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它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以嘉宾访谈的形式展开30分钟的讨论.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连接听众、传情达意的主导人 物,一言一词都会对节目、对听众产生 影响,所以主持人必须找准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喜爱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不少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已成为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依托电视媒体优越的传播手段.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为其他媒介提供了一些新颖的采访理念,对记者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朗读者》是由中央电视台自主创新研发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邀请各行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嘉宾进行朗读,以"访谈+朗读+轻解析"的模式,让观众看到朗读的魅力,感受文字的力量,进而体会朗读背后的情感。本文尝试从节目的模式创新出发,探索分析节目的情感表现,以期为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增加了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评选,至今,中央电视台的<沙祖康:我是中国派>等共15件电视新闻访谈作品获得殊荣.近年来,人们对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喜爱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不少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已成为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依托电视媒体优越的传播手段,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为其他媒介提供了一些新颖的采访理念,对记者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贺涛 《新闻战线》2012,(9):88-89
"3·15",更像没有硝烟的战场。"3·15"记者,潜伏、暗访、斗智斗勇,有着"007"般的神秘色彩。本期《闻人轶事》刊发故事二则,述说节目背后的五味杂陈。咀嚼这些文字,"3·15"记者不再是模糊的身影。——编者  相似文献   

16.
名人访谈节目<21@21>,作为一档周播访谈节目,风格类似于美国著名访谈节目<拉里·金脱口秀>.节目取名<21@21>,代表该节目的制作理念,即:国际化,人性化.第-个"21"代表21世纪的中国观众;第二个"21"代表21世纪的世界级顶尖人物;中间的"@"代表连接、互动、沟通、在线和现代等节目理念.  相似文献   

17.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节目形态一般是主持人与嘉宾在一固定场所一对一的访谈,以两者的话语交谈推动整个节目的进展,并适当配以解说和空镜头.顾名思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关键就在于"访"和"谈".  相似文献   

18.
约哈里之窗是一个反映人际传播中自我和他人沟通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它能将主持传播中访谈节目主持人和访谈嘉宾的交流状况可视化,是主持人话语风格和访谈能力的度量衡之一.本文深入探讨约哈里之窗模型和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风格的内在联系,基于该模型对"犀利型"风格的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语篇进行剖析和总结,进而指导访谈节目主持人更好地...  相似文献   

19.
访谈节目关系到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知名度,办好访谈节目也成为各个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商标"和形象代言人,其语言表达技巧的高低对访谈节目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继晚会热、电视剧热等收视热潮之后,观众开始热衷于电视访谈节目.探究个中原因,原因之一必然是访谈节目巨大的独特魅力,即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已经基本脱离了在其它类型节目中所普遍存在的"串词人"身份,能以更大的空间、更个性的语言去驾驭节目,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宽阔的承载话语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