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业界资讯     
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揭晓本刊讯3月25日上午,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江苏省南通市揭晓。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3位国际新闻摄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经过四天的紧张工作,  相似文献   

2.
华赛十问     
每一次国际新闻摄影大赛,往往都昭示着当下新闻摄影传播的新动向与新趋势。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刚刚在杭州落幕。作为本届华赛组委会成员,笔者全程观摩了华赛的评选过程,零距离观察到评委关于新闻摄影相关的观点与观念的交锋,我们获得了很多思考。我们将这些思考整理成文,旨在引起新闻摄影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求同存异。一问: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新闻摄影评奖,是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这在国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在全国性、特别是各省的新闻奖评选中,新闻摄影评委的主体大多由记协领导和各报总编辑构成,新闻摄影专业人士相对较少。新闻界领导层面的评委,往往更多地关注照片所反映的新闻题材是否重大、是否当年的典型事件等等,即新闻价值元素.而对照片本身的形象语言则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编》2007,(2):29-29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上海揭晓,共评选出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奖。获奖摄影作品中,中外摄影佳作平分秋色。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并揭晓“年度最  相似文献   

4.
3月25日,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路透社摄影师高安.托马斯艾维克(Goran tomasevic)拍摄的《利比亚冲突》获2011年度新闻照片大奖。本届华赛评委会由来自多个国家的12位国际新闻摄影专家组成,经过4天的紧张评选,评出8大类共78幅(组)获奖作品(第八届华赛获奖作品选登见第54页)。这些获奖作品展  相似文献   

5.
媒体的激烈竞争,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使军事新闻摄影面临着众多挑战,我军新闻摄影工作者不仅在“荷赛”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而且在“华赛”和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也鲜有军事新闻摄影作品问鼎。从实践中看,军事新闻摄影在摄影理念、表现手法和宣传渠道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创办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已举办了四届。作为前三届评委会主席,我参加了组织和评选的全过程,从中体会到一些新闻摄影的奥妙,也产生一些疑惑和思索。抓拍与摆拍一般说来,新闻摄影是提倡抓拍的,但摆拍现象由来已久。虽然不断有人呼吁取缔摆拍,但就是无法完全取缔。在华赛评选过程中,一些中国和外国参赛照片有明显摆拍痕迹,而外国评委并不一概反对摆拍。在评到一组反映一位15岁舞蹈少年的照片时,有中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工作于今年3月在中国深圳举行。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2015,(7):42
3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四川成都揭晓,盖蒂图片社的美国摄影师约翰·摩尔的作品《埃博拉席卷利比里亚首都》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来自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获得本届比赛8个大项、16个类别的68个奖项,获奖国家和地区数量创华赛历年之最(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选见封三)。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3月25日在上海揭晓评奖结果。30位中国摄影师和34位外国摄影师的78幅(组)作品分别获得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优秀奖以及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盖蒂图片社摄影师约翰·摩尔所摄《贝·布托遇害后》获本届华赛战争灾难类单幅金奖;法新社摄影师马尔万·纳马尼的作品《黎以冲  相似文献   

10.
周琳 《军事记者》2006,(6):39-39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海内外新闻摄影人的翘首以待中,于3月24日下午在美丽的深圳揭晓。这次盛会有中外8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评委,用3天半的时间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7028幅照片进行了紧张、辛苦而认真的评判,最终,全部奖项都各归其主。从本届“华赛”获奖作品来看,有“两点”值得我们摄影人注意:一是“华赛”的“5个获奖标准”将新闻摄影的评选提高到了国际化。这5个标准是:1、最开阔的新闻视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情;2、最敏锐的洞察目光,发现以小见大的深刻哲理;3、最高超的摄影技巧,将新闻表现得扣人心弦;4、最强烈…  相似文献   

11.
从第57届荷赛到第10届华赛,中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已经大步迈向世界新闻摄影的大舞台。华赛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创办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东方特色的世界新闻摄影文化新名片,但其与荷赛在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不过华赛不是荷赛的复制和翻版。  相似文献   

12.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与前两届相比,此次评选的奖项和评选的步骤均作了某些调整,但比赛的主题和所倡导的新闻摄影理念却未作任何改变,因为主题是已然确立的信念与主旨,即“和平与发展”,这是坚定不移的;而评选理念是评判新闻照片的一种价值尺度,大赛组织者将其概括为五句话: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  相似文献   

13.
聚焦·华赛     
2012年3月25日,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闪电遇到火山》获得自然及环境类单幅金奖。  相似文献   

14.
徐斌 《新闻实践》2013,(5):40-40,41-43
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3月底在杭州评选完成。本届比赛,评委会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泰国、印度等国家的13位评委组成,其中外国评委8人。作为华赛组委会成员,笔者全程观摩了第八届、第九届华赛的评选过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外国评委在评选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刨根问底、据理力争的较真劲儿。那种非一般的认真,饱含的是钢铁般的专业精神,从中窥见他们对事件、对照片、对作者、对评选采取的是一种最起码、也是最难能的态度:尊重。一、对事件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也称“华赛”)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反映世界和平发展,表现人类生存状态,展示人类命运情感的。一个可供全世界新闻摄影人平等交流的全新的平台。“华赛”无疑是中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的良性融合。她诠释的是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让世界新闻摄影界对中国有了更多预期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3月25日,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揭晓,8大类16项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各归其主.用新浪文化频道新闻稿中的话说,这次华赛"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为促进中国和世界新闻摄影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摄影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华赛正在成长为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声誉日隆的新品牌."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13年,浙江新闻摄影界喜事连连.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荷赛”揭晓,共有4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其中浙江占了3席;3月25日,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浙江又获得了一金三优的好成绩.浙江,已然成为中国新闻摄影的强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华威 《青年记者》2010,(9):51-52
3月25日,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揭晓,8大类16项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各归其主。用新浪文化频道新闻稿中的话说,这次华赛“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为促进中国和世界新闻摄影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摄影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华赛正在成长为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声誉日隆的新品牌。”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影像的重要性,摄影界一直以来流行着“三秒钟效应”的说法,如果你的画面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人们的视线就会匆匆而过。这点在2009年第五届华赛评选中再次得到印证。第五届华赛评选采用了人民摄影报“金镜头”的评选方式:电脑投影、评委按动表决器投票。第一轮评选中,评委根本没人要求看照片的文字说明,只看画面。就此问题记者向来自台湾《联合报》的评委吴景腾请教,参评照片反映的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不同新闻事件,只看影像能否保证准确理解照片内容进而得出科学的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20.
陈庆港,多年以来在摄影道路上孜孜以求,他的勤奋与功力有目共睹:几乎每年,他都有一部叫得响的专题报道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评选中斩获大奖,在许多重大性国际新闻赛事中,这些选材独特、影像表现成熟的作品也是摘金夺银……在摄影道路上取得骄人成绩的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带着疑问与兴趣,本报记者走近了刚刚从第三届“华赛”颁奖晚会归来的陈庆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