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话题》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2004年1月1日开办的一档以直播谈话形式进行深度报道的栏目。每天12:10~12:30播出。《新闻话题》的宗旨是:以平民的视角解读新闻,以思辨的深度引导听众。强调话题的时新性、内容的服务性、嘉宾的权威性和听众的参与性。《新闻话题》着重从听众关心的角度选择新闻,从听众需要的角度解读和述评新闻,给听众有用的信息、思想上的启迪和感情上的愉悦。这可以说是以内容贴近听众。《新闻话题》采用直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话题与问题的切入点始终不偏离主题一档成功的情感热线直播节目,首先要选一个成功的话题。这个话题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主要针对节目听众定位而设;参与性强,话题难易适中,热心听众可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3.
新闻节目要不要引导听众参与?如何引导听众参与?这是广播、电视界长期以来一个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话题。1996年初,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在深化新闻改革中,大胆探索,尝试在40分钟直播板块“新闻时空”中开辟了“听众说新闻”专栏。近一年半以来,新闻热线(两部电话和BP机,24小时开通)接受了数千条来自听众的信息,“听众说新闻”专栏约播出200余  相似文献   

4.
黄进 《声屏世界》2017,(2):53-54
广播要想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取得突破,就要采写"有趣"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新颖性贴近听众;采写"有料"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接近性吸引听众;采写"有胆"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打动听众;采写"有用"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服务性黏住听众.  相似文献   

5.
陈万怀 《今传媒》2010,(4):89-91
"说"新闻和"播"新闻同为当前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播报的两种不同方式,特别是"说"新闻,因其独特的新闻播报方式,获得了听众和观众的普遍认同。同为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新闻内容、听众定位大致相同,然而,其各  相似文献   

6.
提倡写视觉新闻,这虽然是新闻界提了多年的老话题,至今却仍有现实意义。广播新闻是写给听众听的,难道也提倡写成视觉新闻?广播的声音,听众难道能看到么?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虽然是写给听众听的,是诉诸听众听觉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视觉形象。广播新闻所提供的具体形象的东西越多,诉诸听觉的内容越具有立体感、画面感,它所能转化成的视觉形象就越鲜明生动,就越能打动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同样要写得有视觉感、立体感。笔者拟从听觉形象转换为视觉形象的物质基础、转换的具体过程和转换的必要条件等方面,对这个问题略抒浅…  相似文献   

7.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10):67-67,82
报道民生新闻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广播电台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节目设置上关注民生话题,强化服务意识;节目选题上贴近生活,利用故事化、情节化手法,达到易懂易听,并强化对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对政策的了解和知识的渴求。这样拉近与听众距离,体现媒体的服务性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8.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9.
"说新闻"改变了观众、听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听众很大的兴趣。其实",说"的这种播报方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说新闻"的表层形式,而且还在于从便于观众、听众理解的角度出发,调动主持人的储备,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新闻事件本身的要点及前因后果的脉络更为清晰,这种解释性的传播更好地帮助观众、听众接收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说新闻"以传播的互动化、节目的创新性、语言的生活化、观  相似文献   

10.
新闻广播很多都是老的人民台脱胎过来。从名字上看,新闻广播是以新闻为主,可事实上却是新闻综合频率。音乐、交通、评书、少儿、戏曲等不同类型的广播频率越来越多,而一些新闻广播仍在搞板块节目、话题类节目,最后搞得新闻收听率和创收下滑。新闻频率就该做新闻,我们不可能给听众所有的东西,我们就给听众一件事,就是你要想知道今天发生什么事,就听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11.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情”为先导,和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传统的新闻节目由一条条内容千差万别的新闻串联而成,播音员…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要不要引导听众参与?如何引导听众参与?这是广播。电视界长期以来一个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话题。1996年初,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尝试在40分钟直播板块《新闻时空》中开辟了《听众说新闻》专栏。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这一全新的广播形式及其显示的效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新闻时空》节目于1996年元旦开通时,向社会公布了两个热线电话和BP机号码,24小时接受来自听众的信息,并在《新闻时空》中首创《听众说新闻》专栏。同时,学习东方台的经验设立了《通广寻呼》。在一年半中,新闻热线接受了数千条来自听众…  相似文献   

13.
听众参与新闻节目的有效途径──南通电台开辟“听众说新闻”栏目的探索与思考陆云涛新闻节目要不要引导听众参与?如何引导听众参与?这是广播界长期以来一个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话题。随着1987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改革经验的传播,主持人大板块直播和热线电话在全国广...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节目是听众获取本地新闻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少新闻存在脱离实际、游离生活、远离群众的问题,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那么,新闻节目应该如何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不够"贴近"的问题,拉近与广大受众的距离,让听众与新闻的第一现场更接近一些呢?笔者认为还应重点抓好新闻节目,唱响主旋律,重视日常新闻节目质量,来实现新闻节目的"三贴近"。广播新闻节目首先要在唱响主旋律上打好"三贴近"  相似文献   

15.
王霖 《声屏世界》2005,(6):37-37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舶来品,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却已经开枝散叶,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简明广播电视词典》中,脱口秀被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可以说,脱口秀是以交谈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而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选好题脱口秀节目离不开交谈的话题,话题能否吸引听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的发展,人们不再喜欢只听不说,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参与进来,参与交通路况播报和交通话题的讨论。交通广播要牢牢地抓住这部分听众市场,用自己掌握的新闻资源和听众提供的新闻线索,为路上的开车人、坐车人和听众提供一份份精神快餐。  相似文献   

18.
张晗 《新闻前哨》2013,(6):75-75
话题新闻是新闻改革年代纸质媒体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表现形式,成为许多媒体全力经营的品牌"。它具有其他新闻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是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报道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新闻形式。、"话题新闻以平视的视角和传统的深度报道区别,又以思维的张力和传统的调查新闻分离,再以灵活的阐释和传统新闻述评迥异"。从新闻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新闻形式接近群众,贴近  相似文献   

19.
事实上,"传通"关系能否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听众的了解和把握,以及根据这种了解和把握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策划与组织,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对听众的研究,并自觉把这种研究纳入策划范畴之中。而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针对听众心理精心组织的策划报道往往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参与性、可读性和可视听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听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行云  郑增强 《河北广播》2006,(1):97-97,103
从事新闻播音至今十年有余,其间常听同行或听众谈及一个话题,某某人播音风格老化了、过时了,不适应现在听众审美口味了,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很严肃的业务问题,那就是播音员怎样与时代含拍的问题.播音员怎样播出时代气息的问题。想搞清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对你的受众群进行分析.看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