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校应携手,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共同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2.
李平 《考试周刊》2011,(41):218-218
许多家长对待成绩差的孩子往往是严厉批评或体罚,这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的上进心,在打击孩子。孩子的转化和进步需要家长们的爱。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选择适合孩子的公益活动,和孩子一起去做,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了解意义所在,明确应承担的责任,让孩子学会审视和反思,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孙瑞雪 《母婴世界》2008,(12):10-10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被重视。"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被  相似文献   

5.
思之 《家长》2013,(4):29-30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就要让孩子多探索,多锻炼。尽管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他们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也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上看到瓷器是用泥巴烧成的,就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打火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通过语言和情感交流进行的,是孩子成功的基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切,均从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开始。从接纳到尊重,从批评到信任,孩子在自尊自信中成长,孩子在欣赏鼓励中成熟。  相似文献   

8.
侯海蓉 《山东教育》2021,(11):62-62
爱是教育的灵魂。一位好老师,他一定是热爱孩子的人,时刻不忘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总会感觉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能触动和抚慰孩子的心灵。无论付出多少,无论孩子是否感恩,都始终保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父母也越来越注重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学习和思维方面的差异开始明显,而这个时期又是关乎孩子的勤奋与自卑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往往会做比较:我的孩子怎么不如别的孩子呢?其实,孩子的独一无二性有严谨的科学依据,需要家长认识和接纳孩子独特的智能,对孩子的发展进行恰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美术启蒙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审美、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涂涂画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展示了儿童趣味和思维活动,是孩子特有表达情感的方式。利用多种绘画形式与材料激发孩子学画兴趣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不断延伸与拓展,并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孩子集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花开有声     
周红 《家庭教育》2008,(5):16-17
家长朋友们,“示爱”是父母、孩子间必不可少的亲情交流。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喜欢观察周围的家长和学生,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问的密切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也不要拔苗助长,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更不要认为父母和孩子交往是没有必要的,沟通交流是在浪费时间。在这里,你们可以读到我们杭州天长小学三(3)班孩子们和家长的对话。在给孩子一个充满笑声温馨的家的同时。爸爸妈妈们,请停下手边的事,耐心地听听孩子的心声,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孩子。——摘自周红老师的《班主任手记》  相似文献   

12.
安扬 《家长》2013,(5):14-15
一、家庭中的"尊重教育"的内容1.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家庭教育中,切忌讥讽、嘲笑、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即使是在批评孩子时,也不能说"过头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给孩子留面子,也是给孩子留下自我教育的空间,让孩子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2.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惰性”成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年级的一些孩子学习参与度不高,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惰性”。这一类现象发生在很多家庭,甚至是家教“到位”的家庭。通过调查分析及个案的研究,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1)自由充分的实践体验活动是促进孩子积极思考,让孩子有东西好说的基础。(2)自由宽容的氛围促进孩子的交流与表达。孩子的不愿意表达是由成人造成的:其一,家长缺少倾听孩子表达的耐心,变相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机会和权利,是孩子失去表达的欲望。其二,对于孩子表达的事件和观点,家长们往往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强加于孩子。一是造成孩子对自己今后的表达心存顾虑,我的想法说出去别人怎么看?二是你不听我的,我干嘛要听你的,埋下不会倾听的祸根。(3)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孩子的思考。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通过告之等方式把成人的认知结论强加给孩子,自然而然地剥夺了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导致孩子今后碰到需要思考时,就等待,等待一个告诉他结果的声音。因此,信赖孩子,减少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干预,是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4,(30):7-7
作为家长,应当认识到:自己只是孩子的亲人和朋友,应当以孩子的身心成长为重,和孩子的交往中,尊重事实,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引导孩子而不是替代;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也需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情商、智商和法商,并且自己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成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幸福和快乐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谈着谈着,大家还会情不自禁地把孩子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作对比,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过去的孩子是快乐的。言下之意是说现在的孩子在物质生活上是富足的,但他们并不快乐;以前的孩子虽然缺吃少穿,但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能力、信念和责任心的形成,家长、家庭非常关键,孩子的成长成才,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首先,现代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轻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在高考指挥棒下,不约而同强化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却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迷失了理想  相似文献   

19.
李红艳 《家长》2010,(8):52-52
我们常说的“乖孩子”,是指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由于听家长和老师管教,所以往往招人喜欢,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在表扬孩子时,都喜欢说“真是个乖孩子”。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孩子太乖了并不好。孩子太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