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段一 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从图中,我知道了1个书包20元,1个笔记本5元,1盒水彩笔18元。生:图中一共有3个人,小军、小晴和售货员阿姨。师:要解答“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我们要知道是谁买的东西,买了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2.
诗文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教学亦如此。   1998年 3月,我在武汉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德武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感悟颇多。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十分精彩。在看似随意的闲聊中,话题向既定方向渐进,起承转合,水到渠成。   1.起   因为是借班上课,刘老师开始就介绍自己。   师:我是人。   生:我也是人。   师:我是大人。   生:我是小人。   师:我是好人。   生:我是坏人 (马上发现上当,立刻改口 )。   生:我也是好人。   师:咱们都是好人。“人”字这一撇代表你们,这一捺代表我。我是关心你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引入 师:早上我去买点心,一算正好4元,我拿出一张100元钱付款。可是店主一来忙于生意,二来怕收进假钞,三来备的零钱不多。于是,他要我换一张面额小一点的钱。而我只拿了一张钱,又非常需要这点心,请大家帮我想一个办法。 生甲:把100元钱拿到附近店里换成小一点的。 师:能告诉大家怎样兑换吗? 生甲:把100元钱换成10张10元,再用其中1张10元去买点心。 生乙:…… 生丙:也可以换成10个1元硬币和9张10元,再拿出4个硬币,还剩下9张10元和6个1元。 师:我们把这个兑换、付钱的过程用数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一个大人对孩子说:我们相互提问,我答不上来给你50元,你答不上来给我1元。于是大人问孩子一个深奥的问题,孩子输了,委屈地掏出了1元钱;轮到小孩提问了,问题是三个鼻子,四张嘴,八条腿的东西是什么?大人输了50元。  相似文献   

5.
买票的学问     
夏天可真热!吃完午饭.我和爸爸一起去游泳。到了游泳馆,卖票的阿姨说:“小孩游一次是10元.大人游一次是12元。我们这里也有卡出售,小孩游10次是70元,大人游10次是90元。”我想:如果小孩游一次是10元,那么游10次就是100元了。  相似文献   

6.
<正>板块一:回顾共读时光,温习诵读方法(课前播放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和大人、小伙伴共读童谣儿歌的视频。)师:我发现你们刚才一直盯着大屏幕笑呵呵的,看到你自己了吗?看到你们在干什么呀?生:我们在跟着老师念童谣和儿歌。生:我在和妈妈一起读《剪窗花》。师:短片记录了你们上个学期和大人、小伙伴一起读童谣儿歌的美好时光。我们在课本中读了很多童谣儿歌,这三首还记得吗?(出示标题《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  相似文献   

7.
课件出示练习题:50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可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租金8元,如果让你安排,你准备怎样租船?师:今天,我要请你们中间的一位来当导游,带领50个同学去郊游。导游必须有自己的租船方案。现在就请同学们设计自己的租船方案。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设计租船方案,  相似文献   

8.
多给了2元     
今天下午,我、妈妈、阿姨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易园玩。听说易园的湖中能划船,正好,今天的天气不错,于是我们便决定去划船。"终于到了!"随着好朋友的一声欢呼,我看到了一排排整齐干净的竹船停在水面上。"阿姨,这竹船租一条多少钱?"我问道。售票阿姨笑着说:"这竹船大人每小时5元,小孩每小时3元。"我马上想到一道算式,我们小孩有两人,大人也有两人,(3+5)×2=16(元)。可是,花16元租一条船,有些贵啊!于是我对售票阿姨说:"我们就玩30分钟,给你10元吧!"售票阿姨说:"行!"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高度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年轻的售票小姐回答道:“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小孩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想我得付8  相似文献   

10.
戒律一:不能忽视细节 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你看你就是带着孩子走路的人,需要给孩子示范应该怎么走,比如不能三个人并排走,两个人并排走时大人或男士应该靠外边。我的一位朋友到英国时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上车,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的从小教起吧。  相似文献   

11.
<正>一、谈话揭题师:今天是位新老师给大家上课。我姓张,名玉栋,(出示:张玉栋)就是这三个字。我叫——生:张玉栋。师:你们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生:非常好,听起来感觉很好。生:我觉得这个名字有来源,不像有些名字,就是随便取,如二娃、三娃之类的。师:看来你接触过农村的孩子,听说过这样的名字。张老师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这么一个人,他叫——(板书:三黑)来读一读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掉牙     
人长大了。就要掉牙。上学不久,很多同学都开始掉乳牙,每个掉了牙的同学都指着嘴巴高兴地说:“看!我要换新牙了,我要长成大人啦!”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观察物体):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生1:我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4.
三则案例近日,在课程改革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三节品德与生活课,课的内容都是“坐、立、走,有精神”。三位执教者受不同教育观念的支配,采取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教法A: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坐、立、走要有精神。我们要做到———生:我们要做到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师:很好!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开展一次比赛,请每个小队的“苹果”小朋友上来做评委。(“苹果”小朋友到教师课前准备好的评委席就坐。)师:每个小队推选一名小选手上来参…  相似文献   

15.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要给大家画一幅画。(师画图:一个仰天痛哭的人)请你们猜一猜,她遇到了什么事,哭得这么伤心呀?  相似文献   

16.
踩影子     
徐德培 《生活教育》2012,(21):27-27
小孙女三虚岁,刚学会走路时,积极性挺高,大人去搀扶时,她甩开大人的手,坚持要自己独立行走。过了一段时间,走路稳了,有时反而偷懒撒娇,不肯迈步。一次,我带她出门,才到楼下,就仰起小脸,伸开双手:"爷爷,抱!"为了让她练练腿劲,我坚持要她自己走。  相似文献   

17.
23.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片断实录一师: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皮影戏《掩耳盗铃》。)师:这段录像说明了什么道理?生:说明了一个人做了坏事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师:戏中的主要人物——盗铃人有什么特点?生:自以为聪明,其实非常愚蠢。师:这段录像里,既没有谁站出来说这个人愚蠢,也没有字幕表示这个意思,你是从哪儿得出这个答案的?生:我从他捂着耳朵的动作看出来的。生:我从他自言自语的话中看出来的。生:我从他得意洋洋的神态上看出来的。师:导演要把一些思想、哲理告诉人们,必须通过什么途径?生:通过演…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午饭     
我有两个分别比我小3岁、4岁的弟弟。小时候,我时时处处以大哥哥自居,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头”,却怎么也“管理”不好他们。我11岁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父母出发到外县的集市上买粮食,估计下午才能赶回来。父母告诉我,要我管好两个弟弟,中午由我们自己做饭吃。我勇挑重担,大人似地点了点头。父母刚走,我就开始安排我们三人的工作:我喂牛,二弟喂猪,三弟刷锅洗碗。当时,他们都默不作声,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赞成。我和二弟干完自己的工作.却发现三弟根本就没行动。任我怎么说、怎么发脾气,他就是不干,还嫌我是以大欺小…  相似文献   

19.
艾敬敬 《中国德育》2015,(15):73-74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是男子汉,要帮助女同学提包包"。这句看似正常的话其实存在三个疑问需要我们厘清:要帮助女同学,男同学就不用帮助了吗?这种引导方式合适吗?如果孩子不情愿当男子汉就可以不帮吗?生活中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从"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到"我对你好,但你也要对我好",再到"我会承担法律义务,对你好",最终达到"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我会以我自己的方式永远对你好"。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高度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郑州要花多少钱?”年轻的售票小姐回答到:“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孩子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想我得付8元钱。”那位售票小姐笑道:“嗨!先生,你是刚捡了钱还是发了大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男孩1米20,你就可以省下4元。我眼睛又不是标尺,我又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父亲回答:“你说得没错,但是孩子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真正的高度@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