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囚于巴比伦的犹太人》不翼而飞 1848年。法兰西著名的画家米勒创作完成了一幅名叫《被囚于巴比伦的犹太人》的油画。  相似文献   

2.
周世麟     
1955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院油画系,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6届研修班,现任天津美院副教授,美术教育系油画教研室主任。周世麟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他在美院上学期间创作的油画《路障》曾获得天津市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二等奖并入选全国美展,油画  相似文献   

3.
千年苦旅     
公元前 1 3世纪 ,相当于我国商朝中期 ,希伯来人进入巴勒斯坦。 2 0 0多年后 ,希伯来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935年 ,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 ,《圣经》中的扫罗、大卫、所罗门就是犹太王国中几个有名的国王。巴勒斯坦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 ,历来都是强国的必争之地。公元前 56 8年新巴比伦国王尼不贾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 ,大批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为奴 ,史称“巴比伦之囚”。半个世纪后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建立起强大的波斯帝国攻占巴比伦 ,波斯国王居鲁士把 4 .2万犹太囚徒送回巴勒斯坦妥善安置 ,犹太人感激涕在…  相似文献   

4.
创作于1830年的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主将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三十二岁的作品。正处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极端变幻动乱的年代,当时封建复辟势力与民主共和这两种力量一直在不断反复较量,从而把人民革命的斗争也引向了一个又一个高  相似文献   

5.
找找看     
《小学时代》2015,(Z3):19
这张巨幅油画的名字叫《迦拿的婚礼》,是意大利画家保罗·委罗内塞(1528~1588)创作的,现存于法国卢浮宫。油画描绘了耶稣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将水变成了葡萄酒。画面中最主要的人并不是最左边的新郎新娘,而是坐在圣母玛利亚和门徒彼得中间的耶稣。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1,(3):2-F0002
<正>《油画教学》是嘉应学院第四批精品课程,《油画教学》于2003年10月正式定位设置;精品课程学科带头人:曹知博教授;精品课程研究的方向:油画艺术,其中包括: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肖像,油画半身像,油画人体,油画全身像及油画创作教学。  相似文献   

7.
崔孝才 ,男 ,汉族 ,1952年生于陕西省山阳县 ,共产党员 ,197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陕西省商州师范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特级教师。系全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 ,陕西省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陕西分会会员 ,商洛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商洛地区美育学会会长。在治学育人之余 ,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立足陕南乡土主攻油画创作。二十年来 ,创作了《人类的沉思》、《实习生》、《山梅子》、《老树》、《山泉》、《枫叶红了》等八十余幅构思新颖 ,技法娴熟 ,散发着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油画作品 ,形成…  相似文献   

8.
姜杨  万连增 《培训与研究》2006,23(5):17-18,23
阿瑟.米勒很少被认为是美国犹太作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致力于描绘美国人而非犹太人在美国的经历。本文试图分析米勒隐晦地刻画在《推销员之死》中的犹太经历来揭示该剧中隐含的犹太性:犹太的流浪汉模式和异化。  相似文献   

9.
边晓刚介绍     
《宜春学院学报》2016,(7):F0002-F0002
边晓刚(1972-),男,江西峡江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现为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写实油画。此油画《郑越教授》创作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0.
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因劳累导致胃穿孔的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此前他正在执导新片…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市教材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材《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中,在第一章第一节“古代埃及与古代西亚”一文里,曾有一段文字专门叙述犹太人和犹太教,认为“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并对犹太教作了进一步说明:“犹太教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灭亡,大批犹太人沦为俘虏,被强制迁移到巴比伦城。苦难的犹太人祈求‘救世主’来临,引导他们摆脱异族的压迫,返回故土,由此产生了犹太教。犹太教的经典就是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①“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300多年前去世的画家维米尔留下了许多为人们喜爱的大师级的油画作品,人们对维米尔作于17世纪的风景画名作《德尔夫特》已十分熟悉,但是就如伦勃朗的生平很少为人所知,维米尔的艺术生涯也充满了神秘之处,如这幅《德尔夫特》究竟创作于什么年代,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德尔夫特》画的是1660年的德尔夫特小镇,笔通过对作品及史料的分析,认为这幅作品较有可能完成于1661至此1663年间,并同此而对油画《德尔夫特》产生的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0):F0003-F0003
刘军辉,1979年10月生于河南长垣,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油画硕士学位。,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作品收录于《美苑》、《美术观察》、《中国油画》、《艺术银行》、《艺术百家》、《2008中国油画精品集》等期刊、年度画集以及参展画集,并被《郑州晚报》整版推介;作品曾被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外藏家和艺术机构收藏。  相似文献   

14.
吕斯百是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创建人,作品大多是对景物的写生,被誉为"田园画家"。本文以吕斯百194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庭院》和195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时期创作的油画作品《大理花》两幅作品为例,观察吕斯百艺术风格的变化,并分析吕斯百油画创作中成熟期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金百洋简介     
金百洋 ,男 ,1 960年生 ,1 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 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 ,曾任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工艺美术系副主任 ,2 0 0 0年就读韩国全北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硕士专业。 1 993年油画作品《奶牛场》入选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作品展。同年该作品入选“‘93油画年展”。 1 994年油画作品《奶牛场》系列之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 999年油画作品《蒸蒸日上》入选“庆祝建国 50周年届全国美展”。1 988年— 1 996年有若干幅作品分别参加北京十青年油画展、广州艺术博展会、中国油画赴外使馆陈列展、印度中…  相似文献   

16.
正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古典主义精神的是其大型油画《贺拉斯兄弟的宣誓》。此作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1784年给大卫的订件。1782年,巴黎重新上演大剧作家高乃依于1640年创作的悲剧《贺拉斯》。故事写的是罗马城和阿尔贝城之间发生战争,为减少牺牲,双方长老议定各派出三名勇士决斗,根据决斗的结果来决定胜负。罗马城选了贺拉斯三兄弟,阿尔贝  相似文献   

17.
马钢,男,1956年出生,回族,河北青县人。197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1981年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6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助教进修班。现任河北省美协理事,沧州市美协副主席,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代表作品:油画《心声》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油画《持号的女孩》获河北省美展二等奖;油画《路》获河北省美展三等奖;油画《盲》入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并被收录画册收藏;油画《阿訇》、《女人体》、《舞蹈》刊发于《中国油画》杂志;油画《络》入选《河北美术文献》画集;油画《忆续》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微型油画展并被收录画集收藏;素描《体操运动员》编入《全国高等美术院校范画集肖像卷》。  相似文献   

18.
海外文坛     
正法国拟再版著名作家反犹作品据法新社7日报道,伽利玛出版社打算今年5月将该国作家塞利纳的3本反犹小册子集结成书,重新出版。这3本小册子包括《屠杀琐记》、《尸体学校》和《美妙的混乱》,都含有丑化、攻击犹太人的内容,书中不少内心独白还带有明显的纳粹立场。在《尸体学校》里,他把犹太人称为"寄生虫",表示"宁愿和德国人结盟"。塞利纳是法国20世纪非常重要的作家,其处女作《茫茫黑夜漫游》在1932年出版时轰动一时,被誉为开启了现代"流浪汉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法国《读书》杂志评选的最受法国人喜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为画家米勒写过一本传记,称米勒为“大地的画家”。在19世纪的法国,米勒这样一个出身农民家庭,并且用画笔表现农民和大地的画家,在生活和艺术上都是历尽坎坷的。了解他的创作道路,对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辅导》2012,(18):F0003-F0003
米勒(1814—1875),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育《播种者》、《牧羊女》、《晚钟》等。作者笔下的《晚祷》以一对农民夫妇在野外听到教堂钟声。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祈祷为主题。真实地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