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历来在翻译界中争论较多。作为汉语古诗英译的顶级专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学说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对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和其他翻译大家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其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张婉丽 《海外英语》2015,(3):152-153,16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诗英译对形、意、涵的处理一直倍受译者关注.以翻译美学为导向,从"声色美""意象美"和"涵蕴美"三个层面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三个译本进行美学透视,从中探寻诗歌翻译的审美趣旨,同时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基于此,简述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不能为了押韵而押韵,避免出现"因韵害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艳 《文教资料》2012,(24):21-22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诗歌翻译的指导原则,也是最高目标,经常被用来分析、研究诗歌翻译。本文选取了《采薇》第六章的三个英译本,在该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分析对比了这三个不同译本中,诗歌翻译中"三美"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0.
将我国古诗译为英文是宣传中华文化、促进文艺交流的重要方式。许渊冲先生在大量诗词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歌翻译应注重"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翻译理论。这对诗歌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朱圆远 《海外英语》2014,(7):152-153
民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方言却使中国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的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的翻译。文章以"三美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中国民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住——“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珊珊 《海外英语》2012,(5):158-159,179
叶芝的诗歌A Deep-Sworn Vow有较多汉译版本,文中选取其中广为流传的四个版本,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和喻云根的译文评析的五个原则为标准,从意、音、形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四篇译文虽各有千秋,但均未较好的做到意音形的完美结合,诗歌翻译仍需规范。最后提供了试译。  相似文献   

15.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代表诗作之一A Psalm of Life是第一首被翻译成汉语的英语诗歌,其句式整齐,音韵谐美,基调慷慨激昂。文章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六个典型汉译本中形美、音美与意美的再现,其中黄皋炘先生译文更好地再现了原文之"三美"。因此,对该诗进行翻译,译者要在同时精通原语与译入语,用中国传统诗歌题裁翻译限制较多,选择"以顿代步"是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19.
诗歌翻译的标准和好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特别是汉诗英译问题。英译本中能称得上是精品或极品的却是凤毛麟角。比较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的两个英译本各有千秋。诗歌翻译应做到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兼顾原诗的形式,体现其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保留其意象,达到其最佳近似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诗词深刻的内涵、特殊的形式、丰富的意境,使得中诗英译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以许渊冲和杜争鸣的作品为例,探讨增译法对实现诗歌翻译的"三美"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