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娅 《考试周刊》2011,(51):114-11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第二语言习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调查了显性和隐性超级链接作为词汇注释的一种形式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和阅读理解方面的作用。实验对两类学生——高水平组和中等水平组为对象对其在词汇习得和阅读理解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证明哪一组语言学习者从显性和隐性超级链接这一词汇注释形式中获益更多。结果发现高水平组学习者在词汇的无意识习得方面受益更多,并且超级链接这种形式不会减慢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2.
Moore和Kearsley(1996)主张远程教育者应提供三种互动形式:1.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2.学习者和学习指导员之间的互动;3.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根据互动学的二语习得理论和Kransen理论的一致可知充分理解的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关键,互动有助于二语的习得和增强语言的流利程度.当然有效的信息输出对二语的习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自从乔姆斯基提出"言语能力"和"言语行为"这一对概念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焦点就转向了研究创造性的、规约性的过程与学习者语言的系统性上来。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既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程式性体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程式语的特性与功能,并阐述程式语认知心理研究对二语教学与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动态系统理论,从学习者因素、语言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对10所高校650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半结构式访谈,以考察影响中国学生程式语语言习得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1.学生普遍赞同程式语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习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程度偏低;2.在程式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学生都比较薄弱,并认为母语和目的语差异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干扰;3.课堂环境下的程式语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课外练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偏少。就此,本文提出建议,旨在为有效提高中国学生英语程式语语言能力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语习得者的信息转换(Information Transfer,以下简称IT)能力,是指二语习得者将非文字类信息(如图形,表格等)转换为目标语文字信息的能力.二语习得者的IT写作受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学习者对目标语IT写作中所认同的思维模式和修辞特征的破译和解析能力.如何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者有效地提高IT写作能力是本文尝试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语用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会影响语用迁移的发生,但两者的关系至今仍无定论。本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两个不同语言水平组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语用迁移如何受到二语水平的影响。26名中国汉语本族语者、20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以及大一、大三各6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参加了本研究。研究参照Beebe等人的拒绝语义成分分析法,对用语篇补全测试收集的话语程式进行编码,并统计每组在各语义程式上的使用频率和排列顺序,以判断两组学习者中介语中表现出的拒绝语用策略与其母语语用策略的差异程度。研究发现,语用迁移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同,并受拒绝诱发因素的影响。而且,无论是在语义程式的使用频率还是排列顺序上,拒绝言语行为中表现出的二语水平与语用迁移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即语用迁移的程度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8.
陈亚东 《海外英语》2012,(14):210-212,231
作为中介语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形式-意义映射长久以来吸引着众多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注意。该论文试图通过研究英语进行体的习得来考察形式-意义映射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是建立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对英语进行各个意义的习得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和意义映射不是在使用的语境中建立的。完整的形式和意义映射的建立以及在正确的语境中有意义地使用某一语言形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有机会接触到在真实语境中形式被用于表达某一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杨万鹏 《文教资料》2006,(11):135-136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归纳起来共7类:语言水平,背景知识,心理因素,听力材料的长度与结构,个人听力习惯,反应速度与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属于可控因素,有些属于客观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透彻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策略,以使二语习得中听力训练的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程式语是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中的重要范畴,是整体加工、储存并习得的语块。然而,这一概念往往被现代语言学理论忽略,在外语教学及二语习得研究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对程式语的定义、相关研究及对英语输出的影响进行探讨,认为程式语对语言输出有重大的影响。同时,探讨程式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功能语类的习得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功能语类中显性陈述性标句词that为例,通过语法判断测试和汉英翻译测试考查了三组不同语言水平受试习得对该词类的习得情况,以进一步揭示二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法的本质特征。结果表明受试能够成功设定that的特征值并习得该词,显性标句词的缺失是由深层特征值与表层音位结构之间的映射出现问题造成。此外,测试结果还表明随着受试语言水平的提高,测试的准确率也会相应地提高,这是由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映射的难度。最后,不同结构的从句得分情况也有差异,而从句的正确率偏低主要是由于受试过度概括空标句词null-that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同一母语背景、不同二语水平学习者的中介语进行对比研究 (CIA),从我国二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角度出发,借助<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探究其产出性词汇的习得状况,结果表明:在二语写作中,我国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随着年级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呈线性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二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高原"现象的确存在,一般出现在大学二至三年级期间.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对高级二语学习者和初级二语学习者母语语音漂移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语音产出和语音感知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漂移源于近期的二语经验;第二,母语漂移始于二语习得的早期阶段;第三,对于二语初学者来说,母语漂移在二语习得初期到中期最为明显,在习得后期恢复到学习前的水平。同时,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如何避免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漂移提供了思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程式语的母语习得模式研究的主要观点,而后探讨了程式语在成人二语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二语学习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程式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输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可能发生,因此语言输入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加工并转化为摄入,包括了两个过程:一是建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二是句子分析。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分析,将总结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输入中的加工的原则,以期对外语教学与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中介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与母语之间异同之处的分析和判断,也源自于学习者对目标语输入和自身语言输出中语言现象的关注程度。同时,对目标语语言形式和意义对应关系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学习者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和变化性特点。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该包括对学习者大脑认知机制和心理活动的分析。鉴于人类心理认知活动的复杂性,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研究作了综述,并就该两种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场依存风格学习者在自然二语习得环境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多位英语本族语教学大纲编写者都试图为程式语教学进入教学大纲寻求理论支持,尽管其研究各有所长,但都未能较好地解决程式语教学与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以及词汇知识积累的关系问题。国外英语本族语对程式语大纲编写及其教学的相关研究对其在二语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以及对词汇教学和整个外语教学有启示作用。在提高学习者语言的流利性与地道性上,程式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内部结构在语法与语义上相对固定的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其作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性语言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