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市报发展的“全媒体”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报业格局中,地市报的情况可谓特殊:作为腹地的县市,一般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往往又是省报的经济腹地.受区域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影响,地市报又难以到其他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08,(10):38-40
在整个中国报业产业格局中,地市报的地位可能是最尴尬的:作为腹地的县市,一般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经济较为发达的大本营所在的城市往往又是省报的经济腹地,而受现有按行政级别和区域配置资源的体制的影响,他们又不能到别的地市发展,所以地市报要做好比较难。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几年的指数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在残酷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些旧有体制所固有的弊端以及面临强手的市场竞争,地市报自身的缺陷显露无遗,地市报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地市报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沉着冷静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地市报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业是我国报业的基层成员单位,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地市报业要以高度的文化产业自觉和文化产业自信,抓住机遇,着力突出主业,不断增强报业品牌的影响力、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着力强化多元经营,不断扩大地方报业的规模和效益,从而把地市报业做大做强.成为地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文化产业成为地市经济支柱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智泉  阿生 《新闻界》2003,(6):46-47
民族地区党报的现状民族地区地市党报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8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并运用全新的办报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在80年代末迅速走向现代化,成为中国报业百花园中的新枝嫩芽。90年代初,一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报纸也相继创刊,使民族地市党报覆盖遍及全国。良好的发展环境、年轻的办报队伍和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使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并出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办报条件先进、报纸质量一流的民族地区地市党报。然而,冷静观察一下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地市党报经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宣传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地市党委和政府引导和调控舆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凝聚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主流阵地,在一个地区发挥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市党报所担负的这些重大责任决定了地市党报需要做好做强。地市党报要做好做强,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国家级、省级报业集团以其强大的实力迅速拓展发展空间到地市级城市的压力。二是面临同级其他新闻媒体及县级报纸较快发展蚕食地市报发展空间的压力。三是面临国外传媒集…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市报人》2007,(1):18-20
2006年,是我国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地市报业不仅面对上级媒体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他们在挑战中觉醒,在思索中奋进。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2006年地市报报业发展亮点。虽然这里展示的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地市报中窥见地市报业发展的新趋势,其目的是鼓舞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的士气.树立信心,去迎接2007年新闻媒体的新的挑战。同时,也希望他们的成功经验能给全国地市报的改革与创新以新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加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报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市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做大做强地市报业,并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地市报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地市报的一员,结合自身实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9.
如今,兴办新闻网站,抢占舆论宣传新阵地,打造发展新支柱,已经成为地市媒体的一个共同行动。这既是地市党报巩固主流媒体地位的需要,更是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壮大报业经济的必须.  相似文献   

10.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报业总体格局而言,地市报的情况较为特殊:作为腹地的县市,一般经济总量不大,报刊消费有限;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往往又是省报的经济腹地.受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影响,地市报又难以到其他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发展困难.而手机、互联网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几年的指数型增长,已经接近“临界点”,迫使地市报进入“全媒体”发展环境.面对传统报业空间挤压和新媒体的两面夹击,一些走在前面的地市报做出了适应“全媒体”发展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报业经营趋势下降的背景下,报业要通过资本化运作、数字化生存和区域化合作来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区域化合作可涵盖报业在资本和技术上的跨越,多表现为省级报业与地市报业的合作。行政区域化合作依托同一个行政区域,具有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接近性,是省报传媒集团向地市报业整合的体现,也是地市报业改变经营乏力处境的有效策略,具有求得双赢的竞合价值。其发展方向则是全省全媒体传媒集团的形成,这在实践操作上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3.
报业广告如何寻找新的增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锦芳 《传媒观察》2006,(12):29-31
随着我国经济日趋走向稳健和规范,广告投放渐趋理性,宣告了“轰炸式”粗放型广告投放时代的结束。粗放型广告投放流失,地市报的广告该从哪里“补仓”?如何在行业日趋规范的未来,寻找新的增量?如何在宏观调控下,寻找传统报业规避经营风险之路?对此,笔者就地市报广告服务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初江 《新闻世界》2014,(10):32-33
随着地市报业改革不断深化,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使报业保持活力,但当采编人才流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无序状态,就会影响报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损害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本文针对地市报业采编人才流失的成因和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结合地市报业生存发展的实际,着重从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的角度,探讨应对采编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目前,我国共有地市州盟党委机关报近400家。这些地市州盟尤其是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如何在担负好地市州盟党委、政府的宣传喉舌的同时,又积极对接市场,整合以各地市州盟所在地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地市党报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湖南湘西自治州《团结报》和四川西昌《凉山日报》面对西部地市州盟报的众多困难.他们是如何在“拐点”下突围和应对报业市场竞争的经验及做法,供地市党报尤其是西部地市州盟党报学习与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报业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期。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使报业发展进入转型期;二是报业发展适应形势的变化,使得各级报业逐渐显现不同的态势和状况。尤其是地市一级的报业,处在一种相对特定的环境里,上有国家级、省级、部级或行业报,下有县、市、区报。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有所制约的情况下,所处的生存与发展的层次,表现出的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几乎普遍是较弱的。这与当地经济状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地市报业因其所处的地域、历史原因、现实发展的不同,所…  相似文献   

17.
报业文化是一种较之与经济实力而言的一种软实力,是一家报纸得以可持续发展并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地市晚报发展到眼下这个层面,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地市晚报特色的报业文化,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家级到省市级大报都在纷纷拼抢市场,再加上因特网的普及,地市报纸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报业经营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报业的主体经济,也就是广告经营越来越困难,广告收入连年滑坡。因此,如何根据报业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国内新媒体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尤其处于基层的广大地市报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愈来愈强烈,甚至直接影响到地市报业经济快速、持续、科学的发展。今年一季度一些报社广告经营额的增长幅度同比去年有所降低,有的甚至是负增长即是一个佐证。这也充分说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