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楚蛮为古三苗的后裔,是商周时期地理上邻近中原、政治上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文化上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南方民族,三苗解体后为南方地区的主要族群。商代的楚蛮可能是汉东地区和丹江地区考古学文化中的一支,周代的楚蛮可能是鄂西地区早期楚文化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2.
近代出版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西学著译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社会的广泛影响,也映照着时代的变迁.引进西学主要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即"开眼看世界"的舆地文化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翻译西书以及"强于学非强于人"的思想启蒙著述.本文主要揭示这些富有全新思想内容的著译对近代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前后经历了30年的时间,又被历史上称为是中国的"自救运动"和"自强运动"。这一时期包括"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都是较为先进的思想,虽然洋务运动由于其出发点仍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被称为是一场失败的救国运动,但在这一运动中,为落后的、封建的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并开始创立各种工厂,促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本文重点研究晚清洋务运动中几大思想的代表人物、内容、优缺点,以及对洋务运动本身和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淑华 《职业圈》2013,(25):78-79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山东莱钢集团形成了以“学习、超越、领先”为灵魂的职工文化,有效引领了职工的文化需求和工作理念,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创新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将海南文化发展视为中原文化"洗礼"的产物,是以往海南文化史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认识,这种认识凸显了中原政权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单向影响,然而,这只是部分学者所建构的海南文化史。冼夫人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真实表明,海南文化的发展绝非被动接受中原文化"洗礼"的过程。在与中原政权的互动中,海南先民主动寻求了中原文化地方化的变革。这种历史真实的存在,不仅证明国家认同与区域认同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和谐统一,也诠释了中华文化形成中民主的"多元"最终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文明而言,这恰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元世祖潜邸时期的幕僚集团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的核心人物是一批中原文士。这批中原文士能够在世祖帐中为幕僚,源于他们自身天然的文化特点。中原社会“重视人伦”的文化特点,形成了以刘秉忠为核心的人伦“中心圆”和“波纹圈”。这两个圈中的人或与刘秉忠、或是他们互相之间存在着某一方面的人伦关系,圈中人的互相影响、举荐是这批文士入幕的主要途径。他们所具有的通达的“天下”观念、双向选择的忠君观念、及服务现实的“实用”技能与思想,是他们能够选择入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秦伟  贾志超 《文化学刊》2023,(10):26-29
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是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辽河流域不同族群通过交流汇通,创造了辉煌灿烂、内涵丰富的辽河文化。文章从史前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四个角度,细致分析了辽河文化历史内涵,探寻了辽河文化主要特征,包括早发性、多样性以及向心性三点,希望能够为人们了解辽河文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盛京在作为清王朝陪都时期,政治崇高地位并没有随着清统治者的入关而消失,与此相应形成的独有的特殊文化现象,从古至今被人们所关注。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陪都教育的建立、独特的宗教及宫阙典籍的“双套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竞渡文化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认为,竞渡文化从其产生发展到现代,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生产生活为特征的原生态无意识竞渡文化阶段,即史前文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龙神图腾和巫术文化为特征的初始竞渡文化阶段,是龙舟竞渡的雏形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与端午节俗结合和纪念先贤为特征的节俗竞渡文化阶段,是"龙舟竞渡,纪念屈原"这个具有凝聚力主题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以朝廷主导和民间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娱乐竞渡文化阶段,其主题从唐代充满阳刚之气的竞技民俗,转化为了带柔媚之风的大众化娱乐民俗;第五个阶段是以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竞渡文化阶段,随着龙舟被列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以及竞渡新形式的出现,竞渡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卢骅 《文化学刊》2008,(2):48-53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在东北地区设置了流犯监狱,尚阳堡(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境内)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家流犯监狱之一。被发配到尚阳堡的东北流人,与当地民众和驻守官军等共同创造了尚阳堡文化。他们通过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开东北文学艺术创作风气之先,为中国诗史留下许多精品佳作,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主持编撰出版了多部地方志书,为后世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兴办教育事业,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人才;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东北,促进了东北农耕文化和地方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使之成为明清时期多民族聚居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川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汇聚了古越文化、汉闽文化和中原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创造出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研究以当地最著名的“吴川三绝”为例,通过走访和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当地民俗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建设文化中心、培育多元化文化演艺市场、深化智慧广电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强与海南之间的省域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天水及陇右地区,既是多民族杂居融合的舞台,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荟萃之地;既是中原王朝经营边防、统御西北的前沿和要害,又是中亚、西域使节、胡商进入中原的最后一站和枢纽,故天水古城素有"关西首障""陇右要冲"之称,从而成为陇东南一大都会,长期发挥着区域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天水古城的形制溯源、明清时期天水古城的建置变迁及其布局结构与功能,与其历史文化遗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城地带地处农、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和文化属性相互交错、碰撞的敏感地区.考古发现揭示了内蒙古中南部长城地带春秋战国以来文化特征的演进和变化过程,反映出典型的汉式城邑及墓葬葬俗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证明先秦两汉时期长城地带经历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汉化过程,奠定了该地区统一于中原政权这一政治格局的基础.长城地带经济开发的动态过程生动阐述了因中原政府行政介入而实行强制汉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岭南地区是中国古代槟榔的主要流传地,在长期的社会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槟榔文化,然而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岭南地区嚼食槟榔的风俗逐渐式微并最终消失。与此相反,位于内陆的湖南湘潭却承接了这一风俗,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自身的发展创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槟榔食俗文化。食俗作为一种地方社会风俗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变迁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探讨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岭南和湘潭槟榔食俗的演变,既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复杂动态过程,也生动展现了一种“异俗”如何通过与“在地”历史文化交互构建而实现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日本当代畅销书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作品被世人称赞为"疗伤系小说",《哀愁的预感》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发现主人公弥生通过领养家庭、独居家庭和原生家庭这三个家庭的连接,逐渐找回失去的记忆,治愈童年时期的创伤,从而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节日理应受到国人的重视与保护。但是就目前国内文化局势而言,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由于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内保护与弘扬力度不够等原因,一部分传统节日被国人遗忘甚至被国外抄袭进行利用,使得传统节日价值与意义大打折扣。本文以中原大地孕育的寒食节为例,通过分析其来历、发展等方面揭露面临的困境,探究解决措施,旨在唤醒民众与政府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规律,坚守传统核心,让民俗节日回归民间。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对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促进世界和平、走出全球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引作用。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为中原文化提供了自我提升和大放异彩的机会。同时,全球文化的同质性和现代性对中原文化具有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该文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内涵,探究其对外传播策略,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精神走向世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s.526卷尾所署的闰月切入,然后结合敦煌写卷、敦煌石窟等原始材料,认为卷中的阴氏夫人是张承奉的母亲,阿郎是张承奉,该写卷产生于张承奉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位阴姓的国舅.该写卷所反映的州主阿郎和和尚尊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纪年未用中原年号等变化,正符合张承奉时期由于金山国的建立随之而带来的宗教政策以及与中原政权关系上的变化.最后断代在912年.  相似文献   

19.
"伪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间点,是中国人民的屈辱经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妄图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侵略,最终实现其吞噬中华民族的罪恶野心。本文立足历史文化的研究视角,考记伪满时期日占区城市规划、建筑设施等的历史流源,解析这一特殊阶段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与时代风貌,进而揭示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对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09,(6):62-62
无极在《实践》2007年第5期发表《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一文,他指出,草原民族在与中原民族不断融合并受中原文化深刻影响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有许多惊世骇俗的创举,而且在语言文字、宗教哲学、天文历算、石窟寺庙、音乐歌舞等精神领域也有不胜枚举的独特创造。所有这些创举和创造,又几乎无一不在表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致性和在整个世界文化系统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