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淑青 《高中生》2013,(6):54-54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于是走上了写作这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初,奥地利作家古斯塔夫·梅林曾写过一则寓言,名为《癞蛤蟆的诅咒》。它的主要内容是:一条蜈蚣在广场上跳了一段优雅的舞蹈,非常嫉妒他的敌人——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看他跳舞。当蜈蚣休息时,癞蛤蟆上前致意,说虽然她很笨拙,但是她的计算本领很强。她说在看蜈蚣跳舞时她有一点搞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先动哪条腿呢?哪一条腿又是第二个、第七个或第一百个动呢?你在动第十六条腿时,第四十八条腿又在干什么呢?是站着不动,还是伸出去,还是弯起来?”蜈蚣迷惑了一会,然后惊恐地发现他完全瘫痪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他再也不能动一…  相似文献   

4.
矛盾周杰伦     
一直觉得周杰伦是个很矛盾的家伙。 有人把他的音乐当作世纪圣典,有人质疑 他的音乐价值;有人狂热地喜爱甚至崇拜 着他,也有人常常把他当靶子抨击;有人 把他当成坏小子、小混混,更多的人则把 他当成了优质偶像新好青年。但无论别人 怎样看待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自 己喜爱的音乐,过着自己简单又忙碌的 生活。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他都已经 成为这个时代一个很醒目的符号,让人 难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聚焦题目】无论你乘车船出行还是乘飞机旅游,无论你翻阅报刊还是上网浏览,无论你上街散步还是在家看电视,你都会发现广告无处不在。婚姻广告让天下有情人喜结良缘,商品广告是商家的杀手锏,公益广告真情奉献。广告名目,五花八门;广告形式,异彩纷呈。可是,正当吃饭的时候,给你来一段"泻痢停",当电视剧到"关键"的时刻,广告不期而至令人心急。广告真是让人欢喜让人愁。  相似文献   

6.
18条商规     
戴卫东 《大学时代》2006,(12):12-13
一个成功的浙江富豪,在别人问及他的成功经验时,他颇有感触地总结了他的“18条商规”: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类似9.11事件和中东局势。不要轻易相信合约或合同哪怕合约让你的律师看过了,公证处公证了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你的客户把钱已经汇入你指定的账户以后你都必须确认,这笔钱你能不能拿出来、能不能动。而合约以外的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任何口头承诺与解释你都必须当他是放屁,无论香还是臭,在对方兑现承诺以前都不要沉湎其中,更无论对方是谁,哪怕那是你交了  相似文献   

7.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无论你肯定还是否定,无论你看还是不看,他们都用各自的风格,以文学的名义开始码字了。与“80后“一探头就有个韩寒、郭敬明把人给震晕的方式不同,“90后“一开始就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只见网上、纸上文字横飞,能自立山头的却没什么人。这就是“90后“写作的现状,有人送了他们一个称号叫“泛写作群体“,意思就是不管你想不想出名,不管你是不是能写,都可以去写,只要你喜欢写。在口头上,很多“90后“写作者在谈及“80后“那帮人时,都是一副很不服气的口吻。实事求是地说,这是假象,他们心里真实的东西是“羡慕“,或者说还有一点“嫉妒“,每一个人都想复制“80后“在文学上的成功,和由此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90后“写作者,又是怎样看待他们笔下的世界的呢?他们有可能复制“90“后的成功吗?  相似文献   

8.
<正>"你算什么朋友,见到老师来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正因为我把你当朋友我才不想看你这么颓废下去。你看那些书有什么意义?简直是在浪费生命、挥霍青春!"白天与陈橦争执的一幕又在我脑中回放,我烦躁地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陈橦既是我的同桌又是我的好朋友,无论上学还是放学我们都结伴同行,我俩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我在自习课上偷偷看课外书,他明明知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作家的文学素材又是从哪里来?是不是必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单位,或者说一个人群当中,才可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作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当中,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存在,还是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存在?是为了写作去关注生活。还是由于关注了生活,作家才会写作?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的人经常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微语录     
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为一名强者。——曹文轩(作家)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韩寒(作家)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一部四百多年前的老小说让人至今情有独钟?关键恐怕还是作者的那种"现代意识"。他让主人公完全背离正常,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羊群当军队,这种明显的故意"离谱"和"跑偏",其实是暗藏"杀机"。由此我们进一步感到文学的玄妙,它深不见底,无所不包,而又始终勾着你,迷着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文学当作沽名钓誉、捞取资本工具的“作家”并不乏其人,而真诚地把文学当成宗教的圣徒却并不多见,许地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二十年代初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看我消瘦到指尖:/看我焦燥到唇边。/都为书涩,梦艰,/诗苦,情甜,/把人弄得七分儿糊涂,/三分儿疯癫。”(《看我》)这首诗是作家对爱妻真情的坦露,也可以说是作家自己一生在文学圣地中孜孜摸索真理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3.
张淇 《华章》2013,(20)
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深深根植于农村,有地道的农民气质,他成功开创的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代表了解放区文学的最高成就,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与当时历史关联来看,赵树理的出现都是重要的文学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哉,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一生,可说经历了20世纪的全过程。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一篇不打有20世纪的烙印。一位著名评论家说:“没有起码的思维力和文学操作力成不了作家,没有优秀的文学天赋成不了优秀作家,没有大热情、大痛苦、大慈悲和高贵的道德追求则成不了伟大作家。在本世纪中国作家中,也许只有鲁迅和巴金这么两个人具有这样的精神素质。”此言说得极是。因此,当我把目光投注在巴金身上时,只有用一个“大”字来概括。大热情的巴金巴金是一个具有大热情的人。当他拿起笔,那种改造世界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15.
智慧纵横     
郑喜遥 《师道》2005,(3):57-57
男人的某些“狡猾”往往是被女人逼出来的。奸商是一种须加倍提防的人,尤其是当你和他们握过手之后,得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请息掉怒气!愤怒只会把人锁在他自己的房子里。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上乘,只要看他脑子里是否同时容纳反向思维。我们常常抗议不公正的批评,却乐意接受不应得的赞誉。你是否被上司所赏识,只要看在你下面加人,还是在你上面加人。智慧纵横@郑辛遥  相似文献   

16.
古斯塔夫·梅林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他曾经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题目是《癞蛤蟆的诅咒》。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一条蜈蚣在蓝宝塔前的广场上跳了一个优雅的舞蹈。蜈蚣优美的舞姿得到了动物们的阵阵喝彩。非常嫉妒蜈蚣的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看了蜈蚣的跳舞。当蜈蚣休息时,癞蛤蟆上前致意,说虽然她自己很笨拙,只有四只脚,但是她的计算本领却非常强。然后,她又说,在看蜈蚣跳舞时她有一点搞不清楚:“你怎么知道先动哪一条腿呢?哪一条腿又是第2个、第7个或第100个动呢?你在动第16条腿的时候,第48条腿又在干什么呢?是站着不动,还是伸…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的思维外化符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无论是日常生活语言,还是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都应遵守交际规则:准确、规范、此乃常识,勿需唠叨。准确、规范,是对任何文体的语言要求。单就文学语言说,准确、规范,的确必要,但它远不是作家的语言目标。在某种意义上,一味规范、准确的文字、或许是文学世界里的平庸之作。其正富有艺术的才气与个性、富有艺术的独创与开拓的作家,往往能在文学语言方面反规范。人说文贵精炼、简约、你看那郁达夫小说语言“唠叨哆嗦”。他总想将他那“生的苦闷”、“性的苦闷”毫无节制地向你渲泄。可就是在这看似毫无“节制”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常胜将军     
《小朋友》2005,(6)
把皮带卷成一圆圈,圆圈的中心有两个孔,让你的朋友在其中一个孔中插进一支笔。奇怪的是,无论他把笔插在哪一个孔中,当你拉开皮带时,笔始终都在皮带外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表演方法:1.把皮带从中间卷起来。2.给朋友看皮带的中心有两个孔。请他(她)将笔插入其中一个孔中,并说明当拉开皮带后,笔在皮带中对方就赢,笔在皮带外对方就输。3.两个孔中,一个是胜孔,一个是输孔,你要记住哪个是胜孔,哪个是输孔。当对方把笔放在输的孔中,你只要照通常那样拉开皮带就可以了。4.但如果当对方把笔放在胜孔中,你就要如图那样,把皮带头尾的方向移转再拉,这样,…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  相似文献   

20.
陈迁 《幼儿教育》2004,(2):10-11
在上世纪初,奥地利作家古斯塔夫&;#183;梅林曾写过一则寓言,名为《癞蛤蟆的诅咒》。它的主要内容是:一条蜈蚣在广场上跳了一段优雅的舞蹈,非常嫉妒他的敌人——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看他跳舞。当蜈蚣休息时,癞蛤蟆上前致意,说虽然她很笨拙,但是她的计算本领很强。她说在看蜈蚣跳舞时她有一点搞不明白:“你怎么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