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大致由于曲解词语、误用褒贬、颠倒尊卑、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夸大其词、一语两意等原因被误用。因此,对于成语的使用,应该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常用成语的识记。  相似文献   

2.
王欣宇 《考试》2011,(11):12-13,17
导读:正确使用成语是复习难点,王欣宇老师将一些常见易用错的成语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语形式简洁,蕴意丰富,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会使文章意味更加隽永,语言更加精练;相反,如运用不当,不但会以辞害意,而且还会成为笑话。这里我把在作文批改记录下来的同学们常常用错的成语以及平日听到看到常用错的成语,作以简析,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乎其微,使用成语的能力普遍偏低。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整段整篇不使用成语;二是偶尔使用几个连小学生也会使用的常用成语;三是成语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成语;四是成语运用差强人意,行文板滞,生硬,几乎无文采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学生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也就少得可怜。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广泛运用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的成语,让成语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在为某次高三统考出题时,笔者灵机一动,在“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5.
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大致由于曲解词语、误用褒贬、颠倒尊卑、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夸大其词、一语两意等原因被误用.因此,对于成语的使用,应该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常用成语的识记.  相似文献   

6.
不孝的李密     
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乎其微,使用成语的能力普遍偏低。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整段整篇不使用成语;二是偶尔使用几个连小学生也会使用的常用成语;三是成语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成语;四是成语运用差强人意,行文板滞,生硬,几乎无文采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学生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也就少得可怜。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广泛运用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的成语,让成语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作文训练时,我发现一些学生经常把容易混淆的词语用错.也难怪,容易混淆也就容易用错,现我把这些词语归纳一下,作如下区别判断,好让同学们弄个清楚明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中不再用错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  相似文献   

8.
高考成语运用题,主要是要求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者往往针对成语误用频率较高的情形,设置成语实际义辨别不准、误用褒贬、用错对象、词义轻重不分、与语境义重复或矛盾等五大陷阱来干扰考生答题。  相似文献   

9.
理解和使用成语,要谨防“望文生义”的错误。在人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常有望文生义用错了成语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人民日报》曾有一篇文章,在引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之后,说什么希望对方“做成功的‘萧何’,而不做失败的‘萧何’”,这让每一个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捧腹。各类语文试卷的成语题中,那些错误项往往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高考卷成语错误项)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  相似文献   

10.
所谓成语运用中的“似非而是”现象,就是指成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以我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似乎是用错了,而实质上,却是恰当的。对成语运用中“似非而是”的错误判断,往往是我们忽视了成语的变式使用或原始意义的用法而造成的。下面将成语运用中常常出现的一些“似非而是”现象作分类举例并简单解释说明,以期获得些许启示,来提高我们对成语应用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郑权 《现代语文》2005,(1):40-40
“空穴来风”是一个十分常见、使用频率也相当高的成语。但遗憾的是,目前媒体上出现的“空穴来风”普遍用错了。如: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课标理念下,对中学生作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作文中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在整篇作文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特别是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将文中的人物表现得更为传神,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动作描写技巧,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本文就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使用技巧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以提高中学生的成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一、紧贴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成语  相似文献   

13.
从历年来语文高考的实际情况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的(如"美轮美奂"、"不孚众望"等)较为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重点仍在成语。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春秋鼎盛、崇论宏议、言不及义、耄耋之年、特立独行、林林总总、笔走龙蛇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再一次提醒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既要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更要注意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用错的情况,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常常有成语辨析方面的题。因此,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不无神益一本文将结合有关例句,就成语使用中的错误,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分析一一、望文生义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依据字面,凭想当然来使用,导致误用。l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大不加点:文章写成,不用涂改,点:涂改而上句把它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的意思。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语言中的“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固定词组,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的瑰宝。正确地运用成语可以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意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往往容易出现读错、写错、用错的现象,反而弄巧成拙。特别是当前的商业广告胡乱篡改成语的现象实在是令人发指。“一网无前”、“钱景无限”、“默默无蚊”、“饮以为荣”、“钱途广阔”……如今,翻翻报纸,看一看公共汽车的车身,注意一下店铺招牌,如此错字别字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些字由于形近,易致人们用错字。而在运用成语时,有些人由于不熟悉,未能辨别,会将相似的成语杂糅在一起,生造出一些伪成语,造成了语言运用的混乱。笔者且列举几个在报刊上常见的伪成语的例子,以提醒人们运用成语时需注意。1.对大人而言,伞状的大荷叶,便是他们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应急烈日和阵雨的"草帽"与"斗笠"。(《海南日报》2017年9月25日C14版)"措不及防"应是从"措手不  相似文献   

18.
综观各地中考试题,大都涉及了对成语的考查,考查的重点是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作用、感情色彩的变化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一般为2~3分。这里,我们将中考成语误用题锁定为褒贬颠倒、望文生义、用错对象、不合语境四类,现笔者以2008年中考试题为例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做这类成语题时能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19.
从历年来语文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不孚众望"等)较为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  相似文献   

20.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规定的考试内容,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而且考查频率高,那么归纳起来成语的考查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用错对象、不合语境、谦敬错位等方面。命题形式以客观题选择题为主,复习中要熟知这几种类型并积累大量的成语,准确辨析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以便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