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数"与"形"。"数"与"形"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既可以由"数"来研究"形"(体现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解题思维中),也可以由"形"来解决"数"。这种"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思想,即为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2.
"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也就是说,几何直观实质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核心概念之一的几何直观,其本质含义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体现的是"数形结合"中"以形助数"的思想,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探索、构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在认识、理解和应用近似数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3.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理性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及意图: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A3):69-70
<正>"数"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各阶段的学习都有其特殊性。在一年级数概念的教学中,一般认为"0"、"10"、"20"、"100"的认识是自然数教学的关键点,学习数不只是为了单纯地会数、会读、会写,数的复杂性要求儿童还需要学习更丰富的数知识,才能真正形成数的概念和数感。良好的"数感"表现在:能充分了解数的意义,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多种关系,可以较快地辨识出数的相对大小,知道数的运算的实际效果,能将数学知识与它们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物体和情境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数形结合思想包含两点内容。一是以形思数,在直观中理解"数"。可以根据"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清晰的图式表象,充分发挥图式表象的中介作用,以使学生顺利获得有关"数"的知识;二是以数想形,在转换中建立"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让"形"与"数"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从而沟通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12345679,这个数里缺少8,我们把它称为"缺8数"。因为12345679=333667×37,所以"缺8数"是一个合数。"缺8数"  相似文献   

7.
韩玉娟 《辅导员》2012,(18):53-55
"数概念"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整数的认识"是小学生"数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包括"理解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读写、计数法、数位、计数单位"等知识。整数的认识分散安排在两个学段,主要内容在第一学段完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整数的认识是这样安排的,见表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从"一"到"万"是一个完整的数级,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抽象,数的表示,数的组成,数位,  相似文献   

8.
"数形"思想充分融入高中数学教育,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基于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认知,提出高中数学教育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原则;针对当前"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强化概念教学、提高"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技巧及增强学生"数形"转化能力等方面,对"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周易》中所蕴含的"倚数——极数——逆数"这一数理思想体系,并对《周易》如何以"倚数"为本,以"极数"为用,以"逆数"为目的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华罗庚所言"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象生动、深刻明了地指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也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我们在研究抽象的"数"时,往往要借助于直观的"形",利用"数形结合"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学习数离不开数轴,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以"数轴"为例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传统主要是在"知"的真理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肯定"理"的必然性。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的角度感知世界,把非物质的、抽象的数夸大为宇宙的本原,认为万物皆数,用数来解释一切,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对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数"认知世界,又通过对"数"的性质的阐述与研究,将数的理论(算术)、几何学、音乐、球面学(天文学)一起,构建该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12345679,这个数里缺少8,我们把它称为"缺8数"。因为12345679=333667×37,所以"缺8数"是一个合数。"缺8数"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数"与"形"."数"与"形"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既可以由"数"来研究"形"(体现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解题思维中),也可以由"形"来解决"数".这种"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思想,即为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4.
就像音乐有"乐感"、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中也有"数感"。在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这是前所未有的。《数学课程标准》有6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是新教材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的意义、计数方法、符号表示和基本性质四个基本方面。四个基本方面密切相关,"数"知识孕育于计量活动之中,各类数知识既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数与运算密切相关,认识不断深化等是"数"知识建构的特点。"数"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建必须依循"数"知识的内容本质和建构特点,全面建构"数"的实际意义,多侧面、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本质,经历充分的建构过程,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和共性,在重视经验感知的同时也重视推理思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翁欢欢 《教师》2020,(9):82-83
数轴是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数轴进行"数"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为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就如何借助数轴模型优化"数"的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古汉语中"数 单位词 名"与"名 数 单位词"使用状况与文献的文本性质有关. "数 单位词( 之) 名"与"数 单位词 名"两种格式对立使用,"数 个体量词( 之) 名"使用普遍,而"数 个体量词 名"格式鲜见.这种格局的不对等,势必会类推产生"数 个体量词 名"格式.  相似文献   

18.
学习"数与代数",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数与代数"的教育教学价值;"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的侧重;"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进行探究,以求达到对"数与代数"整体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87):63-64
本文中,"式"指数学概念的符号表达式;"数"指数值或数的范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因"式的结构"和"数的范围"不同而导致答案相近但绝不相同的试题。由于这些试题主要涉及式数的转化,姑且命之名为"式数型"试题。  相似文献   

20.
正"数"与"形"是数学学科中的基本单元,掌握数学规律必须从"数"与"形"开始,并且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数"与"形"二者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数"为"形"提供了具体的微观解决手段,"形"为"数"提供了直观的宏观解决思路。"数"与"形"相互渗透的思想是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前提。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典型作用利用几何图形处理数学问题时具备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等优势。这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含义之一。初中代数涉及的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如果离开形象化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