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岩 《内江科技》2004,25(4):48-48,60
本文根据勘探开发生产实践,论述了微幅度构造油藏的判别方法及其描述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川盆地长宁构造区块为对象,通过对长宁构造页岩气井勘探开发中录井技术所面临的难点及录井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明确了长宁构造页岩气井目前所使用的录井技术—微钻时、气测色谱、气体钻井录井、岩屑显微数码放大、随钻伽马等录井技术。在长宁构造页岩气井勘探开发中,这些录井技术为地层分层卡层、发现储集层、预报油气水漏显示和工程异常提供了技术手段,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宁海地区沙二段的构造油藏是该区的主要油藏类型,20世纪60年代初在该区发现了断块构造-宁海构造,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该区具有较大幅度的整装构造油藏已开发殆尽.近年来,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和相干技术应用,在该区储量边界之外发现多个有利的微幅构造,经综合评价分析,优选其中有利的圈闭进行钻探.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区内构造演化和断层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复杂,即发育顺向断层控制的构造油藏以及构造-岩性油藏,又发育反向屋脊构造油藏,是多种油藏类型的聚集区,是下步勘探开发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阶段,它对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释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油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的进度、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在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地下构造解释和地层岩性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描述的目的.用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来获得地震数据提取和分析地震属性信息.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构造圈闭评价  相似文献   

6.
姚店油田位于陕北斜坡构造带东南部,1985年投入开发,自1988年至今已累计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09.20km2,石油地质储量5573.00×104t.无论在勘探阶段还是在开发阶段,在寻找非构造隐蔽油气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孔低渗储层大多属于该类油气藏)时,沉积微相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完善沉积微相判别技术,提高了测井资料的解释效果,建立起一套实用的、精细的、可持续更新的、符合开发现状的测井沉积微相解释方案,为制定老油田的开发调整方案奠定必要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田芳芳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09,30(10):96-96,52
以张店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讲述了对页岩气的基本认识,并对其存在特点、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在页岩气领域的勘探开发现状,提出了地震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时应着重解决的几个方面,即寻找页岩区构造,页岩层储层标定,页岩的厚度和埋深,并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页岩气敏感属性进行优选、分析和提取,最终实现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秦东风 《内江科技》2010,31(11):128-128,42
裂缝性油藏在胜利油区所占比例在近几年有所提升,开发投产的油田与裂缝也息息相关,因此裂缝性油藏的研究也引起地质人员的高度重视,胜利桩海地区裂缝储层发育,本文通过对其研究了解构造裂缝性油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预言家”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选区首席技术专家汪泽成的电脑里,藏着他的“宝贝”--一幅幅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图和含油气系统分布图。图上面用粗粗细细、密密麻麻、各种颜色标记着油气勘探的构造要素、成藏要素,以及勘探成果等纷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进展,特别是老油区,井网逐渐加密,地面建设逐年增多,如何解决防碰问题是钻井工作者普遍遇到的事情。本文通过一口定向井2-2-斜164井,应用普通MWD技术实现防碰钻井的实施,分析了防碰作业的难点,提出了施工技术措施,指出了防碰井施工的工作思路和实钻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同类型、同地区的钻井作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主要针对核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有机分析、同位素分析、核素分析、微区分析、元素分析等核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实行滚动勘探开发是老油田后期稳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通过综合运用精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VSP测试等新技术、新方法对齐40块齐607井区“三老”资料的复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齐607井区滚动勘探的成功不仅为欢东-双油田上台阶薄层稠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对类似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开展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的研究,以胜利某区块海陆过渡带的地震资料为主要研究区块,从振幅拾取、分解、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采取了优选振幅拾取类型、加入优势频带约束、全区块的整体地表一致性振幅分解及加强质量监控等优化措施,将振幅补偿工作做的更精细、更优化。随着地震勘探的目标由最初的构造解释转变到岩性识别、精细描述,现行的地震处理技术及流程多注重以构造成像为目标,处理过程中不太注重相对保幅处理,而忽略了处理方法及参数变化对地震波形的改造。现阶段地震处理技术的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油气目标勘探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地震勘探具有资料覆盖面广、技术手段灵活多样、(储层)预测精度高等特点。地震解释的目的是为了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进行地下构造解释以及地层和岩性特征的描述。在构造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解释方法,建立川东北地区构造圈闭识别技术流程,在广安地区五峰组构造圈闭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不同的滚动勘探目标,运用不同的地质描述技术,在孤东油田多年的滚动勘探开发中见到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年新增或新动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10~4t,新建产能2×10~4t。  相似文献   

17.
刘健  胡敏 《内江科技》2016,(4):36-37
针对高邮凹陷南断阶方巷地区断裂发育,构造破碎及断阶带狭窄,地震成像难,地震资料品质差等构造解释难点,本文开展攻关研究,确定了以"正演模拟、相干体、构造模式指导、蚂蚁追踪"为重点的构造精细描述,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取得了较好滚动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琴 《内江科技》2013,(2):145+155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始自1954年,尽管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但是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认识和勘探部署,尤其是盆地东部,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区以及未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油气勘探程度低和构造复杂以及地质研究不够深入,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不清楚。本文介绍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油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该地区新生界的构造特征与地层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勘探区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油气田的勘探方向逐渐发生着改变,从过去单纯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变为现在寻找较为复杂的隐蔽油气藏为主。由于河流相砂体的沉积特点,砂体厚度小,橫向变化快,纵向上交错,砂体描述难度大,含油气圈闭隐蔽性强,常规的解释手段不能有效发现,影响了该区的勘探进展,因此我们采用地震反演的方法来提高纵向上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