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16):I0003-I0003
宫庭普洱茶本不出自宫庭,皆因茶的气质华丽端庄而让人觉得有了富贵之气,是一套值得看,耐得住品饮,经得住回味的佳茗茶艺。一款来自易武的古树生茶,加一款熟茶,由一个女茶艺师和一个男茶艺师同时开泡。行云流水一番动作之后,一黄一红两杯茶汤就呈现在你面前了。男人,女人;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当两杯茶放在面前时却不知该先喝哪一杯了?钢柔并济,阴阳结全,这就是吉人茶宴楼宫庭普洱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37):64-64
2005年10月.昆明市西市区出现了全球首家普洱茶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一年来.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普洱茶爱好者慕名来到体验馆,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了普洱茶的制作、贮藏等知识.同时感受到了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品饮到龙润茶业集团生产的各种普洱茶精品。  相似文献   

3.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7):49-49
7月9日.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卫生厅、各大医院领导以及活动志愿者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了“欢乐饮普洱.科学保健康”品普洱,测功效大型公益活动工作会议.专家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志愿者领取了第一批由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提供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4.
从茶文化的视角来看,《红楼梦》全书120回,其中112回谈到茶。其中提到八种茶名,既有虚构的、又有极其珍贵的实品。本文选择其中不常见的、颇具争议的老君眉、千红一窟、枫露茶、暹罗茶、孩儿茶等五种略加考证,结果是老君眉和千红一窟是子虚乌有、作者杜撰出来的,后三种是有其实的贡品。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6.
韩睿是美国人,杰克是英国人,他们是我认识不久的朋友,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都因为普洱茶有了更多的默契。他们可以说是云南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品普洱茶时咂嘴的神情,我在旁感动得一塌糊涂。店主季先生是他们的好朋友,因为韩睿和杰克的引见,估计,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有茶相伴的日子,生活确很快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大观茶事     
《大观周刊》2006,(43):95-95
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铁观音秋茶价格上涨,信阳茶叶实现农业产业化,靖安白茶被荐为奥运会“国礼茶”,浙江景宁惠明茶有了地方标准,我国专家确认现存最早《茶经》版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9.
历代诗人们以茶清兴,以茶入诗,以茶抒情,茶情茶事,皆入诗中.但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文较少,以咏茶为主题的诗词则更少.唐代最先咏茶入题写诗的是大诗人李白(701-762),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李白获其族侄僧中孚所赠新茶,细细品饮之后,觉得此茶"其状如掌",口感"清香滑熟",与自己品茗过的许多名茶相比,饮之清芬,舌有余甘,风味独具,齿颊留香.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43):98-98
由于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先生发明的普洱茶“渥堆技术”将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从山间的茶马古道升级为现代的高速公路。从此,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质量稳定、保健功能提高的阶段,吴放英先生成为了有卓越贡献的划时代的历史人物,因此,吴放英先生的遗作《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亲制茶品》绝版纪念套茶也成为普洱茶藏家争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茶事     
我喜欢喝茶,觉得比饮料好,苦涩中有清香.且能提神。由喝茶而想了解茶.于是去翻阅了一下《茶经》,知道茶有“轻汗发而肌骨清”、“有力悦志”等好处,能“与醍醐甘露相抗衡也。”然而.我却不是那种会品茶的雅士,仅仅一直喜欢喝茶而已。或可说是那种喝“自然主义的茶(冈仓觉三语)”的人吧。  相似文献   

12.
日前,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入馆收藏评审会在省档案馆举行。全省共有54家企业申报的200多个品种的普洱茶产品参加评审。入选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的产品生产企业,由省档案馆颁发收藏证书,品  相似文献   

13.
茶与酒     
王旭 《出版参考》2010,(9):15-15
茶是一种生活。在含阴笼雾的日子里,有一间干净的小屋,小屋里有扇稍大些的窗子,窗子里有不大聒噪的风景,便可以谈茶。  相似文献   

14.
紫笋茶的手工制茶历史从五朝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唐初贡时的紫笋茶,以饼茶为主,后期也有团茶.加工饼茶的过程主要是:采摘后经选纳,再涤、蒸、捣、拍(放在模子里一层层拍)、焙、穿(据<茶经>江东一串约一市斤)、封(包装)等七道工序.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06,(42):67-67
不知是孤陋寡闻,还是不谙茶道?时至今日.我尚未发现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拥有像中国这样历史悠远、内容丰厚、积淀洋遂的茶史古籍,尤其像早已誊满天下的普洱茶.因其历史的漫长,品质的优良,文化的厚重.早已成为中雷茶史丰碑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价格大幅回落的传闻与事实,开始考验普洱茶市的信心“五一”刚过,连绵的雨让一直价格坚挺的西双版纳州布朗山乡老班章毛料茶,从1250元跌到800元左右,其他各茶区的价格也有所回落。北京茶商胡旺说,这应该是正常的,雨水茶(夏茶)上市,茶价通常都有三四  相似文献   

17.
古代茶书是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载体和茶史研究的基础资料。《枕山楼茶略》为清代陈元辅撰写的茶书,万国鼎教授在《茶书总目提要》中曾提及该书。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人员遍寻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发现该书,相关出版物称该书已经佚失,近年茶史专家朱自振教授在日本发现该书。文章对这本新发现的茶书进行校注研究,旨在为我国茶史研究提供一份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9,(32):79-79
岁月之魅普茶客 数千年来,有一些古老的树木,默默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原始山林间。它们吞吐天地精华.吸收日月元气。叶片被采撷下来.制成一种特殊的食品——普洱茶。  相似文献   

19.
郝春华 《大观周刊》2006,(18):I0036-I0037
鸿泰昌圆茶:海外孤帆的诉说 与命运多舛的福禄贡茶相比,鸿泰昌圆茶似乎更为幸运。它是真正的边境普洱,可虽然如此,却并没有影响它成为广大华人心目中知名普洱茶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4):19-19
龙润普洱茶体验馆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藏茶,还有那自己动手压一饼“唯我独有”普洱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