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间歌谣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本文指出歌颂改革开放和抨击社会时弊是新时期民歌民谣的两大鲜明主题,论述了新民歌民谣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农诗中的节日风俗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农诗内容广泛,但反映民间节日风俗的颇为寥寥,这既是时代的局限,也是诗人群体脱离民间的历史折光。民间节日风俗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反观社会现实和民众心理的一面镜子。以唐代农诗所涉及的民间节日风俗为视角,通过典型的民间节日风俗事象的剖析,昭示唐代民间节日风俗情状及民众心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代民间歌谣十分丰富而生动,以其鲜活、独立的民间姿态保存着社会生活和民间普遍社会情绪的原生态。它的传播与流变准确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和民众情感与审美倾向。随着人们对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视,也愈来愈重视在文化视角下对文学现象的全息研究。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积淀丰厚,其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而民间歌谣是河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民间精神生活的活化石,在河洛文化视野下研究它,无疑是我们对河洛文化的全息化观照。所以调查和研究民间歌谣,对于丰富河洛文化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间歌谣存在于土家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土家族宝贵民族文化的代表。土家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工作而展开的,学者就土家族民间歌谣从音乐、文艺学、民俗文化、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等多角度进行了讨论。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方式占据主要地位,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民间歌谣在当下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关于它对民众生活文化和地方社会带来的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民间歌谣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生产劳动的协调与经验的传承,生产知识及道德伦常的教化,人生礼仪及生命意识的引发等等,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无不在民间歌谣中丰富而生动地展现。歌谣,成为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载体。尤其是劳动歌谣更能传达民众的情感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心理。黑龙江的劳动歌瑶大致可分为农业歌、渔猎歌、矿业歌、林业采集养殖歌及其他行业劳动歌。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民间歌谣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生产劳动的协调与经验的传承,生产知识及道德伦常的教化,人生礼仪及生命意识的引发等等,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无不在民间歌谣中丰富而生动地展现。歌谣,成为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载体。尤其是劳动歌谣更能传达民众的情感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心理。黑龙江的劳动歌瑶大致可分为农业歌、渔猎歌、矿业歌、林业采集养殖歌及其他行业劳动歌。  相似文献   

8.
校同歌谣是学生意愿的朴素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阔的胸襟,采取明智、务实的态度,把它视为考察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校园歌谣作为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宵蕾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意图消弭歌谣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蔡金成 《文教资料》2011,(36):28-30
通过民俗学这个角度对宋代的民间歌谣进行归纳分析,从婚姻嫁娶、地域民俗、物产饮食、市井风情等四个方面切入并结合宋代民间歌谣实例.来展现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中的风俗情态。  相似文献   

10.
校园歌谣是学生意愿的素朴的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阔的胸襟,采取明智、务实的态度,把它视为考察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校园歌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着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意图消弭歌谣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无视其影响又无异于放任自流。我们应正视校园歌谣的影响,对歌谣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并分清其正负功能与利弊,采…  相似文献   

11.
在“大跃进”时期,特定权力意志的政治需要,决定了其对民歌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使得五四时期对民间歌谣天籁价值的学理研究,在《红旗歌谣》这本被称为“诗三百”的诗集中纯粹凸现为政治运作,由此造成了民间歌谣的本体偏离。《红旗歌谣》中,“民间”的意味丧失殆尽,从而导致了在此基础上的“民间想象”所表达的“大我”抒情主体性的虚幻。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以民歌、民谣、童谣、讹言和流言为代表的社会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众舆论,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汉代统治者重视这类社会谣言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并对之作出积极的政治回应或政策调整。但在一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汉代统治者也会对社会谣言加以疏导、利用或限制、打击,以维护其统治权威和社会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到汉武帝时职能扩大,除掌宗庙祭礼外,还增加了采诗以观民风、制定历法等内容。乐府采诗其途径多样,其中,与经学博士“循行天下”,鉴观风俗相关。采入乐府的民歌经统治的改造,继承着《诗经》的政教传统。  相似文献   

14.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5.
本从《古诗十九首》的体制特点、语言网络两方面考查汉本,人五言诗的发展源流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指出汉本人五言诗直接导源于乐府歌辞五言体,但又在声韵、对偶、句式及语言锤炼诸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变化。人们从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又有着人诗对其下“作用之功”,使其创作的五言诗既不失民歌的清新与自然,又有着人诗的精致与华美,在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传统对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对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6.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诗骚辨异     
《诗经》与《楚辞》异质异构,在化渊源、艺术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皆有相反相成的性质。《诗经》对民歌采取玩赏的态度,而《楚辞》则与民歌融汇认同;《诗经》属乐府体式,而《楚辞》是吟唱体式;《诗经》是周代社会之面面观,而《楚辞》是一个失意士大夫人格之面面观。即使相同题材,二也有迥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由应用功能看,大多服务于祭祀、宴享、行军等仪式。他不将当时最为流行的“由乐定词”、“依声填词”的“乐府”录入《乐府诗集》的事实,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的基本编纂宗旨,也表现了南北宋之交文人士大夫力求维护和恢复诗乐传统,“务尊其体”的诗家立场。  相似文献   

19.
潮汕歌谣,历史漫氏,流传久远,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潮汕歌谣押韵自由,方言韵入歌,用韵独特,节奏明快,叠音巧用,形成了歌谣的声律美,让人感受到潮汕歌谣独特的声律魅力。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涉及到的若干官职名称中,郎官即为其一。联系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的一般仕历,考察郎官制度的沿革及郎官的选拔途径,可以考见汉人热衷于郎官的原因,也就能够认识到汉乐府虽然是民间歌谣,但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其中所涉的官职与汉代的官制相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