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2.
“小蜜蜂电视台,”“小蜜蜂电视台,”“这里是八里河体育馆,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扳手腕比赛,各国队员将各显神通,最后谁能夺冠,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这是比赛的决赛现场,由‘土耳其大力队’对‘中国铁腕队’,大力队由‘长长’、‘团团’、‘点点’三名精英组成,他们过五关,斩六将,杀气腾腾地冲向赛场。铁腕队队员‘条条’、‘圆圆’、‘豆豆’也精神抖擞,勇临大敌。”  相似文献   

3.
《山西师院学报》1980年2期上有冯彦山同志的《鲁迅〈自嘲〉中的‘千夫’究竟指什么?》文章的结论:“‘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理由:“一、从‘千夫指’的来历看,‘千夫’不是‘敌人’。”引《后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即“千人”,不指敌人。二、“从‘千夫’本身考察,它不能解作‘敌人’。”“三、若把‘千夫’说成是‘敌人’,‘指’就不好解释了。”  相似文献   

4.
端午粽飘香     
<正>上个月去了一趟湖北宜昌,那里的朋友非常自豪地介绍:"我们这里有‘三人’。""哪‘三人’?""一是诗人屈原,二是美人王昭君,三是神人神农氏。"为了让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记住这"三人",神农架旅游区  相似文献   

5.
文[1]中指出:“数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日益显现”笔者深有同感,笔者这里再举一例.  相似文献   

6.
张金余老师《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而不是十九世纪》(《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10期)一文从标题看肯定是正确的,但文章说“北师大2007年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前言说‘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这里的‘十九世纪’应该是‘十八世纪”’,则是知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南方周末》报2004年3月18日B10版所载记者南香红写的《产权,绕不开的门槛》中有一段话:“门楼上依稀可见‘修厥德’三个木雕大字,住在院子里的史铭经告诉记者,‘厥’与‘齐’同,表明这里的原主人是一个很崇尚儒家思想的人。”有“修厥德”三个字的门楼是山西平遥县古城仓巷37号大院里的二进院的二道门门楼,说“‘厥’与‘齐’同”的史铭经是这所院子的原主人的后代,年纪74岁。  相似文献   

8.
幽默     
释义 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 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字还好解释,‘器’字呢?四个人和一只狗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课本对“岩”的三种误解周照明文言词“岩’似乎并不难理解,然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却有三误。一、将“岩岩”理解为“积石貌”。高一册《雨中登泰山》:“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这里的“岩岩”是“积石貌”吗?不是的。“泰山岩...  相似文献   

10.
“‘军营三人组’曲终人散了!”“‘军营三人组’已惨淡收场了!”前些时候,外间传出了有关“军营三人组”何去何从的种种不利传闻。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军营三人组”终于打破了沉默,以正视听。他们强调指出:“曾有朋友告诉我们,现在有一些不利于我们的传闻,说我们‘军营三人组’已经‘曲终人散’,‘已惨淡收场’,更有沽名钓誉者鱼目混珠,混淆视听,以达  相似文献   

11.
关于著名Hi比,。。不等式,有两种较常见的形式:设0<>:aswt+co,0wt】氏wt+co,则‘、__。_。rtry。‘_‘._^__,,_,。…_..t。。_,_、。。t__。W71,1、。,。_‘__“这里,0一3/VZ一上一1.121320343,文[3j则改进了(3’式的常数:0一。一j二7---(音)‘”。1.2811.——土’””’”““-“’“““““”””-”——“”“——————“”一——““”——‘—’乙J1+K”K”-“’——““”使之更大些·本文拟:i’1(2)式作类似于【河的改进,为此,要用到下述Euler求和公式[“.设…  相似文献   

12.
到底是谁在问?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是谁在发问?教材认为是桃花源中人,因为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的第2小题是这样说的:“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持这一观点,其“练习说明”中的答案是:“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要求均衡化发展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各级教育行政及领导部门都已经开始把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育作为考核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这里所说的后三分之一往往是指学科成绩的·“后”。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的‘落后’,仅仅是指考试成绩落后,事实上‘后三分之一’这个群体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是这样的一位‘伯乐’,在后‘三分之一’群体中也能发现和栽培出‘干里马’!'’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但在其他方面却能取得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校园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教授正待发怒,又一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中的“野草”、“春风”,湖北教育出版社八八年六月出版的中学语文第五册《练习册》认为:“‘野草’象征着默默无闻的普通战士,‘春风’象征着党的阳光雨露、胜利的信息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其实,“野草”、“春风”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真实——呈现师生互动的原生态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好吗? (一学生读生字,九个读对了八个.只有“搂在怀里”的“搂”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我们平时说的‘搂头盖脸’的‘搂’.读第一声.但在这里不读第一声。你再想想。  相似文献   

18.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结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  相似文献   

20.
在圆中证明两角相等,是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这里结合1998年的中考题介绍如下.一、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来证例1如图1,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O的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AB切小圆O于P,对角钱AC、BD交于Q,小圆半径等于CD长的一半,AK是大圆O的直径.求证:/BAK=/CAD.(1998,四}11省)分析只须证BK=CD,进而要证BK=CD.连结BK、PO,·.‘AK是大圆的直径,P为切点.易知PO//BK,’.PO一步BK.又知PO=“‘’“’””””“一’‘—““’””“一2—““””—”””—~士CD,…BK=CD.获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