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教学概述从1999年到2002年,我国高考作文已连续4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这样,“话题作文”就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热门“话题”。本来,各种“写作”教材、“写作”辞典中,均没有“话题作文”一说。2000年7月,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领导小组的专家们,觉得已经连续两年考这种形式的作文,明显地不同于过去常考的“给材料作文”,却苦于没有一个“名称”,于是几个人一商量,认为叫“话题作文”为好,总共4个字,读起来方便,叫起来  相似文献   

2.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3.
高考作文一般紧跟热点,但又回避“热点”。2008年高考作文改变了这种情况,像全国卷一就直接以汶川地震设题。备战2009年高考,“社会生活”类作文也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是“绿色生活”,这个作文题,它紧跟时代的步伐,命题者匠心独运,使学生有话说,有文写。考场作文中,有的学生畅谈绿色低碳生活,有的畅谈激情人生,也有的博古论今,持击时弊。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题型,除了“小作文”之外,要求考生写的多半是写供材“引申型”作文。为引申型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类比性(或比喻性)材料;话题性材料;鉴赏性材料;情境性材料。先说“类比性”材料引申作文。见诸类比性材料中的事物或是“类比物”、或是“喻体”,因之能否抓住类比物之间的“类比点”、或是“相似点”,即为考生审题及作文成败得失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6.
“另”类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9年高考作文首次出现“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一些“另”类作文,如山东省一考生的《堂·吉诃德新传》(《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1999年12期),江苏省一考生的《移植记忆》(同上,1999年9期),以文学人物新传和新闻集锦的形式来写,都别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到现在已连续多年写话题作文了,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文也由2000年的百分之十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8.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近三年高考作文均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愈来愈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其中的原因就是话题作文既能很好地为考生创设便于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又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创新能力。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五要”与“五不要”。  相似文献   

10.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5,(7):78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新的现实情景中培养下一代更加和谐、完整、独立的人格,展示新生代面向真实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真实生活的魅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编辑部等共同发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活作文”大赛。大赛分中学组和小学组,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1日。文章内容要求原创、真实,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亲身经历、体验的生活,写自己理解的生活。文后要求附老师点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作文的变化,话题作文以其能更好地开启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像,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从而更有效考查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特点,影响着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据统计,在2002年中考作文中,全国有60%以上的地市是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中考作文考查最普遍的样式。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尤其是考场话题作文呢?笔者结合几年来中考作文阅卷经验,将其简单概括为三个字“准”“实”“新”。一、“准”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首先,审话题要“准”。话题作文一般不设审题障碍,话题的内容和范畴比较宽泛,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  相似文献   

13.
回顾近年来高考作文,有如下思考:一、“话题式作文”的命题方式基本成型最近几年,语文高考的作文试题采取了话题式作文的形式:1998年,高考作文是两个题目,即《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题目其实是一个话题,即关于青少年思想品质修养的话题。两个题目恰好是这个话题的正反两个角度,一个是追求什么,一个是反对什么。1999年,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一则科技信息,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多种角度、多种写法,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是明确了一个话题,准许编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2000年,给了一则材料,命题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范围宽泛,只要与材料中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60分,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其成败至关重要,被称为“高考第一大题”。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热点,人们对它的关注已经超过任何一道题的分量。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中,对作文做了修改,如“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改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针对考试大纲中作文的改变,知名作文专家张恒、赵学文根据考纲变化,对高考作文的临场发挥做详细的指导。(张恒:山西大学教授,数年担任省高考语文评卷作文总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以“角色转化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知道命题者在标题中“角色转换”后加一个“之间”是无心之举还是独运匠心。有专家点评说,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应落在“之间”二字。如何理解和把握“之间”,便是审题细粗准偏优劣高低深浅之关键。也许“角色转换”不是个难题,而要表达出“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创新精神,1999年、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打破了僵化的套子式的新“八股”作文模式,奏响了高考作文命题变革的序曲。自此,高考作文新的春天来到了,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应运而生,高考作文步入了“话题作文”的新天地,展现出素质教育的新成果。所谓“话题”,就是谈话、表达思想的核心,换句话说就是谈吐、表白的着眼点。这种话题作文,就是给你一个“引子”或者一个“话头”、一个“范围”,让你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选一个你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识和情感等。这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17.
崔春慧 《高中生》2010,(7):12-13
时评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中的一道风景线。2008年高考江西卷评论“洞庭湖鼠灾”的作文、2009年高考江西卷评论“兽首拍卖”的作文、2009年高考辽宁卷评论“明星代言”的作文等,都是这类作文的典型。它们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个信号:时评作文可能成为高考作文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真性情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真性情作文就是写“真人、真事、真话、真情”,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强调作文的真性情,是对人本思想的崇尚。然而,受长期“应试模式”的束缚,作文教学中的“模式化”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真性情”作文。如作家冉云飞对2002年高考两篇满分作文(《爱心不锈》《君子,选择了兰草》)的评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看了这两篇高考作文,总体感觉文笔流畅,但文章词藻华丽、频繁使用排比,显得空洞无真实感情。这不是学生之过,而在于高考作文命题者,强迫知识与人生观尚不成型的学生,过早对道德进行评…  相似文献   

19.
佳作点评 高考原题再现 天津市2007年高考作文试题:作文(60分) 请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0.
刘义桂 《学语文》2005,(3):52-52
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在采用话题作文时,每每在要求一栏写上“要有所创新”。并由此成为考生作文得高分的主要依据。因而。“注重求异创新”已成为中学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