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着从月球采集到的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的国家。月壤是月球上最重要的资源,对月壤的研究将为人类进一步了解行星起源、探索宇宙奥秘、开展星际探测提供重要信息。这些月壤能为我们揭开地月系统的奥秘,而它又能为人类通过月球这个跳板迈入深空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到2020年,地球将会更热,由于海平面上升,太平洋上的基里巴斯共和国和印度洋中的马尔代夫共和国可能逐渐从地球上消失经济学兼人口学家朱利安·西蒙在他撰写的《人类的状况》一书中认为,到2020年,人类的生存条件在所有物质领域都将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公,自从诞生那天起,就与周围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人地关系,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在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旻教授看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世界,因此科学家对于自然环境的探讨,永远无法与人类活动割裂。  相似文献   

4.
交易所     
《科技新时代》2009,(5):111-111
3年后,蓝鳍金枪鱼将从地球上消失;苹果公司今年上半年将发布新一代iPhone;2016年,人类将用上来自太空的电能;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实现全球定位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今年的地球日即将来临的时候,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以为对她已经很了解了,可是,以下这些事实你是否知道呢?  相似文献   

6.
科学无界限     
引子:人长大了,要走出摇篮;人类成熟了,要走出地球。世界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希腊神话里,有插着翅膀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少年,中国神话里,有逐日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毫无人科动物其他成员的生存竞争条件下独自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0年左右。这么长一段时间足以让我们深深地感到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再自然和恰当不过的事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美国人口资料局推出了201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该机构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展望未来,地球对人类的支持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我们能否一直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让每个人都开心健康地生活?答案肯定是不能。早在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就在文章中这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80万年,如今已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从微小的原子世界到浩瀚的宇宙空间,人们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但是,对自己居住的老家——地球,特别是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却并不十分清楚。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近几年来又先后发生了海地、智利、新西兰和日本福岛等大地震,痛定思痛,人们迫切地希望对地球内部介质和结构有更多的了解,因为地球内部既是一切矿产资  相似文献   

10.
<正>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指出,随着人口的过快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的过度消费,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给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压力,并威胁着我们未来的安全和健康。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并且在2030年之前将达到2个地球,而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12.
有鸟为邻     
地球上的鸟类数量巨大,估计有1000亿只,相当于世界人口的20倍。有些鸟的种群数量极大,如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的细嘴鹱,有1.5亿只,常积聚成数万只的种群,飞翔在海面上遮天蔽日;秘鲁沿岸海岛上的鸬鹚和鲣鸟,体型很大,羽色光亮如缎,种群数多达1000万只;在海岛筑巢生活的海燕,身影矫健,飞行灵巧,集群数量常超过100万只。据说在1831年的美国肯塔基州,曾记录到10亿只的旅鸽种群,此种鸟的肉味鲜美,由于人类捕猎的嗜好,在来福枪的枪口下,这种鸟已于1914年从地球上消失。为检讨人类对旅鸽的过错,在辛辛提那动物园,人们为它立碑纪念。另有一些鸟数量特别少,例如,我国特有的黑颈鹤只有几百只;美国加利福尼亚神鹰不到30只;世界珍禽,生活在陕西洋县残存的朱鹮,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  相似文献   

13.
问读者     
正2016年第8期梦灵读者问:如果地球上除人类外所有动物瞬间消失了,只留下人类、植物和微生物,会发生什么?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人类、植物与微生物,那靠动物授粉的植物就会因为没有授粉者而消失,而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微生物(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活的根瘤菌)也会相应消失;没有了蚯蚓的粪便和蚯蚓松土,土地就会变得贫瘠且不适合植物生长。随着植物的大批消失,地球的温度会不断上升,人类就会因为饥饿、缺氧而灭绝。  相似文献   

14.
早在古代,人类早就有向往天堂生活的幻想。我国民间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就是一例。当今,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食物短缺等重大问题。飞出地球,去开发宇宙空间,就成为跨世纪的举世重大科研课题。自1957年苏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2005年,谷歌地球面向全球推出,就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了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利用google earth你可前往世界任何地方,查看卫星图像、地图、地形、3D建筑物等,探索丰富的地理内容,保存参观场所并与他人分享。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新技术革命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也正在为古老的地球创建着前所未有的繁荣。人类的一切自觉活动总是朝向为不断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准的方向进行的,这就为自己规定了与大自然斗争的两大任务——认识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 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个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希望之会,却因为"雷声大雨点小"而草草收场,竟成为失望之会。面对日益严峻的地球气候变化问题,如何为保护地球负起更多的责任,从而在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中活出全新的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世博会志愿者,我的选择是:低碳生活,尽我所能减少能量消耗,为降低地球的碳排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据了解,越来越多大规模的工程正在或将会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白令海峡生态桥、哥达基线隧道、火星环境地球化等惊人的"奇迹工程",体现出人类勇于挑战未知领域的勇气。哥达基线隧道据悉,总长约153.5千米的哥达基线隧道,目前正在阿尔卑斯山的地底开凿,可能需要10年工期。建成以后,该隧道将是有史以来人类建造的最长地下隧道。  相似文献   

19.
探索地核     
一个大胆的设想人类在地球上可能生活了80万年以上.如今已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从微小的原子世界到浩瀚的宇宙空间,人们已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但是,对自己居住的老家——地球,特别是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却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0.
叶城     
正世界末日2233年,地球变得千疮百孔,资源全部用尽,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可是顽固的人类还在地球上做垂死挣扎,他们发明出各种高科技物品、资源替代品,戴着防毒面罩,在地球上痛苦地生活着。"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