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镶嵌”手法在联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析了联语中运用镶嵌手法的各种形式 ,论述了镶嵌法用于联语中有其独特的修辞功能 ,并指出联语中运用此法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联语是一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湖州联语承载了诸多的地方历史、风情的文化内容,亦文亦史,亦庄亦谐。湖州联语不仅撰制水平相当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还由于联中的人、事、物涉及到湖州乡土人情和轶事掌故,成了湖州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教学中,联语虽不是教学中的重点,却是教学中的难点;虽不要求小学生撰写,却必须训练小学生会鉴赏,这是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最有效的捷径之一。下面仅就小语教材中出现的联语作一分析,共探联语教学之趣。  相似文献   

4.
朱念 《初中生之友》2010,(34):38-39
<正>对联被陈寅恪称为"最具中国文学特色"的一种体裁。茶联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联语的作者一般难以稽考,联语常用口语,基本不用典故,但很有趣味。  相似文献   

5.
家教联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精彩凝练,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家教联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教学中,联语虽不是教学中的重点,却是教学中的难点;虽不要求小学生撰写,却必须训练小学生会鉴赏,这是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最有效的捷径之一。下面仅就小语教材中出现的联语作一分析,共探联语教学之趣。  相似文献   

7.
在沈阳的太清宫、丹东凤凰山的斗母宫等地 ,均可见一副用道家特有的“符字”写成的构形奇特、诡谲神秘的类汉字联语。这实际上是一副通过自创的特殊“符字”字形来蕴道家“养生十四决”真谛于其中的汉语析字联语。本文从文化修辞学的角度 ,对这副奇异神秘的联语 ,逐字进行了理论上的破解  相似文献   

8.
传统上,学者们一般在句法层面上对英语联加状语进行研究,从语篇层面上研究联加状语也引起了语法家们的注意。联加状语在语篇构建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种功能:衔接功能,接续功能,限定功能和预示功能。联加状语的多功能性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满足交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也说联语     
联语又称对联、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有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闪耀着奇光异彩。一、联语的起源与应用联语是诗词文体演变的产物,其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朝起,每逢年节,人们都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韵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像,悬挂大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当时被称为  相似文献   

10.
《老年教育》2006,(3):61-61
古人留下的联语是中华民族的化瑰宝之一,其中不乏吟咏养生之道的名联。  相似文献   

11.
文言语篇的句际衔接一般是通过意联来完成 ,而英语语篇的句际衔接则通常要通过形联来实现。因此 ,文言语篇英译中的句际衔接必须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才能敦促语言信息的妥善移植 ,如相关寓义的发掘、语法手段的选用、关联呼应的补足等便是语符换改时有用且不可或缺的转换方略。  相似文献   

12.
隐宇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即在联语中故意略去一些需要突出的字,含蓄地传达言外之意。隐字联手法奇特,语言生动,读之往往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3.
联语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它凝炼精辟,对仗工稳,含意深刻,是祖国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语文教学中,若能适当引用,就能增添教学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引用联语评价历史人物 中学语文课本涉及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有的人物在课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引用一些联语去褒贬他们就可以让学生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其爱  相似文献   

14.
三界     
明代徐达的宅邸中曾悬一联,联语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香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清末樊增祥书一联语,曰:金管记德,银管记功,斑竹管记文,隆吾门望;奇花在庭,奇书在手,奇山水在目,适我性情。  相似文献   

15.
何乐为 《成长》2007,(12):80-81
贴“喜”字的风俗 新婚贴“喜”字的风俗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关。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见有富绅马氏在门楼上挑出一盏灯彩,出联择婿,联语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考试时,考官也出联征对,联语是:“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相似文献   

16.
和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有许多对联作品以同一题材作为对象,从不同角度着笔,其联意联语自是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趣说联珠联     
对联里有一种联珠联,十分有趣,它上递下接,依次蝉联,好像一串珠子,类似修辞上的“顶针”。由于联语递接紧凑,所以生动流畅,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8.
依据古汉语语转理论,论证了"蘱"与"绎"命名理据义相同;依据单呼累呼的联语构词规律和异文材料,构拟了相关词的远古复声母,找到了双声相转的语转条件,从而认定"蘱"与"绎"为同一邑名的语转字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联园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歇后联就是其中别具风姿的一朵小花。它巧妙隐去联语中的关键字词,不但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而且幽默机智,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20.
张晓天 《初中生》2003,(14):34-36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有一种独特的“添字联”,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现撷出几联,共同欣赏。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年幼时聪慧过人,再加上父亲苏洵的调教,熟读了不少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