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一鸣 《文教资料》2020,(6):184-185,149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围绕对旧中国秩序的摧毁和对新中国秩序的重建而展开的,这就构成了"破"和"立"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措施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构成了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纲领的一条关键线索,这一线索对于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文章从建国60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着笔,探索了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进而验证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创新的论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院校非常重要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由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以及时代的要求所决定。而忽视“以人为本”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效性的直接原因。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坚持把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情"与"理"乃思想政治工作的"血"与"肉",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围绕这一思想着重论述了在高校教师中如何贯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针,对正确处理"情"与"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的本质在于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政治和谐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的发展水平.政治和谐要求社会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符合一定的制度规范,从而使社会政治秩序保持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发展中划时代的革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学的两门分支学科,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曾经紧密地相互交织在一起,经过学科史上的前两次争论,二者逐步分离并成为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对主流理论提出了挑战,也正在打破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传统界限,并促成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再次结合.政治理论不仅是我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丰富的思想遗产,也为国家提供了适当的行为准则并为构建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7.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然而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固守于传统的或者是程式化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政治课必须改革.将对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原因和改革方案上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礼治秩序”是儒家建构思想、制度体系的核心元素。期冀以“尊尊”、“亲亲”、“贤贤”等理念维持一个以君主利益为圆心的“差序格局”;社会秩序的取得端赖政治秩序的安定团结,权威的获取期望取得合法性支持;政治权威与公共伦理的相互制约,使得在儒家在政治手段的选择上,要求治者尤其是君主的作为符合仁恕中和的伦理诉求,并处于关键的地位,“重德轻刑”、“君主民本”为理想选择;政治秩序的稳定与持续,首先决定于治者的素质,行政技能服务于个人道德品质,在现实人君无法达到圣贤治国的理想境界时,按儒家思想训导君主成为圣君、贤君,尽量缩短其间差距就成为君子最重要的责任,儒家政治秩序由此化约为“人治秩序”;君子人格的完善蹈循于己———家———国———天下的轨迹,遵从内倾性人格修养训练的进路,人格社会化模式使得“人治秩序”又与有限专制出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过程中,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和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更深入理解"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为恰当理解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及其道德严肃性,文章首先指出了施米特和毛泽东对于政治的不同理解;其次论证了施米特的政治概念背离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文明精神;再次,经由施特劳斯说明了施米特对政治的肯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道德生活的肯定;再其次,文章引入并且反思了胡伊青加对施米特的批评;最后,解释了施米特的"现实教育"原则及其与席勒"审美教育"原则之间的理论关系,及其在思考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秩序问题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下学校教育评价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重建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即从“生活—需要”论到“生存—需要”论。以“生存—需要”论为价值基础的教育评价,体现了当代价值哲学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可以解决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的思想和“三个有利于”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时期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运用“三个有利于”理论的重要成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综合国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邓小平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人间词话》中对此问题的表述基本是以实际批评而非理论阐述方式展开,所以要全面把握王国维理论思考及感性体悟到的“不隔”境界,仅追寻他自己的理论思路是不够的。在学本源意义上提出的“境界”说,不仅在理论来源上来自叔本华的“直观”“理念”,在感性体悟上与海德格尔对艺术本源进行探讨的诗学理论亦有相通之处。本主要从这两方面对理论及感悟的“不隔”境界作出较有覆盖力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小三角”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三平面”和“小三角”理论的研究指向、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所差异,但是“三平面”和“小三角”都会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从而使汉语语法事实的描写和解释更加详尽、准确。  相似文献   

17.
赵俊 《考试周刊》2007,(14):47-48
“忠实”标准一直是传统译论的核心。它既是译者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又是翻译评论者检验译文质量、评论译文优劣的尺度。然而,随着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忠实”这个传统译论中无可厚非的标准却引来了争论、遭到了质疑,真可谓见仁见智。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构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并建议以辨证的观点理解,即“忠实”有程度之分,绝对“忠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完全抛弃“忠实”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文气说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学术界对“文气”理论源流关系的梳理来看,基本认定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中国文气论的思想渊源,很少提及庄子哲学对文气论的影响。笔者认为,对中国后世文气理论的影响,庄子远较孟子为深刻。  相似文献   

19.
就教学理论的应用观来说,用"术"注重教学理论运用技巧、方法,讲求目的达成的效率;顺"势"依循的是教学的本性,讲求过程的自然而然,前者为末,后者为本。用"术"需要顺"势"之顺应本性的导引,而顺"势"离不开用"术"之积极态势的支持,故此,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过程中,用"术"与顺"势"乃本末共生、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处于不同社会实践层面而又内在统一的“三大规律”的认识;同时,在深刻把握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