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行动的写作     
这个专题我想让写作者自己说话,他们是写《十四家》的陈庆港、写《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的梁鸿、写《上课记》的王小妮,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职业摄影师、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兼诗人.本来还邀约了写《冬牧场》的李娟,她还在遥远的新疆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劳力者",我不想因为我的约稿改变她的生活节奏.作为这个专题的主持人,我还是想,他们说他们的,我说的我的,这种主持不"主"的方式,也许倒可以有一种各说各话的嘈杂.  相似文献   

3.
王燕 《出版广角》2016,(4):86-87
梁鸿的《神圣家族》从以往关注的乡土中国转移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城镇,写法也从非虚构的纪实写法转变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新写法。本文从梁鸿的旧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所描述的梁庄人群出发,对比了《神圣家族》的城镇人群,通过分析作品中荒诞的人物和故事,窥探了以吴镇为代表的中国县镇的种种变化与变形。  相似文献   

4.
故事与问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故事是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故事的核心。讲好中国故事是对中国问题的展示与探寻,中国问题体现了中国故事的现实图景与生活进程。因此,讲好故事离不开讲好问题,"讲好"中国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第24届"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一等奖作品《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以下简称《五问》)和文字系列一等奖作品《丰收稻谷堆成山  相似文献   

5.
翻开《寻路中国》的第一页,便立刻想起近期读到的另一本书《中国在梁庄》.随着阅读的展开,我发现至少还有一本书可以对照来读,即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只有台湾版,无法看到全貌,但根据网上找到的电子版,还是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不论是中国"在梁庄"还是"寻路"中国,或者是"词汇里"的中国,三本书书名都隐含了这样一种写作指向:发现(展现)"中国".中国需要发现吗?如果要发现,又该以什么样的视角和方式去发现?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3,(15):5
首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日前在绍兴召开,张楚、梁鸿2人被评为年度青年作家,金理当选为年度青年批评家。梁鸿在2012年度发表《出梁庄记》,授奖辞称其"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优秀的非虚构作品不仅应具有文学技法,更需田野调查式的实践和深切的人文情怀"。"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的前身是"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  相似文献   

7.
何欣桐 《今传媒》2007,(2):22-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在打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众传媒.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这些打工者"触媒"的情况,来探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大众传播媒介对打工一族的影响.本次调查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接受调查的女性27人,男性72人.  相似文献   

8.
《档案管理》杂志能够一路走到今天,固然与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和审稿专家的辛勤浇灌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依靠广大作者、读者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是作者通过辛勤的劳动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支撑我们的期刊从一个台阶走向另一个台阶,使我们的期刊成为"中国档案学事业类核心期刊".多年来,《档案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作者群.他们对《档案管理》"执着"地喜爱和支持,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是他们通过《档案管理》这个平台,带动和培育了更多的作者,使《档案管理》的作者群不断在壮大.  相似文献   

9.
怀旧电影的质感与灵魂陈可辛直言《中国合伙人》借用了"新东方"三驾马车的原型故事,英语培训学校的创业故事也使观众纷纷将电影中的主角与他们对号入座。企业家的成长史,白手起家的励志传奇,加上广大的新东方学员以及俞敏洪粉丝,这无疑是电影的一大卖点。先不管"新东方"的大佬们有没有看过本片,也不管他们到底有没有老泪纵横。除却这些为电影票房预热花边新闻,《中国合伙人》确确实实试图描写一个年代一群人的友谊和奋斗的故事。光是看电影的简介就知道这电影势必又要引起新一轮的怀旧潮,跟《致青春》怀旧校园时代的爱情不同,《合伙人》更  相似文献   

10.
徐庆颖  徐庆群 《传媒》2021,(18):37-39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在讲好中国共产党与外国专家的故事,以及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重在探索该杂志行之有效的报道策略和传播经验,以期对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流工作提供借鉴.杂志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论述、讲好外国专家中国故事方面,已积累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价值:一是策略上构建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和叙事体系;二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凝聚以文化人的传播经验;三是拓展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能力建设的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11.
邓正来先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以下简称《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自发表以来轰动一时,引来热烈讨论.作者自陈初衷:"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具有重要影响或者仍具有重要影响的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以张文显为代表的'权利本位论'、以部门法论者为主力的'法条主义'、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和苏力的'本土资源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本书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一幅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进而无力引领中国法制/法律朝向一种可欲的方向发展,实是因为中国法学深受着一种我所谓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并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初春时节,新疆人民出版社接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安排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系列连环画》丛书其中4本的出版任务,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领路人》和《打工者》两本的编辑,付出了辛劳,也收获了肯定。回顾这两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笔者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一、多方配合,全力协作中国有句老话:"人心齐,泰山移!"对于这样多作者(文字作者、绘画  相似文献   

13.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应时而作,更是创新之作。它启示我们:要把重大主题、传统题材、常态话题做精做特做亮,既要对题材深挖细剖,又要积极借鉴互联网思维,以受众为中心,注重时代色彩、自主体验、生活化呈现,更要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体现内涵和温情,逻辑自然地揭示故事背后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一本"作家版"的《中国农民调查》曾引起关注.我始终认为,比起中国作家,中国记者对国情应该有更深厚的积淀、更敏锐的思索和更准确的把握.那么,为什么不能写本"记者版"的《中国农民调查》呢?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记录一个完整的"梁庄",梁鸿奔赴全国各地,逐一寻找散落在各个城市的"进城梁庄人",记录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梁鸿发现,将他们的散落的人生拼凑起来,恰好暗合了中国当下的诸多问题。他们不是宏大叙事下的路人甲,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生,记录下来,就成了当下底层中国历史的一角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2010,(3):91-102,158
本文作者多年进行的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研究这个课题,已经陆续发表了关于《经律异相》、《生经》、《六度集经》、《贤愚经》、《杂宝藏经》等多部佛经故事的论文。这里以《百喻经》为代表的譬喻经系列中的著名故事,如"猫装圣人"、"雁衔龟"、"展转相杀"、"乡民照镜"、"夫妻打赌不语"等篇和中国同型故事进行比较解析,探讨了它们蜕化为中国民族民间故事的有趣过程及譬喻经故事的构成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正处在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之上,如何抓住这一次机遇,实现同城市的发展并轨,对中国农村来说迫在眉睫.学者、作家梁鸿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地表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国在梁庄》中,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中国的乡村生态,而其田野调查的纪实方法与乡村志书的写作方式也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8.
打造华莱坞的关键在于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性",这便意味着电影创作应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将中国故事的内涵多元的、立体的予以呈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又颇多天灾人祸的国家,灾难题材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工作者所热衷于表达的一个叙事方向,以《一九四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代表的灾难题材电影,不仅仅拓展了国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人们去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灾难题材电影是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相关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对于此类影片对历史创伤的揭露、价值观的立场都有颇多评判。电影《一九四二》和《大河奔流》是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作品,同样讲述了历史上的中国故事,题材沉重。但两部电影拥有着不同的叙事策略,其对待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论文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家国观、创伤记忆三个方向,对比了两部影片在呈现中国故事时的不同策略,并进而对此类题材电影在展示中国故事的方法上提出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九公里的女人们》(见《工人日报》2006年7月7日第六版)在2006年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这首先要感谢作者,是作者深入到艰苦的生活一线,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动的故事和感人  相似文献   

20.
《白雾》是作者本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和关照,对记忆中故乡的缅怀和祭奠.在小说中,作者始终以一种温柔的情怀关照每一个儿童生命个体,关照他们的精神成长.阅读《白雾》能让现在的孩子们感受父辈不同的童年经历,感受中国故事中永远不老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