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芳 《今日科苑》2010,(2):143-143
美国黑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群体。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双重身份,同时又置身于一个充斥白人文化和种族歧视的社会当中。在这些强大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美国黑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被异化。本文从异化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不同黑人个体所显现的社会行为,同时探索黑人将如何生存的问题。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应向其类本质复归。  相似文献   

2.
宋银苗 《今日科苑》2007,(22):204-204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本文揭示出黑人社区在白人的强势文化冲击下,由于对本土文化的疏离逐渐丧失对其成员的保护,并像锤子一样敲打他们,并由此导致黑人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无意中充当了成了白人文化霸权的共谋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关黑人女孩成长的小说。其作品深切关注着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价值观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批评方法,对《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的"自我"幻灭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布鲁斯式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群 《科教文汇》2011,(14):206-208
布鲁斯是独属于美国的一种黑人音乐形式,它产生于黑人被奴役压制的动物般的生活,如何看待自己、摆脱自身困境、解放自己的灵魂,是所有美国奴隶生存的核心。在黑人日常生活中,布鲁斯音乐家们逐渐培育出一种苦中有乐、寓悲于喜、欲哭还笑的风格,这种风格后来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一种重要书写方式。布鲁斯所代表的美国黑人的存在状况和美国白人的历史经验最终产生某种契合,同时也表达了全人类的历史经验和关于自身荒诞存在的体验。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布鲁斯成为现代人类的另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阿米里·巴拉卡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艺术运动的先锋,他主张建立"黑人独特的美学,专注于用艺术为黑人的权利而抗争".《荷兰人》是一部表明巴拉卡政治立场的戏剧,"充分阐释了20世纪60年代持续困扰美国的种族紧张问题,同时也表现了当时部分美国黑人和黑人剧作家的斗争态度".  相似文献   

6.
在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蓝眼睛》中,保罗作为小说中的一个黑人女性形象,小时候受到家庭冷落,婚后爱情幻灭,完美性生活成为泡影,并在白人的歧视下痛苦地生存。保罗在白人主导的社会生存,有诸多的创伤,诸多未被满足的被压抑的欲望。保罗以弗洛伊德理论中置换和扭曲的形式,梦的形式,治疗创伤,寻求着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发泄,最终以认同白人生活和价值观的方式使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却也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一个可悲的没有自我的黑人妇女形象,带着创伤在那个白人主导的社会求生存。  相似文献   

7.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同时,她也是最早获得重要文学奖项的黑人女作家。《紫颜色》作为她的早期代表作,最为人关注的是其描述的黑人女性的不幸遭遇和争取独立的艰苦历程。在文学理论研究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流散文学视角的关照下,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早期关注黑人民族身份构建的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8.
美国素有“田径王国”之称,这一美誉是同席卷世界田坛的“黑旋风”——美国黑人立下的汗马功劳分不开的。几十年来,美国黑人选手在国际大赛中表现非凡,战功显赫。美国黑人运动员为什么能屡创奇功,称雄世界体坛呢?体育界的专家们特别对此作过分析研究,他们从历史源流、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以及黑人的身体特  相似文献   

9.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复杂的叙事策略讲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下生命的扭曲,黑人在变异环境下的同化或顺应,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我等等。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9,(9)
1862年美国就已经解放了黑奴,使得黑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认可,让每一位黑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保障,当代的许多美国黑人女作家,一直关注女性黑人的命运以及生活,同时在她们的作品之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其的他人文关怀。笔者想要利用女性主义文学的批判方法,同时根据不同的作品,从而剖析她们作品之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起源。  相似文献   

11.
孙贺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90-191,203
语言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历史记传性长篇小说《根》为依据,着重分析黑人英语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黑人英语的特点,由此看出,在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社会阶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08,(7):6-9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面对数万美国黑人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发表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次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这位牧师出身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用他那低沉有力的语调,一字一句道出了渴望白人黑人友好平等相处的强烈愿望。他的声音传遍了美国大地。他用对梦想的坚守,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感动了所有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瑞森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附近的罗伦,在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忍饥挨饿度过了幼年。她的父母都刚直不阿,具有棱角分明的个性,这使托妮从小便养成了一种“好斗”的精神。同时,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歌声也为她提供了黑人传统文化的乳汁。她以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后,进入当年专为黑人创办的霍华德大学。利用暑假,她到南方了解黑人文化。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14.
周敏 《科教文汇》2009,(33):246-24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尤以探索黑人女性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一位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勇敢地追寻自我的女英雄的形象分析,并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其与黑人社区传统价值观的正面冲突,从而揭示虽然黑人女性叛逆传统道德观的这条道路艰辛而曲折,但是黑人女性觉醒、自救的意识必将战胜传统。  相似文献   

15.
张铌  阎立君 《科教文汇》2008,(35):251-25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章颜 《科教文汇》2009,(19):267-267
爵士乐是美国黑人的伟大创造,这种具有鲜明民族性的音乐代表着美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当之无愧的瑰宝。文中对爵士乐的历史起源和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不同的爵士风格进行介绍,并对爵士乐坛中出现的主要黑人爵士音乐家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方晓 《科教文汇》2008,(29):245-245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小说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另类的鬼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奴隶制度对黑人人格与心灵的摧残,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同为高加索人人种的美国白人,在拳击场上不敌东欧白人;同为黑人的肯尼亚出产长跑好手,而西非黑人则擅长短跑;亚洲人的运动特点,正如李宁品牌所总结的——"灵敏、平衡、柔韧、精准",但当中国选手们将所有乒乓球的世界冠军悉数收归囊中时,日本球手却仍将夺牌作为目标……在醒目的肤色背后,显然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国家和文化原因决定着赛场上的输赢。  相似文献   

19.
孙剑 《知识窗》2006,(3):30-30
几十年前,一位黑人主妇带着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却被一个白人店员挡住,不让她女儿进试衣间,还鄙夷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那位母亲根本不理睬,她毫不客气地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个试衣间,我宁可不在这里买衣服。”  相似文献   

20.
郭哲韬 《科教文汇》2008,(22):226-226
玛雅·安吉罗是当代美国黑人女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有人评价说她不仅是黑人和女性的代言人,也成为了所有承担着提高美国的道德水准责任的人们的代言人。“黑色权力”的最基本和核心的要求即为黑人民族应有的自由和平等。而安吉罗的诗歌就直接体出了这一主旨和要求。本文对安吉罗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着重分析了她诗歌中的“黑色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