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但教师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被异化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听过《黔之驴》这样一节语 文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了课文的字面意思之后,随后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驴为什么会被虎吃掉?2.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这时课堂上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学生们好似经历了一场思维风暴。在回答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时,一个学生竟这样说:“驴可以告诉虎,它得了‘非典’,虎如果靠近它就会被传染,这样虎就不会吃它了。”他的回答令听课的教师捧腹大笑。这两个问题学生尽情发散之后,教师做简单小结就下课了。  相似文献   

3.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  相似文献   

4.
顾银乔 《师道》2005,(2):44-44
如果有人给教师出一份考卷,问你在教给了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相信百分之一百的教师会这样回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确,教会学生做人比教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然而,我们的教师自己,是否都已经学会做人了呢?这是一个很值得大家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几经争辩,几经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共识。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早已被老师断然摒弃。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上,虽然我们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回答权,但学生是否真正可以进行主体性阅读?进而进行个体性精神探索了呢?只要你深入课堂,我们就不无遗撼的看到:尽管课堂上学生举手的人数多了,回答问题的人数多了,但学生的回答却依然是  相似文献   

6.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身心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技校阶段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对我校三个班级共152名学生就“你是否乐于学习?”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回答“经常是”的学生仅有29人,占总人数的19.1%;回答“有时是”的学生有106人,占69.7%,这类学生怀有程度不等的厌学心理;回答“从来不是”的学生共有17人,占11.2%,这类学生厌学心理严重,他们完全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检查督促下被动地进行学习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人检查督促就不学习。调查同时表明厌学学生的队伍随年级增…  相似文献   

8.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1.对学生以表扬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教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我喜欢你们,愿意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因为老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赞扬的话语在课堂上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课堂上,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称赞一句:“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称赞一句:“你今天真棒!”对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的学生鼓励一句:“只要你认真想一想,相信你能回答的更好!”对差生也要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如:我班有一男学生,自从上初中以来就与社会上的人有了来往,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无所不  相似文献   

10.
从课前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方式、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件,以及对鲜卑族、北魏孝文帝等问题,能做出正确回答的包括有所了解的有12~1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0%~70%,还有30%~40%的学生,对这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或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各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校职业高中生的人数不断增加。面对庞大的职高生队伍,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本校对高二年级中餐烹任班的39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通过调喳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一、学习目的和学习结果的一致性调查中有这样两个问题:1你就读职业高中的动机是什么?回答“拥有一技之长,早点工作”的共31人,占80%。2你认为经过两年学习,能学以致用,胜任本专业工作吗?认为“能”的18人,占46%;“基本能”的17人,占44%。从…  相似文献   

13.
崔瑛 《早期教育》2002,(6):10-10
前不久在全市幼儿园教师座谈会上我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您认为当前备课写详案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实际效用?您认为目前对教案的检查是否有实效?第一个问题回答"否"的占56%,第二个问题回答"否"的占58%.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当前备课写详案缺乏实际效用,备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教案的抽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备课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1.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  相似文献   

14.
激励教育对促进学生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石生 《科学教育》2004,10(4):54-55
我在长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总是参差不齐,在某次大考结束后,我曾经对全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你对自己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是否满意?”9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你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否到位”,全班学生都表示没有到位;“你认为自己应该在怎样的成绩水准  相似文献   

15.
三年来,我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于第七学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途径、就业态度等。在问卷调查中,95级调查人数达31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50%;96级调查人数22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1%;97级调查人数22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3%。 一、调查内容结果汇总 (一)你打算选择哪一类企业工作? (二)你打算选择哪一种途径落实就业单位? (三)你选择就业岗位是否需要与所学专业对口? (四)在求职中遇到挫折,你选用哪种方式解决? (五)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多少? 二、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呈现与分析 (一)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呈现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喜欢与同学讨论,尤其喜欢举手发言,上台当"小老师".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课堂上表现出概念不清、自相矛盾、重复啰嗦、词不达意等诸多现象.在调查中,选择"不愿意听同学回答,心里只想着自己的答案"的占76%,选择"认真听同学意见"的仅占9%.当问及"老师讲的话你能听懂吗"时,有32%的学生选择"有时候完全听不懂".在"你回答问题时会不会通过别的方式(如画图、推理等)来帮助解答"的调查中,回答"能的"只有11%,回答"从来没有的"占65%.对"你上课回答问题时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的调查显示,能完整表达自己意图的只占10%.由此可见,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偏弱.  相似文献   

17.
“你热爱学生吗?” 回答“不爱”的教师仅占10%以下。 “你感觉得到教师对你的爱吗?” 回答“感觉不到”的学生却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国内教育界尽管时间不太长,却迅即成为广大教师关注和实施的课题。相对于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而言,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理念当需新的认识相适应,其中,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在笔者组织的《古镇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课题的实施中,有学生当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清末著名思想家王韬书房取名“蘅花馆”,寓意何在?自认为对乡土历史研究较为深入的我一下子被问住了,茫然不知所云。据在太仓高级中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51.4%的教师有过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经历,许多老师在走进教室的时候脚步也不那么轻快了:“过去,我对学生提什么问题有90%的把握,可现在,连10%都没有了。”研究性学习正悄无声息地改造着传统的课堂,唯我独尊的教师优越感已遇到了危机。  相似文献   

19.
教而不思则罔!教学离不开反思.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现状如何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看法,望有助于教学的优化.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分析前段时间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如皋市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2项调查问题如下.问题1你的课堂教学有反思么?设置了4个选择:A.每节课我都全面反思三维教学目标完成度如何B.每节课我都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恰当,还走到学生中调查  相似文献   

20.
老师批评我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学生。我觉得一个初中生,不爱面子行吗?例如怕回答问题出错,我就不举手,这难道不是无可非议的吗?我想你是被面子忽悠了。面子是什么?面子是不好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