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孔勇 《科教文汇》2011,(32):92-92,111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尤为重要。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与时代及地域特殊性相结合,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人文精神的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确立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方向。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透彻的理解,还能使其思想品德与人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冯英 《科教文汇》2012,(17):112-113
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沿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顺利前进,达到社会发展的目标。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人文精神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以及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萍 《科技风》2011,(16):228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且还是一门人文类学科。深入挖掘与转化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人文精神,能够提高中生们的人文素养,并使其得以终身受益。本文从在语文教材中深入挖掘人文精神、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灌注人文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要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兆斌 《科教文汇》2008,(32):184-185
本文以人文精神的实质为出发点,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文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围绕人文精神在英语课程中的培养问题,详细叙述了英语课程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它在英语课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朱超平  王新生  朱小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95+203-195,203
地理学科以其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学科优势。但在当前地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足,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学生在资源观、环境观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偏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希望在地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对丰富学科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樊美玲 《科教文汇》2010,(31):23-23,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只体现在对大学生当下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其最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关爱是人文精神的第一要素;情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心理基础。情感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课外活动以及语文测试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其特点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应以以培养电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改革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不仅要扎实掌握电类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贾蕾 《科教文汇》2008,(17):59-59
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文精神”的实质也是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通过创设人文精神氛围来培养幼儿的人文精神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从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与孩子生活的互动中以及大众媒体和社区环境等方面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人文精神"的实质也是要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通过创设人文精神氛围来培养幼儿的人文精神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从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家长与孩子生活的互动中以及大众媒体和社区环境等方面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人文教育是指在大学教育中传授学生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在使学生获得人文知识,培养现代人文精神,建立起高尚的价值体系,塑造崇高的人类精神家园。简而言之,人文教育其实质上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哲学和西方希腊哲学中早有论述。在中国古哲学中,人文是指"人事""文明"。在西方古希腊哲学中,人文指人性。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就应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获取。人文精神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价值目标,是实现语文深度教学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在分析高中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实现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提供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课外活动以及语文测试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学科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系统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科知识教育侧重于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人文精神教育是一个关于社会现象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它是引导人们要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的实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教育中科学与人文并重,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信息文化由于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以体现了动态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特点,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变化中随时发掘其人文内涵,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选修课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的课程改革主要在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以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改革创新;二是在教学模式上,总结出了“提问-读书-观看-讲解-写作”五位一体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选修课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的课程改革主要在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以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改革创新;二是在教学模式上,总结出了"提问-读书-观看-讲解-写作"五位一体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