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人类的本能——聆听不仅成为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日益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追求有效的聆听呢?  相似文献   

2.
听觉是人获取声音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具有许多不同于视觉的特点。音乐与听觉都具有物质的与精神的双重性,自然听觉是音乐听觉的基础,但音乐听觉还必须要有意识等心理活动的参与。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欣赏者,必须锻炼、提高自己的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晋瑗 《学前教育》2007,(Z1):31-31
<正> 音乐教育能不能从零岁开始呢?回答是肯定的。音乐是听觉感知的艺术,孩子有了听觉能力,就具备了接收音乐教育的条件了。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教授认为,如果进行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给他听最美的音乐。美国音乐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也认为,音乐教育应从婴儿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医院婴儿室所做的实验,表明了新生儿不仅有了听觉能力,还有听觉辨别能力。婴儿室的孩子若有一人啼哭,就会带动出一片哭声。这时给婴儿们听优美的音乐,他们就会令人惊奇地立即停止哭声去倾听音乐。我国已故钢琴家顾圣婴的例子也说明新生儿有了听觉能力。"刚满周月的圣婴躺在摇篮里,妈妈在放唱片,小圣婴闭上眼睛安静地睡着了。可是,当一曲终了,妈  相似文献   

4.
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一个从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思维——听觉预感的完整的心理过程。在感知音乐作品之前要注意培养良好听觉注意心理品质;在“有理解地听”的基础上。培养音乐记忆能力;在理解音乐作品基础上进行听觉分析,培养音乐思维能力;在培养“听觉预感”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乐感”。  相似文献   

5.
张媛 《今日教育》2006,(3):32-33
当你俯下身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会感到与孩子的距离近了。“倾听”,是孩子们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早期教育家的实验证明,胎儿从成形起就有了听觉。这说明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对他进行听觉训练足十分有效的。那么,在这一时期,孩子学习就象吸水海绵,只要配合敏感期预备完善的环境,引导孩子去探索,启动孩子的感觉,学习也就一步步向前迈进了。  相似文献   

6.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人离不开耳朵,否则,外部环境对于人类而言只是万马齐喑,并且人类将为听不到来自自然和环境的声音而付出高昂的代价。那么,耳朵和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8.
Cathie 《家教指南》2006,(6):42-43
家有不爱读书的顽童,真是愁煞了家长。究竟是孩子不爱读书,还是家长的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读书的热情呢?家长究竟做错了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9.
《母婴世界》2014,(4):100-101
专家告诉你 孩子的听觉较视觉发育得早,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胎教来对孩子的大脑进行一些最初级的开发,出生后利用听觉通路来开发孩子的大脑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绘画都有其各自特点,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着。音乐是听觉艺术主要以情感为主要特征,绘画是视觉艺术主要以造型为主要特征。两者相通之处都要创造情境交融的意境。教学中如何把听觉与视觉融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去感悟音乐与绘画的情和境,寓学习与快乐之中呢?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能力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项必须具备的第一基本能力。要想让孩子真正的热爱音乐并在音乐中寻找到乐趣,听觉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家庭中,由于家长的过分呵护、过度保护,导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较弱。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学会承受怎样让孩子学会承受呢?  相似文献   

13.
音乐听觉分绝对听觉和相对听觉。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相对听觉是听觉训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邱晓波 《家庭教育》2007,(1X):22-22
新年、生日到来时,父母都会送礼物给孩子,送礼物的意义在哪里?送什么样的礼物有意义呢?[编按]  相似文献   

15.
李红 《家庭教育》2002,(1):32-33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智慧的,而且他的智慧是从出生就开始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任何活动都是他智慧的源泉,而所有智慧的开端都始于六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摸觉、运动觉,它们构成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学习通道,因此也形成了相应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始了。在新生名单中,意外发现有一位听力障碍学生,这让我十分不安。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既没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怎么办呢?两天后,这位听障学生小雨(化名)由爷爷带着来报到了。孩子眉清目秀,笑眯眯地看着我,除了耳朵上的助听器,和其他孩子没有两样。爷爷极不放心地把孩子留下,还要求我不要让别的孩子弄坏了他价值上万元的助听器。我感到了压力:聋孩子啊,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呢?一、看我口型,练习发音"语言是个体通过听觉反馈逐渐模仿获得的一种言语器官的运动能力,听力缺陷的存在使得听力残疾者不易从听觉渠道获取语言的听觉表象,这几乎截断了他们从自然渠道即从自然的听说反馈途径来获取言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小提琴这种乐器没有固定音高,不象有固定音高的钢琴、手风琴或者那些由“品位”来决定音高的乐器(如:琵琶、古筝等),所有的音准都是由演奏者自己来控制的,基于这个主要特征,作者从音乐听觉、内心听觉两个方面来做阐述.从而论证了内心听觉在演奏小提琴时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培养内心听觉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对丰富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引发想象。让孩子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音乐还能抒发人的感情,每首音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听觉记忆,发展孩子的听觉想象,养成孩子的听觉习惯,让孩子从小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  相似文献   

19.
老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悉心解读孩子,察其言,观其行,及早掌握孩子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但如何解读孩子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彬彬,男,三岁半,小班幼儿,两岁时只会叫爸爸、妈妈,被医院诊断为听力丧失75%。彬彬语言发展严重滞后于同龄孩子,语音不清,只能发单音。虽智力正常,但不能正常学习。据了解,造成孩子听觉障碍的原因是:孩子出生时产钳伤及鼓膜。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与他交流较少,两岁半之前家长未发现其异常,后发现听力异常后也未及时使用助听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