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近期关于鼓励各省实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的消息引起了广大考生及其家长的关注,教育界也议论顿多,评价不一。不少家长和考生认为,实行了平行志愿,填报志愿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顾忌了,其实不然。如何理性地来看待平行志愿,合理利用平行志愿?我们不妨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吉林省2009年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首次实行了平行志愿。经过5年的运行,从实际效果来看,招生院校和考生都在平行志愿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平行志愿提高了考生对录取院校的满意度,确保了招生院校生源的稳定度,提高了考生报到率。目前虽然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平行志愿还存在着误解。近几年来,吉林省逐步扩大了平行志愿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应用范围,除了在第一批A段文史、理  相似文献   

3.
实行平行志愿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填报平行志愿就没有风险,为帮助考生和考生家长填报好平行志愿,本文以一本批次设计四个院校志愿为倒,对实行顺序志愿和实行平行志愿的志愿设计、投挡规则.投挡流程进行比较,期望通过两种志愿的比较,加深考生对平行志愿的理解,理清考生填报平行志愿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截至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实行了平行志愿,这种志愿模式深受考生的认可。在辽宁省实行平行志愿的3年当中,我们既见证了许多考生成为平行志愿的受益者,也为一些考生由于不了解平行志愿,在录取中折戟沉沙而扼腕叹息。许多家长发出这样的慨叹———面对同样的平行志愿,录取结果的差距咋会这么大呢?  相似文献   

5.
实施平行志愿后,会降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但平行志愿并非灵丹妙药,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那么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填好志愿呢?风险一: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学校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一些省市在高考录取时采用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由于增加了高分考生录取理想高校的机会.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认可。预计,越来越多的省市也将会实行平行志愿。那么。实行平行志愿是否就使考生进了“保险箱”.没有了高分落榜的危险?实行平行志愿省区的考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才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降低落榜的风险?为此.本刊特邀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宋朝阳为考生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7.
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式,无疑给考生和家长减轻了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为高校更好地选择优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阐述了平行志愿及其投档、录取的方法,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利弊,指出了规避志愿填报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就读是每一位考生的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不仅有要有高考成绩作为坚强后盾,更要有科学、合理的高考志愿作为支持。如何填报平行志愿?考生和家长如何为这一场开卷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呢?本文通过对平行志愿的深度解读,利弊分析,阐述了高考平行志愿的填报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9,(5):6-7
高考志愿填报应该说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有着其规律性。目前,我国内地从志愿填报的时间上区分,分为考前填报和考后填报两种,考后填报又分为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知分填报。从志愿结构上分为顺序志愿(1,2,3……)、平行志愿(每批所有志愿都是平行的即A、B、C……)和顺序志愿+平行志愿(重庆重点本科就是每批1个一志愿,2个平行的二志愿,3个平行的三志愿)。 不论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对于考试成绩特别好的考生来说影响不会很大;而对于考试成绩中等的考生来说,不论是考生还是考生家长都面临不好选择的困境。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在志愿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报志愿。  相似文献   

10.
《高考金刊》提示:高考改革一直牵动着考生、家长们的神经,随着2008年高考的临近,平行志愿作为2008年高招改革的重要举措,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工作要点显示,今年高考将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目前,我国已有湖南、江苏、重庆、浙江等省市在高考招生录取中采用平行志愿模式。2008年,上海、北京等省市将首次推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改革方案将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高分考生落榜的几率。目前,平行志愿政策由各地方自愿执行。  相似文献   

11.
自从高考志愿实行平行志愿以来,每年总有不少考生、家长走进了平行志愿的误区,造成了许多遗憾,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一、什么叫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的一种新方式。平行志愿是并列关系,所有院校都是“大哥”,没有“二哥”和“三哥”。而顺序志愿则不同,第一志愿是“大哥”,第二志愿是“二哥”,第三志愿是。  相似文献   

12.
与"梯度志愿"的"志愿优先、遵循分数"运作模式相反,"平行志愿"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与录取规则原则,具有一轮投档、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志愿并列等特点。采用"平行志愿"有利有弊,利在减轻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减少高分考生的落榜概率、缓解"录非所愿"与高校生源"扎堆"或"断档"现象等,其弊是考生填报志愿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栏志愿考生可能录取分数倒挂等。  相似文献   

13.
高考志愿既需要兼顾大学梦想又需要考虑专业愿望。在全国普遍推行平行志愿的若干年里,由于“院校平行”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方式的普及,为了保证较大的录取几率,考生和家长十分注重院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继确定实行知分填志愿方案后,2014年,辽宁省高考志愿正式进入"大平行"时代:在普通类志愿除提前批次外,全面实施平行志愿。在志愿报考模式大变革的节点,机会与挑战并存,考生及家长更需冷静分析和科学判断。本期独家策划特邀"985"高校招考专家及省内高中一线志愿指导教师,图解调整后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表》,依照考生填报志愿的完整流程,详尽梳理各批次、各类志愿的填报重点。我们还结合2013届辽宁考生的志愿填报成败个案,提供规避误区、志愿"升格"  相似文献   

15.
陈健 《教育》2012,(23):18-20
高考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高考后的填报志愿环节则是这个转折点上的十字路口。因为无论考生做出哪一种选择,都会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所以,在每年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时,广大考生及其家长都会变得纠结起来。随着平行志愿这一新的填报方式在全国各省份的逐步推行,已走过10年路程,填报志愿开始变得科学合理、更加符合考生的利益。对此,考生和家长自有更多体会。  相似文献   

16.
曾经,志愿或多或少成了考生在成绩与大学之间所下的一个赌注,这一赌的结果往往是每年各地都有很多考生落榜,甚至包括不少的高分考生。所以第一志愿怎么报,报考哪所大学有把握?在第一志愿没被录取时,第二志愿报什么大学才可能有被录取的机会,不至于一落千丈……这些一度都成了考生、家长在志愿 填报前考虑得最多也最拿不准的事。有没有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既可以让考生和家长在志愿上不那么绞尽脑汁,又可以把“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博弈程度降到最低?平行志愿就这样逐渐浮出水面,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2月教育部下文鼓励推行高考“平行志愿”开始,广东各方面对这一录取方式的观点交锋就未曾停息过。在未推行“平行志愿”的今年,填报高考志愿时,许多考生家长患得患失,踌躇不决。第一批录取中,复旦、武大、同济等名校意外爆冷。有专业人士呼吁,广东明年应该推行平行志愿,增加公平性,让考生凭本事而非凭运气上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三年:我们的满意答卷2010年春节后,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咨询报考政策、大学专业信息和志愿填报方法的考生和家长逐渐增多。《高校招生》采编部的编辑们也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很不专业"的问题:"哪个专业就业率高?""我的孩子能考550分,他能读什么大学?""平行志愿是不是要投五次"……得到满意答复的考生和家长离去了,但编辑们心里却五味杂陈:原来,不懂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这么多。为什么不利用我们的长处来为考  相似文献   

19.
招考信箱     
问:在填报艺术体育类专业平行志愿时,考生对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考生在填报艺术体育类专业平行志愿时,要做到"熟悉章程,量体裁衣,注重梯度,冷热搭配"。(1)搜集高校招生资料、了解院校在河北省招生专业及计划情况、熟悉院校《招生章程》、弄清院校录取规则是每个考生和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对很多参加高考的学子而言,高考结束后就一下子放松了,大部分考生可能觉得只要有一个好分数就代表能上一个好学校,却忽略了填报高考志愿。其实高考志愿是高考环节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同一所高校的报考人数、招生录取的录取线,任何人都无法预先知道,所以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对考后填报平行志愿的方法做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