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很容易误解,以为鱼类仅靠鳍来运动。也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象黄鳝那样的国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做观察鲫鱼运动的实验时,剪去鲫鱼一例胸鳍后,鲫鱼仍能运动;当把鲫鱼的鳍全部剪掉以后,除了运动速度和平衡性差一些外,鱼在水中照样游得很好,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一、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分析排列在鱼体两侧的体轴肌是鱼体运动的主要器官和动力来源。象鳗闸等律状体形的鱼类,主要依靠躯干和尾部肌肉收缩引起运动。运动开始时,它的身体前端一侧的肌肉先行收缩,并渐次加大到尾端,继而另一侧的…  相似文献   

2.
[案例] 复习曲线运动的有关问题。然后教师用小钢球做平抛运动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一、什么叫平抛运动(板书)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学生回答什么叫平抛运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引出第二个问题。 二、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板书) 从演示实验我们看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那么,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要做曲线运动呢?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认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 ,它的名字叫‘活’”。“活”是变革的前提 ,“活”是创新的基础。那么 ,怎样做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要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语文教师必须打通渠道 ,引进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朱熹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借用一下 ,问课哪得“活”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 ?首先是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古人曰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相似文献   

4.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鱼的运动,了解鱼鳍的作用 实验材料:活鲫鱼3条、玻璃缸、剪刀、水。 方法步骤:把3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丙3只盛有清水的玻璃缸内,先观察它们的运动状态,为下面实验作对照。 首先把甲缸内的鲫鱼剪去胸鳍和腹鳍,放入水中,看它游泳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3.初步懂得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发兴趣教师谈话:1.(教师将杨树枝、剪刀、红墨水、玻璃杯、盒子等放在讲台上)大家看,教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2.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制作红枝叶”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板书课题:制作红枝叶)二、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三、展开讨…  相似文献   

6.
一、开宗明义导入这种导入就是在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前开门见山地明确学习任务、途径、方法的教师行为。例如,在进行《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交代:“我们怎样观察、带什么观察、小组成员怎样分工才能深入了解更多的动物和植物?需要我们先来确定一下,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吧!”在教师简短交代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二、实验导入新鲜、惊奇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空气的成分时,可以首先问学生:“你们说,蜡烛在水中能燃烧吗?老师有办法让蜡烛在水下燃烧”,教师边说边演示:将一根粘在玻…  相似文献   

7.
如何讲究教学方法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某中学优秀教师,对初中生物学“鲫鱼”一节中,关于鲫鱼的呼吸、鳍及鳔的作用等知识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关于鲫鱼呼吸的知识。先是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在甲、乙(盛有清水)、丙(盛有烧沸几分钟后冷却的水)三个玻璃缸中,甲中养着三尾大小相近,活泼程度相似的鲫鱼。学生观察鲫鱼口的张闭动作并记录三条鲫鱼每分钟口的张闭次数。之后依次随机捞取一条置入乙、丙中.重复上述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做单摆演示实验时,许多教师通常是在讲台上用线拴金属小球并悬吊在铁架上做演示实验.由于线长是1 m左右,故演示时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可观度不高;还有,当小球运动时,小球运动的偏角、最高点和平衡位置学生只能凭空想像,没有直观性.怎样用最简单的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呢?现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改进装置.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师演示:把一只生鸡蛋放入一只盛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中的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教师接着取出另一只盛满盐水的透明玻璃杯。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只鸡蛋放入这个盛满水的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师:实际情况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现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这个实验。请大家仔细察。生:鸡蛋浮起来了。师:对比这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生:两个杯子里的水肯定不一样。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尝尝这两杯水有什么同。生: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盐水。师:观察实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使鸡蛋上浮的这…  相似文献   

10.
虚荣的鲫鱼     
鲫鱼不甘心在河里默默地游来游去,它老想:得不到众人喝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当鲫鱼听了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后,便想,自己若能练成像鲤鱼那样高超的跳跃技艺,能不让别人羡慕并为自己喝彩吗?鲫鱼于是开始在水中练跳跃。这天,鲫鱼在河里高高跃起,谁料竟落到了刚巧游过的乌龟背上。树上的金丝雀、黄莺等见状,都笑了起来。笑罢,它们又称鲫鱼真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鱼,竟能一下子在水中跳得那么高。乌龟关切地问鲫鱼:“摔疼了吧?”鲫鱼咧咧嘴:“能……能不疼吗?你……你怎么偏偏在这时候游过来呢?不过,当我听到金丝雀它们对我的称赞时,我又感到了练习跳…  相似文献   

11.
(每组实验桌上摆了装有鲫鱼的水槽。)师:大家一进来就看到实验桌上有什么?生:(兴奋地)鱼!师:鲫鱼!喜欢吗?生:(齐声)喜欢!师:那就给大家2分钟,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观察:鲫鱼的身体外表有哪些特点,大家开始做吧。(学生观察鲫鱼,寻找鲫鱼的外表特征。)犤评:“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观察”教师的语言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一抓、摸一摸,鱼儿跳、水花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亲历了感知过程,获取新的认识。我开始很担心如此“粗放”的要求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从后面学生的交流情况看,担心多余了。但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12.
近来听了两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的过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根本之别。甲教法如下: 教师出示红领巾(如右图):这条红领巾是什么图形呢?生“三角形。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也是三角形呢?生:三角尺、三角旗、屋架、……教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教学纪实一天下午,教者走进课堂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带一把剪刀和两只蛋壳来?”学生们都一齐举起小手。教者说:“好!我们今天就用蛋壳来做桥墩。”随后教者揭示了一幅类似蛋壳的桥墩图,并让同学们细细观察。接着板书了写话题目——蛋壳桥墩。教者问:“我们怎样利用蛋壳来做桥墩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们要把蛋壳做成和真的桥墩一样。”“我们要把蛋壳剪开。”“我们要把蛋壳剪得和真的桥墩一模一样。”教者:“同学们都说得对。那么怎样剪蛋壳呢?”  相似文献   

14.
王洁 《江西教育》2005,(18):8-9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一、开始:面对—个共同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沈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共同的教学问题。以课例的形式将教学中大家共同面对的教学问题呈现出来,是教师做…  相似文献   

15.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了起来,这是令人可喜的局面.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7.5“镜子改变了什么”同一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断,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片断一:[教师甲执教]……师:请第1小组的同学站到镜子前面,其他小组站在镜子两旁,让我们一起发现镜子中的学问.(学校的大厅里面有一面大镜子,上课时老师把全体学生带  相似文献   

16.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现行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内容的学生实验,以及这些实验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实验的总课时是多少,等等.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一并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提出了要求,它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的,哪些是学生做的.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新课题:怎样选择实验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作法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7.
【片断】师:(出示一块方糖)这是一块方糖,怎样使它快速地溶解在水中?生:可以将糖切碎放入水中。生:还可以用小棒搅拌。生:可以将切碎的方糖放入热水中再搅拌。(教师板书:搅拌、加热、切碎、……。)[评:问题的切入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迅速引入了探究的主题。]师:这些方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分别指着“搅拌”、“加热”、“切碎”设问)?怎样让别人相信呢?生:我们来做给他看。师:你们准备怎么做呢?生:……生:我们可以分开做,先做搅拌加快溶解的,再做加热加快溶解的,最后做切碎加快溶解的。师:这个想法好,可以把几个问题逐个击破。由于一节…  相似文献   

18.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19.
演示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配合理论课教学上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五要”.1.演示实验要有目的要让学生知道所做演示实验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后要达到什么目的.2.演示实验要规范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尊重科学、严肃认真的精神.3.演示实验要有条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如何在“启发”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复习呢?我们进行了以下几种复习方法的试验: 1.复习初中物理第一册“运动和力”、第二册“分子热运动、热能”等章时,采用了“提纲”复习法。先布置复习提纲,如:“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你自自己是怎样来理解的?”……;“你是怎样来认识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能举出实例来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吗?”……。让学生在课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