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多和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给高校女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她们在发挥自身优势投身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大潮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基于NVivo10对140份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探究导致高校女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建立预防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工作实施体系,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说:"职业倦怠是现代人的通病,聪明的人肯定是善于及时抽身倦怠,重鼓职业激情的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解除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着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建立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对浙江省不同地区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分析了调查数据,从性别、地区、职称等9个方面对比了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和减少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邹群  田铁杰 《教育科学》2012,28(1):71-7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χ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表现和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文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对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现象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其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归因,并基于心理健康调适角度,提出了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没有很高的个人成就感等,这样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校以及辅导员本身提出一些思考性对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是指辅导员主体的角色认知、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成熟,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心理成长的实现以及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现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规划展开研究,并进而提出具体的举措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规划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80后"毕业生已参加到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中来。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辅导员,他们的成长和培养面临着不少困难,针对"80后"辅导员的特点,有必要对"80后"辅导员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本文主要研究了"80后"辅导员职业素质的现状、"80后"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培养"80后"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众多机构和教育者研究的热门话题,而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同样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发展状况及实施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女性辅导员因有自己的性别特质、心理特点,且承担着更多的婚姻家庭责任,在辅导员这一角色扮演中,有着自身特有的角色冲突。其中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为女性辅导员的自身角色局限性与辅导员的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以及女性辅导员的自身发展与辅导员职责之间的冲突;而角色间冲突主要表现在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间的冲突。女性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队伍稳定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易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角色冲突问题,可从高校和女性辅导员自身两个层面人手采取相应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高校辅导员情商低的现实表现出发,论述了高情商在促进其个体和谐发展以及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迫切需要对辅导员进行高情商的培养,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从而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培养高校辅导员高情商的途径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正确认识自己;依靠全校教职工的支持、合作,构建支持的心理空间;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情商素质;达成共识,提高技能,营造良好的情商培养环境;把情商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分析,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有:辅导员职业忠诚淡漠化,自我实现需要与学术忠诚泛化发生冲突;职业角色模糊化,多重工作负荷与单一职业定位发生冲突;职业培训简单化,需求复杂多类与培训简单短暂发生冲突;职业评价平面化,绩效考核平面与分类分层激励发生冲突;职业发展狭窄化,职业理想多样与生涯规划缺失发生冲突。培养专业忠诚、加强生涯规划、完善绩效考核、提升自我效能感是辅导员克服工作倦怠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问卷测量和分析,深入研究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特点,进行相关因素的归因分析,探索改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于威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4):92-93,109
职业倦怠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基础性工作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和学院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以对某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进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准,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克服和应对职业倦怠进行了阐述,期待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已势在必行,建设一支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从健全职务评价体系、统一管理,合理使用以及加强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一批“专家型”的辅导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