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当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知识经济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扫展,由于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的不断增加,强有力地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它对意识形态及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更,法制日趋完善,市场经济逐步健全,人类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之,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迅速地增长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也是人类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是人类文化活动中留存下来的历史真迹,是人们在长期群众文化研究、组织、策划、指导、辅导等活动中形成的,它是文化艺术研究与各项活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及重要依据,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对团体都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并且它的保存对推动今天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  相似文献   

3.
文化范式是人们用于观察和解释不同时期社会运行与发展特点的思想及理论观点。新价值主义是基于创新经济时代超竞争环境的一种文化范式假设,它的形成和嬗变是人们对新经济条件下创新价值及其价值形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新价值主义取代知识竞争文化范式的过程,是新旧文化范式变迁更替的过程,必将引致一次社会文化形态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人总是在既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生活、探索和创造着的,因而文化必然浸润于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之中,并潜移默化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以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是文化塑造了人,是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活动及活动的结果。技术创新作为人类的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着重剖析了小农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和市场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费雯 《中国科技纵横》2014,(17):267-26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人们不会局限于自己居住的室内空间,更注重的是整体住宅区的环境和规划,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创造健康和谐型小区,能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突出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装饰绘画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法,是人们追求真、善、美,表现自身审美意识的一种手段,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性。人们为了追求理想,向往美好的生活就采用绘画这种表达形式,利用线条和色彩记录生活、劳动,抒发情感意识,寄托理想与信仰。长期以来,装饰画成为美术史上很少见诸文字的无足轻重的分支,因为它的创造者是以奴隶、工匠和民间艺人为代表的。今天,我们要恢复装饰艺术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化环境作为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的总和,为人类主体所创造,同时也影响着人类主体的活动,会计同样也留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本文旨从文化角度来解释中美非货币性交易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好地了解文化环境是怎样通过形成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会计亚文化价值观,最终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适应自然规律的生存方式,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9.
我国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亟待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环境系指地球20-30公里以上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空间,它受太阳活动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制约。没有适宜的空间环境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今天的发展。了解它、利用它和保护它,是人类神圣的职责。空间环境研究是以观测为基础,多学科(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等)、多技术(现代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高度交叉综合,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有机结合,进行全球性的合作探测与研究,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宗旨的重大前沿科技领域。人类已进入空间时代,地球空间已成为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重要场…  相似文献   

10.
一、“花园城市”与“园林城市”的形成。“花园城市”因历史发展、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花园城市”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世界政治与经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流,彼此借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伟大积淀。英国规划家艾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叶明 《科学学研究》1994,12(2):10-18
为了理解正在兴起的文化热潮,需要采取一种视野广阔的观点,并在人类文化演变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崭新的文化融合──高技术文化。文章认为,高技术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机制,它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并可以将人类的生活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文章对高技术文化的社会基础、思想来源和基本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与发展的纽带。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网络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沉淀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文学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合学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前时代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挑战而提出来的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和理论学说。在我看来,21世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冲突和危机,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之间的五种冲突,它关系着人的生命存在和利益。如果这五大冲突和危机得不到有效地化解,等待人类的只能是共同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4.
建设部颁布的《环境卫生术语标准》将环境卫生定义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卫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一种广义上的理解,它强调环境的卫生程度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舒适、健康、安全等的影响。从狭义上理解,它就是人们通常关注的环境卫生。城市的环境卫生水平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的建筑是城市中的实体组成部分。伴随着全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其中建筑的规模、形式、内容和性质都相应的发生了不同变化,建筑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其特殊性。而我们所处的时间与空间是一个信息畅通、科技发达、文艺繁荣的年代。建筑虽然没有绘画、电影、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那么直接,但是建筑跨越时代,沉积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是一个城市所不可缺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跨越制度与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的过程。同时,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尽力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不断地向着民族独立的方向挺进。由此构成了一幅多元一统的世界文化图画。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文化,是一种显文化,它在各个文化层面上的表现都是十分活跃、显现的。体育运动是人类展现其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更快、更高、更强"自然成为全球体育竞赛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壁饰设计的发展,在人类精神和物质的追求的推动下,变得更为多元和丰富,各种材料和题材的壁饰设计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环境,感化着我们的精神,壁饰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启示。阐述了中国汉朝文化所表现的图示化符号,阐述汉文化在现代壁饰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壁饰设计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意识是指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保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因此,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不仅是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它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其形成及发展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分布层次方面,碉楼反映了区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具备很强的地域性。地处不同环境的人们,或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目的建造碉楼,且在建筑风  相似文献   

20.
苗伟 《未来与发展》2011,(10):12-14,11
文化环境与人类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利益、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是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连的社会历史现象。文化环境既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又可以成为制约人及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正因为文化环境对人具有双重效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进步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