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与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能促进教师的教。二者互相作用,为实现有效数学教学目标发挥着整体功能。但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大多教者存在着重教轻学,这是制约数学教学改革的因素之一。从教的角度看,不是"授人以渔",而是"授人以鱼"。教师往往带着问题去面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去面对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荣东 《考试周刊》2013,(79):58-59
<正>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几句话就道出了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苦了自己,累了学生",纵观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在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情况.很多学生感觉数学课抽象、枯燥、单调、沉闷.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一、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动脑筋,知识也学不好.教师讲解是必要的,但不宜整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教学节奏的快慢调控,更是一门艺术。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路上,有些老师是"急"性子,教学过程仓促急躁,不仅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更辛苦,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如何使课堂的节奏更加均衡、有效,铸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慢"艺术,是一个值得我们一  相似文献   

5.
薛红 《新疆教育》2012,(22):73-73
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学没学或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实的学习状态如何?许多老师可能知之不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又能获得什么?许多老师可能不甚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并不缺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理念,而是缺乏怎样使鲜活的理念变为有效的行动。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师往往是很投入,教学过程也很流畅,但数学教学依旧徘徊在学生的心灵之外。从生命的视角关注数学课堂,更多的乃是控制生命而非激扬生命;更多的乃是关注教师本位而非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生命力。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惟有这样,“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才不会成为天边彩虹般的虚象。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耀坤 《成才之路》2013,(34):70-70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早日成才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98):51-5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新型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诞生了,翻转课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迎合新的课堂观的要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为教育教学视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翻转课堂,也叫反转课堂,是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师一味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而言的新型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被动学、机械练,而是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操作实践等,在课堂上动脑、动手,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也不再沉闷,而因学生的参与而活起来,充满生机和魅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0.
刘先进 《成才之路》2012,(30):24-24
正据笔者调查,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往往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某些教师为了迎合考试,拼命地磨学生,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屡有发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做了些大胆的尝试(主要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体味数学的生活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教"的创新,包括课堂引入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以及作业布置阶段三个阶段;其次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的创新,包括"先学后教"模式以及"微课模式"两种;最后提出了"教"与"学"创新的要求,即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吴霞 《考试周刊》2010,(52):114-114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只重视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把课堂当成了传授知识的场所,往往将数学思维的活动、数学化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拒之于课堂之外,形成教师灌输多、包办代替的教法,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与实践的长足发展背道而驰,跟教育理论不能有机接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从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导就是教学中要富于艺术的学法指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愉快教学"能唤起学生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学、爱好学、勤奋学、创造性地学,使学生觉得学习"乐在其中".愉快教学对于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也丰富多样.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一些数学课堂愉快教学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应怎样教,现在我们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势必导致教学的失败。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上乘境界,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5.
李代凤 《教师》2013,(26):61-62
一、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诠释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同时存在的时候,形成了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帮助学生“学”的活动。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就是教学方式。从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来看,学生的学是主体,教师的教只是主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中,"为什么而教"是关乎教育价值追求的问题,是教育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堂应是思维碰撞、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考,使学习的知识"活"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的转折处发生,从而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借助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8.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只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更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有效又富有智慧的数学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课堂上充满着探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参与者,是进行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要在研究学生的“学”基础上进行,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千百倍的重要,”要学生学有成效,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智力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20.
徐斌 《湖南教育》2005,(6):36-36
江苏廖明南老师问: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既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这一理念把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但是现在有些课堂,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学生看似在动手操作,但究竟学到了什么,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活动越多越好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而很多教师却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