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意义不是对物而是对人而言的,意义需要人去赋予。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当我们发现世界无意义的时候,正是无意义的世界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在叙事随笔中,我们赋予了有关教育的事物、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可以通过夹叙夹议表现出来,也可以如盐溶于水,看不见却品得出。倘若是后一种情形,就还需要读者去参悟,需要作者、读者共同去建构。我十分倡导一线教师多去写叙事随笔,同时主张再向前跨出一步,去写一写就事论理的教育随笔——事理随笔。事理随笔,是我"原创"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想谈谈我和学生通过随笔交流的事--我没有用"批改"二字是因为我现在已不再认为我看学生的随笔是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我是在十多年前要求学生写随笔的,初衷其实很简单:一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二是作为班主任,我想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一开始的批改很艰难:一是学生有话不敢说,为应付而写作;二是东西不人眼,写得一塌糊涂.批改这种东西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每星期两次,带两个班,起码要读十万字还得下评语.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5日,常熟市"'我阅读我成长'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活动启动仪式"在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举行,全市近80名领导、新教育课题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我的<我是这样写教育随笔的>报告.在报告中我向各位庄严承诺:"我在2008年度里阅读教育专著将达到1000万字!"  相似文献   

4.
有些幼儿园领导要求教师做观察记录,写教育随笔。做观察记录是必要的,写教育随笔也是可行的,这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无疑是件好事,可以帮助教师积累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但就写教育随笔来说,有的幼儿园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硬性规定教师一星期写多少多少篇,最后,到期末一起交上来。到了期末,有的教师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常常拿《幼儿教育》等期刊,东抄一篇,西搬一段。我认为,这样做对领  相似文献   

5.
善待———北京市崇文区编者按:我们刊出光明小学几位教师的教育教学随笔,意在推介他们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过程中的敬业精神。写教育教学随笔是光明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这种随笔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记录、归纳与思考,也是每一位成功者都应该做的。掌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没有教师的成长水远也不可能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快乐永远也不可能有学生的快乐。我有这样一个梦想:通过师生共读共写,让自己和学生记录生活,反思人生的笔端如清泉一般流淌。让师生的心灵得以最大限度地沟通。让幸福快乐的感觉真正充盈在师生的身边。师生共写随笔,是新教育实验极具个性化的主张之一。该实验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用随笔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朱永新教授认为,老师、学生不能为写而写。他为了写得精彩,他就必须活得精彩,他必须做得精彩。  相似文献   

7.
许多幼儿园都要求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并将它作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然而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她们写随笔仅仅是为了应付园领导的检查,因此在写作时,要么是记流水帐似地简单叙述某件事情,要么是查找有关幼教资料,从中东抄一句,西摘一段,揉合在一起完事。这种走过场的做法使写教育随笔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写好教育随笔,首先应充分认识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其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述而且作。我们一些教师常把写教育随笔认为是一种负担,一听说要写教育随笔,…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校本教研的大力兴起,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被唤醒,写论文,搞课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有益的作用。相对而言,教师学写教育随笔,更是一种符合教师实际的、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顾名思义,教育随笔是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面的笔记、杂谈、短论等。它既能体现教育的朴素哲理,又因理论层次要求不高、取材方便、形式多样等特点,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水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今天还缺乏教育理论的宣传和普及,缺少对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理论指导,教育随笔就起着“下放”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9.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10.
王震伟 《考试周刊》2013,(56):187-187
<正>我踏上教书育人的岗位已有1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肩负造就一代新人的艰巨任务,责任非常重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要从各方面教书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了解人。"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动机、学习情况、身体状态、生活环境,工作就会存在盲目性。不研究学生就不知道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就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让我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有了深刻的认识,越来越觉得让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其实写"随笔"我只采用这种随意而就的形式,记录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就可以就自己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自己能写、想写的东西。因为没有统一的命题,学生就有了更大的练笔空间;因为没  相似文献   

12.
得知我正整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朋友颇为惊讶。的确,这“进步”有时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2004年,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教育书籍,第一次尝试写教育随笔。6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一件“大事”。叶澜教授有个著名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3.
写教学随笔是我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完成的事情。有时每天课后写点儿,有时一周写上几篇。不求多、不求精,日复一日,课就这样上着,随笔就这样写着。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到我的教学随笔中缺少些什么。于是,我把以前写的找出来一篇篇看。我明白了,那些随笔更多的是从教学流程是否合理与顺畅、教学任务是否恰当与有效、学生作品是否完成与美观等角度来写的。  相似文献   

14.
正低年级写话是中高年级"习作"和"作文"的基础,更是学生未来"写作"的奠基石。在写话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制约写话教学效率的因素,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写话教学的问题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低年级写话教学到底该怎么进行呢?一、展开调查,明确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学生的写话兴趣、写话方法和写话能力,我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写话兴趣不浓,没有一定的写作方法,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大都写话能力不强。通过分析研究,我决定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写话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不少教师把写随笔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利用随笔可以自由命题,学生"随兴而写,独抒灵性"的特点,来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随笔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云生 《教育文汇》2004,(5):21-22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写教育随笔成为教师搞教育研究的一种时尚。不可否认,通过写随笔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个人素质,养成反思习惯。但是,在阅读了一些发表的教育随笔后,我却有了丝丝失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查每位教师写的“周随笔”,我认真阅读那一篇篇“从课堂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透着师生心灵对话情韵的随笔内容,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了,我变成了一个忠实的读,一个虚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曾说过:“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学生,应先了解、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那么,如何全面研究学生、了解和认识学生呢?让学生写周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教十六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周记,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随笔作为学生课外自由练笔的一种形式,因其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随意而备受学生和语文教师的青睐.随笔训练能使学生爱写、会写、乐写并在写作中自觉地培养人文品格,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20.
讲台,是教师固有的位置。当了老师,习惯于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口若悬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习惯了或背或抱着两臂,在教室里巡视徘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这么过!有一天,上自习课,学生们正安静地看着书。教室里有一张空位,那是一个生病的学生的位子,我慢慢坐了下来。看着学生投来好奇的目光,我感到很不适应,于是,顺手拿起旁边同学的"读书笔记"看起来。里面有一篇随笔很精彩。我情不自禁地问这个女孩:"这篇随笔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