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土壤中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迪庆藏族道德观,可在其谚语中体现出来。蕴含迪庆藏族道德观的谚语,以其通俗而又形象的表达,反映了迪庆藏族人民在家庭道德、个人品德修养及社会公德等方面良好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迪庆藏区,水不仅是当地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藏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载体。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在云南迪庆藏区的田野调查,从水与藏族民间传说、水在藏族家屋中的位置、水与藏族日常生活和水葬等方面论述了水与藏族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反映了生活在滇西北高原地区的藏族对水的崇敬与重视。水不仅在藏族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还且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创作了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藏族婚俗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远古时代,藏族先民们就按一定的婚姻规则组建家庭,聚族而居,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婚礼习俗。  相似文献   

4.
婚俗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不同的民族婚俗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本文通过对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婚俗的调查、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族民俗。  相似文献   

5.
迪庆藏族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各个方面,且存在明显差异;迪庆藏族儿童在风俗习惯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迪庆藏族风俗习惯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还表现出年龄差异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学校、家庭是否开展相关的民族习俗教育对迪庆藏族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法搜集,考证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婚俗所关联的内容,并对附着在民族婚俗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受民族婚俗文化的影响和民族传统体育在婚恋、婚庆的媒介、喜庆作用,启迪我们从深层次去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迪庆藏族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禁忌等各个方面,且存在明显差异;迪庆藏族儿童在风俗习惯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迪庆藏族风俗习惯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还表现出年龄差异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学校、家庭是否开展相关的民族习俗教育对迪庆藏族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越南的主体民族分别为汉族和京族,经过近千年的郡县制,越南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婚俗文化也不例外。越南传统婚俗文化源于中国,但是异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习惯又形成了其婚俗文化地域民族特色,使得越南婚俗既体现了越南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越南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创造。基于文化结构三层次学说的视角,精神层面即婚姻观念上中越有着相似的择偶观、门第观和性别观,但越南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高于中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男尊女卑"性别观;制度层面即婚姻制度上中越基本一致,但越南还制定了相关制度用于保障妇女权利;物质层面即婚礼仪式上越南在沿袭中国仪式的同时还加入了奥黛、槟榔、糯米饭、代茶钱等本土特色产物,且更为灵活地约定了回门礼和代茶礼,使婚礼仪式更符合越南的实际情况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9.
婚俗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姚安县马游彝族的婚俗自民国以来至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族内婚俗和“超哩若麦哩卓”两种婚俗演变为现在彝汉趋同的现代婚俗,并日趋简化而具有现代气息。婚俗的变化,主要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彝族婚俗变化的直接表现是普遍的彝汉通婚,其既是彝汉民族融合的起点,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也将是民族融合的终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婚俗观念、习俗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国汉族和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族的婚俗文化特征进行了对比,阐释了不同婚俗对语言的潜在影响,从侧面反映出文化、语言和婚俗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勤劳勇敢的藏族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藏刀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外表和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众多工艺品中的佼佼者。通过分析藏刀文化功能的变迁过程,探究藏刀作为藏民族文化重要标志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文学史是西藏僧人在佛教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学的历史。藏族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佛教紧密联系。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几乎都涂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文学历史上,许多著作兼具历史、哲学和文学特征于一身,而且作者本人亦是僧人兼文学家、诗人、思想家,这种共生现象比比皆是。这是藏传佛教文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有蹄类动物,分布区比较狭窄。从分类学、形态学、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来看,藏原羚的生物学研究还很不完善和不系统,有许多方面都是空白,甚至有关藏原羚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种群数量和动态,现在也还不十分清楚,因此藏原羚的种群研究是相对滞后的。目前,世界各地面临着动物栖息地缩小和物种数量减少的问题,藏原羚也不例外,所以深入探索藏原羚的基础生物学知识,将有助于找到藏原羚保护对策,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语言本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本,而在同一个文化区域里不同的方言正是组成一个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石。近来,学界对民族文化全方位、详细地研究,已成了无可阻挡的热潮,道孚“方言”的研究是其中之一。笔者作为道孚人,研究本地方言是一件义不容辞事情,对此满怀信心和欣慰。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道孚“方言”与古藏文的渊源关系,以此来论证道孚“方言”是通用藏语言文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详细地论述藏文中的字词与方言之间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藏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谐社会构建产生了积极和负面影响;当前要充分发挥佛教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藏传佛教音乐里寺院僧人诵经的音调是极赋有藏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它的产生必定有其遵循的基础和规律.藏传佛教音乐诵经音调具有宣叙性,接近于语言的音调,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寺院的领经师由他带领众喇嘛集体吟诵、唱诵相关的经文.领诵经文的经师常采用超低音的唱法,声调发音宏亮、低沉、穿透力强,并能产生一种肃穆、庄严浓厚、神圣的感觉,坐满几千人的大经堂每个角落都能清楚地听到领经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甘南地区藏族家长对其子女双语学习态度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藏族家长对其子女藏语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水平的满意率和满意度均高于汉语学习态度的满意率和满意度。通过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环境、职业、文化程度等对藏族家长对其子女双语学习态度的影响极大且呈显著差异,据此为甘南地区有效实施双语教育提供四点建议:首先,提高藏族家长双语学习意识与能力,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其次,引导藏族学生多元文化认知理念,使其双语学习常态化;再次,政府、学校和家庭相互协作,提高全民参与教育的能力;最后,加强城乡学生双语学习交流,使双语学习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藏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藏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此提出结合西藏实际将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西藏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藏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藏区旅游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藏区旅游与藏传佛教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作为旅游热点的藏区,藏传佛教长期以来都是当地藏民的主要信仰,通过影响藏民的各种活动,对藏区旅游资源的形成与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推动藏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藏医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学是由特定的病因观念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藏医的医疗技术与信仰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笔者在对云南藏区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藏族传统医学中的病因观念、医疗体系、传统信仰与疾病、治疗方式与仪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论述了藏医是在藏族社区特有的藏传佛教文化习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藏文化对当地人的病因观念、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