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略论我国书院藏书与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古代书院藏书来源,藏书与刻书之互动关系,刻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分析,以及刻书的四种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吴门袁氏家族刻书与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刻书与藏书事业大发展的明清时期,吴门袁氏作为刻书与藏书世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页。考证以袁褧为主的袁氏成员所刻主要书籍之版本面貌,以及首刻《唐伯虎集》之时间与原因,可以一斑而窥全豹,其原因在于袁袠与唐寅相似的受冤系狱的经历以及留事实于后人的目的。在汇集了袁廷梼重要校文的基础上,对家族刻书、藏书特点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广开献书之路,并且与儒生共同搜寻和整理天下文献古籍,这对当时河间儒学中心乃至整个儒学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河间献王刘德珍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古籍。这些典籍,前人多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藏书的条件、特点与作用诸方面,挖掘刘德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嘉时期,随着朴学的兴盛,刻书、抄书、校书、藏书在全国蔚然成风,从事朴学的学者日益增多。他们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在刻书、校书方面成就斐然的就有山东德州的卢见曾。  相似文献   

5.
叶德辉是清末民国闻著名的文献目录学家和藏书家,一生致力于藏书、刻书及版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的研究,其藏书主要是搜购及与他人交换所得,少数为先祖遗存。他藏书重经部,次史书,次丛书,贵实用,反对一味佞宋。  相似文献   

6.
清末商人鲍廷爵喜藏古书,他集藏书、刊书、刻书、售书于一身,收集书籍涵盖经史子集,并建有藏书楼抱芳阁,藏有各种精本、善本,著有《抱芳阁书目》。鲍氏景慕鲍廷博,集毕生精力,刻《后知不足斋丛书》,版式循"知不足斋"旧例,凡佛道、巫妄、志怪、因果报应,以及荒诞不经的著作一概不收,选书精当,收录经说、小学、金石、目录之书。虽然鲍氏并无不世之功,但其抱芳阁发展始末仍可称为近代出版书籍转型和文化风气转型的一个典型个案,亦可反映清朝末年书业发展之概况。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在宋元明三个朝代七百多年间,福建一直以其刻书种类、数量居全国首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也以福建刻本为多。目前海内外学者研究宋元明古籍,无不研究福建刻本;出版家重刊宋元明古籍,无不以福建刻本为底本或校勘本。历史上福建刻书业高度发达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和发达的文化诸条件外,就是福建各级官吏积极倡导。今人谈及闽刻书史,往往对闽坊肆刻书和私家刻书的情况谈得较多,而对于官方刻书(以下简称闽官刻)的情况却谈得甚少,尤其是闽官刻在闽刻书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几无涉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是一部提要体私人藏书目录,反映了清末四大藏书家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古籍善本情况。其成书过程历尽波折,而提要撰写质量堪称一流,深受学界好评。本文对该书目的成书经过、内容体例、提要特点和价值予以认真的探讨和分析,并将其与清代其他藏书志相比较,充分肯定了其在清代版本目录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致力于访书、藏书、著书和刻书事业,同时又在版本、校勘、目录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献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拟从文献学角度,对杨守敬一生的学术研究和文献实践活动作一简要描述,从而展现其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湖州藏书文化地域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藏书与著书相结合,藏书与刻书密切相连,藏书与售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藏书的内涵丰富而富于文化的张力。藏书家的藏书目的和意识各异,但殊途同归,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中国的十大商帮,是商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此期间形成了商业伦理,商人懂得了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商人把儒与商结合起来,把知识经济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把经济活动与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因此,商人利用积聚的财富,积聚文献、字、画,建设了藏书楼与书房,藏书为了教育子弟,藏书为了文化,藏书为了附庸风雅,藏书是将金钱转化为知识与信息,将金钱资本转化为知识本钱。商人的藏书是所有藏书家中最具规模的藏书,商人藏书推动了刻书、印书、教育、科举,促进了文俗风化的好转,推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明刻书、藏书与知识走向社会深层的互动深刻地体现了科技进步与文化变迁之间的辩证关系。刻书、藏书之风炽烈使得知识普及化、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剧,缩小了地域间和层级间的文化差异,打破了社会精英对文化知识的垄断。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私人藏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是比较早的文字记载,可见私人藏书源远流长。私人藏书真正成为一个时代风气,恐怕还是从北宋开始,唐末虽出现了刻版印刷技术,并未普遍使用,只是到了宋代刻版才大兴,刻书  相似文献   

14.
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开创性地以纪事诗形式记录我国五代到清末1100多位藏书家的故事。每首纪事诗下,都征引上自正史、下迄稗乘方志中有关藏书、刻书、校书、收书、抄书、读书的资料,中间还加上叶氏自己的考订,是一部包含古代古籍版本、目录、校勘、印刷等方面丰富史料的“诗史”性质的工具书。已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欣夫先生,经数十年的积累又为叶书做了大量的纠谬补阙工作,增补了不少新材料,勘称叶书之功臣。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标点本,并附以王氏补正和索引,极便读者利用。笔者在编纂《苏州市志》有关书家篇章时,常备案头,每有所获,辄录以求征。兹录辨误两则,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5.
从古籍这一特殊文献资源的自身特点看,必须加强古籍文献的服务与利用,以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价值,发挥其特殊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了古籍文献的价值,并从古籍文献的服务与利用方面做了简要介绍,从而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清代山东著名学者、藏书家周永年,一生与书结缘,为传承中华文化呕心沥血,执着地聚书、校书、刻书、辑书,为古籍编目、题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图书事业的开拓,做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嘉业堂是本世纪初兴建的我国最大的藏书楼,堂主刘承干酷嗜搜罗古籍,嘉业堂全盛时期藏书量达六十万卷二十万册。刘承干搜书特重稿抄校本,其收获冠于国内各大藏书家,而且书的质量至精且佳,其中不少是珍贵善本。九二高龄的华东师大古籍所周子美教授曾任藏书楼主任多年,他的这本手抄校本目录,每条书目下记其渊源所自,实是嘉业堂藏书的善本目录,可起情报书目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桓 《文教资料》2011,(22):75-76
中国图书的发展流变与中国图书的藏书、刻书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中国图书私家藏书切入,通过一系列的比对来考察图书的发展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古籍的界定,业内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以碑帖而论,根据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的考证,即将失传的碑帖,确是“唯一”并有较高书法艺术和文史价值的,堪称孤本。碑帖孤本必需是刻石、刻帖的原拓本,同时还应“小溪流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征稿是时间较早的拓本,翻刻本是称不上的。善本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校刻…  相似文献   

20.
宋代雕版、活字印刷的盛行及政府在藏书上的建设促成了私人刻书、藏书蔚然成风,目录学著作大为增加,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继续发展,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