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完善这个体系,如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如何把法治建设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上,将是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更加紧迫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明确规定,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体的科学内涵,深入探讨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对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认可程度,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图书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一最基本的任务,如何把图书馆真正办成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作者就图书馆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备受关注的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于如何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实践出真知","华西村"、"南街村"的成功实践也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群体,他们的岗位目标是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担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绩效型重任。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提高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期,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如何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三重困境。为突破这一困境,党澄清了思想混乱,全面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化建设,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基础;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今社会全球化深入发展,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新特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校园"主文化"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上减少校园"反文化"现象的蔓延与传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把德育放在首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具体举措。本文就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如何贯彻德育教育,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注入动力、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从现代化的视角审视,在以下方面产生了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从激励机制看,充分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公平竞争,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20多年,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逐渐发展,新的思想观念也在震荡着中国农村。但改革开放让农民受益的比例过低,农村问题已是阻碍我国顺利发展的严重问题。在这里试通过公民社会理论探讨农村公民社会的建设问题,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27日-29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但关键在于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建构民族主体性,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启蒙精神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人文精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形上层面向形下层面、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形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纲领"相统一的科学论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策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内核,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在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该如何身体力行地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自觉自愿实现在社会生活之中,即道德的客观要求与个体的主观行为的统一性。道德要求到底该以何种途径何种方式转化成为主体的自觉追求,笔者认为在体育领域中蕴涵着一条使道德教育内化为主体心性,从而外显为社会行为的道路。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内在精髓身体力行于生活实践当中,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历程的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生成的双重语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经历了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互动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当代统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居民竞技体育发展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由于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我国城市居民开始关心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人们渴望通过体育腾飞而振兴中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阶层的城市居民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持关心态度的占85.1%,有86.9%的人把体育成绩和国家的荣誉与地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应改变单一由体委系统承办运动队的机制,调动体委系统、企业和高等院校3方面的积极性,拓宽我国优秀运动队建设的路子;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布局,把奥运会比赛项目和群众喜爱的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应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否则2000年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兑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