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十四讲 触龙说赵太后 1.必以长安君为质 质:抵押品、人质,名词。这里用本义。下“质于齐”,“质”用作动词。 2.大臣强谏 强:读qiǎng,副词,竭力。下文“乃自强步”与此同。 3.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愿:希望。下文“愿”都是这个意思。 4.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郄:空隙,指毛病。之:连词,介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种“之”又见“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父母之爱子”,“媪之送燕后也”,“至于赵之为  相似文献   

2.
《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或称“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话),这几乎是历来公论。然而关于《燕歌行》的主题,至今还存在理解不一的地方。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论此诗说:“此述征戍之苦也,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于是鸣金鼓,建旌旆,以临翰海,适值单于之猎,凭陵我军,我军死者过半,主将方且拥美姬歌舞帐  相似文献   

3.
立竿见影     
某日,杰克闻得有以浮瓶而隔海结友者,窃喜,欲效之。遂与父劳斯计,父欣然。乃书一纸,曰“吾愿与获此者为友”,匿于瓶。翌日,父子相携走海滨。杰克方欲投,劳斯曰:“且慢,尔力弱,会当吾掷之。”乃引瓶后却,既而疾走,掷之。杰克雀跃。顷刻,但闻水中一声吼,跃出  相似文献   

4.
本教案着重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引入新课。出示两个饼的图片,问:“这里有几个饼?”添上一个饼的图片,问:“现在是几个饼?”把图片全部取下,问:“这里还剩几个饼?”学生答后,教师小结:像0、1、2、……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整数。例如,把8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饼,这个“4”就是整数。如果把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饼呢?(稍停)它既不是1个饼,也不是0个饼,也就  相似文献   

5.
读钟叔河先生的《青灯集》,深觉其文笔之好。这里且举一篇个人觉得最为精彩的《蓑衣饼》为例。文章从儿时读《儒林外史》说起,马二先生游西湖所吃之“蓑衣饼”引起了作者的兴趣,想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饼”,但直到晚年还是不得而知,甚至离休后到西湖旅游,也“仍未能打听出蓑衣饼的究竟,  相似文献   

6.
近人黄侃述说:“只以其观念相同,可以相训,而非完全之训诂也。完全之训诂必义与声相应。而古书说解不能完全为声训者,或从其便,或不知得声之由来耳。若《说文》义训只居十分之一二,而声训则居十分之七八。……惟声训乃真正之训诂”。又说:“《说文》列字九干,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训不过二三,故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纲须,然则声训乃训诂之真源也。”(《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笔者以为黄氏之说是有问题的,一是不审声训产生根源;二是,依据《说文》声训之多作为根据,不察《说文》声训的谬误;三是,本末到置,把声训和义训讲混了。为确正声调不妥,愿借此文,陈述鄙见,以求教同人。  相似文献   

7.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8.
(一)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  相似文献   

9.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司室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椎逖为行主。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杰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抚慰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①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后逖病重,曰:“方平河北,而天欲杀我,此乃不佑国也。”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如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选自《晋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义教九年制第十册第19课)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一个篇章。学习了课文 ,再读读小说 ,相信你对这一章节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的“苦肉计”一定印象非常深刻吧!其实 ,在历史事实中 ,黄盖并未使用“苦肉计” ,也没遭周瑜的打。据晋人陈寿《三国志·周瑜传》载 :“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 ,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火攻)而走之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 ,实以薪草 ,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 ,上建牙旗 ,先书(诈降书)报曹公 ,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 ,各系大船后 ,因引次俱…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面: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康德:“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在辛苦地工作。”《吕氏春秋》:“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某一旅游学专家:“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某一医学专家:“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要求以“生有所息或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作。  相似文献   

12.
师:前几天,老师有个朋友来找,说有一副春联(电脑出示):风抚千条柳,雨(?)万朵花。他愿以一字百元的价格,请同学们补上所缺的字,要做到对仗,读起来好听。生:雨“打”万朵花。师:是不是有点残忍,能不能换个字?  相似文献   

13.
开学初,我校教科室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四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录像,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此展开了讨论和反思。现把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段整理出来,愿和大家再次欣赏,且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反思,以和同仁们共同学习。犤欣赏犦片段一分饼导入师: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这一天还赶上了什么节?生:中秋节。师:中秋节的时候,小朋友们吃到了什么?生:月饼。师:吴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一块大大的“纸”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了。老师先向小朋友提一个问题:有4块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  相似文献   

14.
对仗而已     
1、儿解犬字 有教小儿者,初,教以“大”字;翌日,以“太”字问之,仍日“大”。(师)乃诲(教)之日:“中多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又明日,教以“犬”字,儿笑日:“吾得之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自作聪明者,难免不闹笑话。  相似文献   

15.
学术乃天下公器,这早已是学人的共识。大凡愿以学术托命的人,没有不认同它的。但面对学术诱利之风愈演愈烈,这个共识就遭受了严峻挑战。我们注意到,当今不少的学人放言托命之辞,心存名利之想,其所谓“公器”云云,实为遁词游谈,不可案诸实际。这就激化了学术之公与学人之私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高语课本《戊基商人》一文中在写到培拉里奥不能到庭审判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同的债务纠纷时有信致公爵说明原因,在这封信中他提到因“抱疾方”不能出庭,特请人代理,内有一句话是:“遂恳其为鄙人庖代,以应殿下之召”,课文注释中对“庖代”作的解释说:也写作“代庖”是成话“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7.
说"饼"     
古代凡将稻黍麦豆等之粉或浆合并之食物皆谓之“饼”,后约定俗成以面粉合并成状的食物之专名,如今成为圆扁平等状物之名。因其制作方法,引中出了如“糊涂”等表示文化意义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某老师上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2 1/2=(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计算题,可是一个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却回答:“等于2/4”。老师感到很吃惊,问他“为什么等于2/4呢?”这个学生很响亮地回答:“老师,你告诉我们1/2就是两个人吃一块饼,我想1/2 1/2就是两个人吃一块饼加上两个人吃一块饼,应该是四个人吃两块饼,所以等于2/4。”老  相似文献   

19.
(一)《西游记》选段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  相似文献   

20.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文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而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