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云 《航空档案》2005,(11):85-86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核国家之一,拥有三位一体核力量。但这一切来之不易。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情况做了介绍,包括早期原子弹和氢弹等核武器的开发等。中国研制成功核武器后,曾向世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武器主要用于自卫。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死伤的人数和城市毁灭情况,令人不寒而栗。 硝烟还没有散尽,紧接着,第二次攻击又开始了。8月9日凌晨3时50分,两架B—29型轰炸机,秘密地从提尼安岛基地起飞了,其中一架飞机的炸弹仓里携带着一颗原子弹。这是美国计划中的对日本的第二次原子弹袭击。  相似文献   

3.
最早在晨光微熹中闪亮的是这个纪念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张爱萍将军手书的这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在晨光的映衬下,可以清楚看见上面的碑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这些清楚记载历史的文字写于1992年9月1日。到今天,被称为中国“原子城”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化剑为犁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4.
1957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此项协议主要内容是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根据协议,1958年7月的一天,苏联政府派出3名高级别的核武器专家抵达北京,前来向中国讲授原子弹的基本原理,这是中国方面第一次接触到原子弹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雷雨 《军事记者》2009,(1):27-29
2007年开展纪念建军80周年宣传时,因报道策划的需要,我翻阅了不少史料,大大开阔了眼界和视野,也记住了一些重要的军史事件。而其中记忆最为深刻的是,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这既是一篇行文严谨、掷地有声的政府声明,也是一篇文采飞扬、无拘无束、大气磅礴的消息佳作,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7.
王洪鹏 《出版史料》2012,(2):99-104
正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把两颗原子弹投在日本,造成了日本居民的巨大伤亡。原子弹威力之大,让人们谈论原子弹时为之色变。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当时中国报界对原子弹做了大量报道,刊载这些文章的报纸被人们争相传阅。1945年8月20日的《中央日报》发表以《原子弹》为题的文章就对报界对于原子弹的关注情形做了描  相似文献   

8.
《航空档案》2005,(11):41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41年后的10月16日,64岁的王景富仍对那时的情景记忆扰新,他自豪地对记者说:“原子弹爆炸后,从地面上冲向蘑菇云的,我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宋玲 《档案时空》2005,(5):10-1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是建国后毛泽东亲自提议的,依靠自己的科学家搞原子弹,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务实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王淼 《档案天地》2013,(6):35-40
早在公元1368年,我国明朝的"万户"就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但星移斗转,600多年过去,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却被欧、美抢先发明,他们踏着当年万户试验火箭的脚印,向现代火箭、导弹发起了进攻。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出了V-2导弹,然后是前苏联、美国在德国的V-2导弹基础上,开始了现代火箭、导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掌握了现代导弹核技术的美、苏两国.并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不是用于本国的安全和自卫.而主要是用于对别国的武力威胁。如50年代初.美国就曾经企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一度恶化,赫鲁晓夫等也曾企图对中国使用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11.
聂云 《航空档案》2006,(1):31-32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在这之前和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向总统约翰逊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军政要员呈送了绝密报告。其中,8月26日的秘密报告已经发现中国为试爆第一枚原子弹准备核试验场。中国试爆第一枚原子弹后,中央情报局对中国核作战潜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牛宝成 《出版参考》2005,(12):30-31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后,苏联开始加速研制原子弹。4年后,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便是:美国独一无二的核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于是,美国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而要研制这种恐怖的武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就成了这些核试验的无辜受害者。  相似文献   

13.
张蕴钰(1917—2008),20世纪50年代末起,担任核武器试验基地司令员,也是新中国第一任核司令。他先后参与并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1964年),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大气层全当量氢弹爆炸试验(1967年),地下核武器试验(1975年、1978年)等重大工程。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1世纪初,本文作者曾采访了张蕴钰的秘书;在参阅张蕴钰著《初征路》等资料的基础上,写就此文。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常看到的那幅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图,是一位叫陈书元的摄影家当时在现场抓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牛宝成 《出版参考》2005,(35):30-31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后,苏联开始加速研制原子弹.4年后,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和不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便是:美国独一无二的核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于是,美国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而要研制这种恐怖的武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就成了这些核试验的无辜受害者.  相似文献   

16.
从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到今天已经整整31年。世界上的核大国拥有的核弹头数已达上千枚,每一枚的当量都已超过当年投在长岛原子弹的数百倍。但是,一切核讹诈都吓不倒中国,就因为——我们也拥有自己的战略核反击力量。 我们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一支英雄的“战略火箭军”。由于它肩负特殊的使命和任务,其战备训练的许多场景鲜为人知。今年夏天,《解放军报》记者经有关部门批准,进入某型战略导弹训练场做实地采访,以独特的观察视角,把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风采真实而鲜活地带到了读  相似文献   

17.
戴振明 《航空档案》2011,(10):78-79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天空出现了一颗新的"太阳",这就是我国成功爆炸的第颗氢弹.这一天,我们全国人民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为之骄傲,这大壮国威,震撼世界.因为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核武器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  相似文献   

18.
一场严重的泄漏事故不但不能引发日本人对核的检讨,相反,日本“鹰派”还向世人发出“要造核武器”信号。专家说,如需要,日本可以在两个星期内就造出一枚原子弹  相似文献   

19.
八一 《航空档案》2003,(5):41-42
冷战开始后,美国一方面全面研制各种核武器,另一方面,全力开发核战平台,包括潜艇、战机和火炮等。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对付前苏联的空中威胁,加紧发展战斗机核战手段,包括研制战斗机发射的空对空原子导弹等武器。1957年5月,美国空军配备原子弹的战斗机F-89J中队开始部署,主要配备在美军防空司令部。美军战斗机配备原子弹不久,为了检验其实战能力,特地进行了真原子弹的空中实爆。最近,美国军事刊物披露了美军战斗机进行的唯一一次空中实爆原子弹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师静 《网络传播》2010,(2):14-15
2010年1月12日,谷歌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表计划退出中国的声明,该声明称谷歌因不想再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加之Gmail服务器遭受到攻击,谷歌考虑关闭谷歌中国以及中国办事处。这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激起中国互联网上一片沸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