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市)报纸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受到来自大报业集团和省级晚报、都市报的挤压,同时由于同城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又带来了“自相蚕食”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地(市)报纸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燕赵都市报》在报业竞争的大潮中,锐意改革,运用“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原理,进行区域媒体整合,创办了经营模式国际化的哑铃型报纸,以百万份的发行量占领了全省报业市场。探索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在省内拓展品牌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二十多家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都市报,以“中国报林中一匹黑马”的态势,刮起一股强劲的报业改革旋风,带来了中国报坛的“全面性的竞争”,使传统晚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冲击、挑战和竞争。可以预期,这个竞争还会继续扩大与深化。 说到底,都市报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晚报,是日报、机关报报系中的“城镇市民生活版”。用都市报的同志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市民新闻报”,即“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都市报的崛起,一如80年代以来晚报勃兴的大背景,首先是党和政府政策好,社会舆论环境好,读者需求市场好,为新型…  相似文献   

5.
地市报纸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在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受到来自大型报业集团和省级晚报、都市报的挤压,如《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强势媒体直接在汕头设分印点同步出报,以其厚报的大信息量及雄厚实力进行扩张,抢走了地市报业发行和广告“蛋糕”的相当份额:同时由于同城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又带来了“自相蚕食”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兴媒体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报纸构成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将给实力相对弱小的地市报纸未来的发展乃至生存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包括晚报、晨报、午报在内的都市报的迅猛发展,报业竞争就更加激烈。这激烈竞争的浪潮对地市级晚报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地市级晚报如何面对已经在当地站稳脚根的省城数家都市报、晚报和毗邻大城市的晨报、晚报的挑战,正确地给自己的晚报定位,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几家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便成了地市级晚报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洪文洁 《新闻窗》2006,(5):60-61
近年来,随着中国报业的迅猛发展,报纸新锐在不断进入,原有媒体在急速扩张。然而,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强势”媒体,部不可能做到对有限新闻资源的“独占”。此种态势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确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重视策划。  相似文献   

8.
张海鹰 《新闻传播》2004,(12):42-43
8月1日到8日,笔者在河北参加了一次由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社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全国29家省级晚报、都市报4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了自去年以来各报的办报及经营经验,并针对媒体市场上日益激烈的资本参与竞争、跨地区经营的形势,研讨了报业进入“战国时代”后,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应对策略。会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竞争、改制、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纸如何构筑深层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纸发展的前景虽然广阔,但由于其定位趋同导致同质化竞争,进入门槛较低,必然引发激烈竞争。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是好几家都市报纸并存,如武汉就有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今日快报、武汉晨报等五六家,长沙有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消费导报、南方财经导报等几家。都市报纸只有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那些克服了种种弊端、并具有独特魅力的报纸才能生存发展。那么目前都市报纸有哪些问题?在积累了报纸的品牌、人才和发行网络后,都市报纸如何增强生命力,构筑自己的深层魅力?目前都市报纸存在的问题1.缺乏原创性,内容重复,…  相似文献   

10.
如今,无论是晚报、都市报,还是党报,媒体竞争集中在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本土新闻"上,已成为报纸关注的的重中之重,成为报纸贏得市场和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晚报与部市报竞争中的“同”与“异”,是指晚报要与都市报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亦可谓之留“同”、留“异”,求“同”、求“异”。留“同”。对于一些与都市报相比有着共同之处的东西,晚报可以予以保留。那么,晚报与都市根究竟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点:其一,读者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普通市民,都注意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晚报追求的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报则试图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有些同处一地的晚报与都市报在一段时期内,实际上确立了同一个目标读者群。其二,都属于“软”性报纸,内容取材都…  相似文献   

12.
黄玲 《新闻传播》2006,(2):70-71
2005年5月26日,大连地区三家都市报(半岛晨报、大连晚报、新商报)签订了规范报纸发行秩序的合作协议。协议中提出“不对征订对象以提成回扣、赠送钱物等各种有偿促销手段订报纸”“各媒体不以任何内容、任何方式贬损其他同城媒体或者相互贬损”等具体议题。该协议不仅规范了当地报纸发行秩序,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新兴的都市报媒体已经克服创办初期的浮躁,从恶性无序竞争中走出来,转向共存共生互惠互利的理性竞争。此举一出,立即引起行业内有识之土的赞赏,也为大连报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朱羿 《今传媒》2006,(6):48-49
随着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新闻媒介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媒体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趋于激烈。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晚报、都市报等市民综合类报纸纷纷“跑马圈地”——推出各种专刊、专版,力求在内容和规模上以其全面和丰富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对生存空间原本就相对狭小的行  相似文献   

14.
李娟 《新闻窗》2009,(4):101-103
本文试图通过追求独到独家的高质量新闻产品,探索运作模式的创新,对突破当前平面媒体同质化竞争的僵局,应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挑战作一探讨。一、本地市场类报纸同质化倾向严重从贵州一枝独秀的市场报,到如今三足鼎立的局面,贵州都市报创刊16年来,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贵州市场三份主要的市场类媒体——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贵阳晚报定位相似——综合类的市民报,力求“大而全”。三家报纸出版时间更是一致,较之南京、济南等地有晚报、  相似文献   

15.
在传媒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纸媒体中,与各类晚报、都市报相比,机关报晚报似乎总有一种“放不开”的尴尬,总觉得无法尽情地发挥。人家能登的东西,你往往不能登;而人家不需登的东西,你还必须登,甚至还要拿出最好的版面、最好的时间去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有的报纸从当地广告、发行“老大”的位置上跌下来。  相似文献   

16.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7.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体现“三特”,即报纸的“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特色”,是春城晚报20多年来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也是今天的晚报面对都市报类报刊激烈竞争的生存之本。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在我们的报纸已进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如何以发展、改革的眼光看待“三特”,如何以创新的形式与手段来体现“三特”。一、报业大战中对晚报“三特”的再认识1.凸现自身特点,实行错位竞争。在昆明的报业零售市场,有这样一种现象:一元钱买3份报纸,尽管这3份报纸可能从所登新闻到版式都大同小异。这种情况始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9.
陈成智 《新闻传播》2006,(12):28-29
努力让党报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让党报焕发无穷活力的关键。党报新闻宣传能否做到“三贴近”。事实上不仅关系到看报人的多少,起到应有的宣传报道效果没有,而且关系到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如何在与广电媒体、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区域内都市报发展现状 地市报纸是我国报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支年轻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报业经济规模、发行地域以及新闻报道资源、采编人员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又被称为“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目前,我国地市报纸主要有党报和晚报(或都市报)两类日报和作为周报的广播电视报。地市报纸的种类并不算多,同城媒体的竞争并不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