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抗抗的散文《有家真好》,不但结构美、语言美,更具有哲理美,读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一、段落匀称结构美本文共四段,可以大致看作四个排比段,每段开头都用“家,是……”的格式,把“家”说成是“房子”、“汽车”、“大树”、“音乐”,赋予“家”以特定的含义,然后再作形象的阐释。这些优美的语句,就是“家”中四个亮丽的“房间”,让人进入每个“房间”都有明亮舒坦之感。二、如话家常语言美本文从各个方面向人们阐述了人生哲理,丰富了“家”的内涵。如此深奥的道理,作者是用如话家常般的语句表达出来的。如文中用的“父母”、“孩子”、“…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家,我则拥有一个幸福的“虫”家。我是一只可爱的“小书虫”,整天抱着书窝在房间里。记得有一次,早晨我一觉醒来,就拿着本书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确切地把握段落,有必要将段落与句群进行比较。所谓“段落”亦即“段”或“自然段”。在形式上,它有明显的标志,一段开头要空两个字的位置,另起一段时要换行。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就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的角度而言的。而句群也叫“句组”,是由句子和句子组合而成的表示一层意思的言语单位。首先,句群是由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在语流中一个句群表示一层意思,它所包含的两个或几个句子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句群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关系有时借助于“因此、但是”等关系词语,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成"家"立业     
【咬文嚼字】家,是一个有趣的汉字。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家”为基本单位的人本国家,中国人对“家”有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家族观念。互联网上有一个网站,叫“511j”(谐音“我要一个家”)。如果问什么是“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年轻男女说:房子+爱人;成婚夫妇说:房子+孩子;尚未成年的孩子说:父母+房间;年迈的老人说:子女+老伴+房子……总之,离不了两个基本要素:居住的空间和自己热爱的亲人。汉语里含“家”字的成语计有百余,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人对“家”的社会情结。例如:成家立业、安家乐业、兴家立业、家和万事兴;保家卫国、齐…  相似文献   

5.
杨萌 《广东教育》2014,(7):66-68
2011年以来,广东高考英语试题的题型和分值基本稳定。完形填空为笔试部分第一题,考生解题的顺利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场考试的成败。笔者现选取近四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细加分析,以期能对2015届考生有所助益。完形填空题包括文章和选项两个部分,文章部分的重点在阅读理解,选项部分的重点在词义。这4年的完形填空文章基本控制在3-5段。250-300个词,且趋于稳定。议论文和科普类的说明文各占一半,话题多样,但均贴近生活。这两类文章结构大致相同,都是以“总-分”或“总-分-总”结构为主,第一段是主旨段,提出话题,之后的几个段落展开说明或深入议论。每个段落内部也同样基本采取“总-分”或“总-分-总”结构,段落开头点明该段的大意,然后再展开详细阐述,必要时再做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等2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相似文献   

7.
    
树叶是毛毛虫的家大树是蜜蜂的家花朵是蝴蝶的家成群的蚂蚁和老鼠都有一个漂亮的家孤独的风没有家每天东跑西跑可怜的云没有家四处漂流,随风摇动凶猛的雷没有家天一阴,就“隆隆”地发烧幸福的孩子最好了生下来就有爸爸妈妈给准备好的家住在家里安安全全地长大指导老师:邹春梅家$新疆钢铁公司二小四(3)班@马鹏  相似文献   

8.
“两段四步”教学程序中的“两段”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练习”的两个基本段落;所谓“四步”就是(课前)“查一查、记一记,问一问,画一画”和f课堂)“议一议、动一动”。本设计自始至终都贯穿一条思想主线——“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9.
教学安排: 一、本文教学拟用三个教时。二、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正音、正字,理清课文层次段落,并通过课内练习掌握若干词语。三、分析全文情节结构,各段如何层层推进地表达主题;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是我们的时代精神。“五讲”、“四美”  相似文献   

10.
一、在佳段精彩处仿写 著名作家矛盾说:“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语文课本中人选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教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美”——文中写得最精彩的段落,并引导学生读懂“美”,抓住时机,进行仿写。  相似文献   

11.
家有书香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家里没有上好的家具,更没有昂贵的汽车,唯一拥有的就是书。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全家人都对读书十分痴迷。 爸爸是个“读书狂”。用他的话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家无书。”走进爸爸的房间,床前案头,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种类繁多。有文学类、科普类、历史类,甚至还有儿童漫画……你看他茶余饭后,总是书不离手。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爸爸不仅看的书多,还出版过书呢。我的作文指导书就是爸爸亲手编的。尤其让我自豪的是,爸爸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我知道,是读书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段式分析法     
段式分析法着眼于在阅读教材时对段落的结构模式进行理解与分析。这种分析一般表现为三种角度。第一 ,从“文体教学”的角度 ,探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段落结构模式的特点 ;第二 ,从“单篇课文”的角度 ,分析某篇课文段落结构模式的特点 ;第三 ,从“研究规律”的角度 ,集聚具有某种结构特点的段落 ,以证明这种结构的科学与实用。段式分析法的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带一定结构规律的语言材料。有了这种积累 ,既有助于阅读教学 ,又有助于写作指导———特别是对片断作文的指导极有好处。请看下面对层次简单的“说理段”表达规律的分析。1…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我们班这个温馨的“家”。我们这个“家”由四十一名成员组成,其中有三十九名学员,两名“家长”。在我们这个“家”里,处处都充满了爱与温馨。我们这个家中的学员可算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相似文献   

14.
考点指津1.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和脉络,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成分。文章的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2.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地位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承递”,思维纵向延展;第二种是“并列”,思维横向扩展;第三种是“总分”。文章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的段与段、句与句并不都处在同一层面上,往往呈现出“网络”状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朦胧之美     
开头、结尾都是诗般的语言,读来有一种诗意美,开头入题,结尾又再次点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除此之外,本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欣赏。一是善用总分结构。无论是第三段,还是第四段,都是上来先写一个总括句,然后才是具体的分述。这样的结构,为阅读时把握段落大意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应试作,适当注意使用一下这种手法,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阅卷老师来说,他们一定喜欢。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短小的自然过渡段。它们好比一舟一桥,把文章的段落层次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过渡段一般不大引人注目,易为教者所忽视。实践证明,研究文章段落过渡的奥妙所在,对搞好过渡段的教学和段落结构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过渡段教学,有课堂讲读问题,也有段落划分和写作练习问题。这里只就前者举几个例子来谈谈。一般过渡段都比较短小、简练、概括,意义显得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解,丰富内容,疏通渠道,添设跳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相似文献   

17.
概括段意是小学中高年级训练重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概括段意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一、找中心句。有的课文,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它正好能概括表达该段的主要内容。例如(种子的力》这篇课文分为四段,每段都可以找出一个中心句作为它的段意:第一段,“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第二段,“一发芽,这些种子就发出可怕的力量”;第三段,“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第四段,“这种力是看不见的生命力”。这类课文就可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二、归并层意。有的课文在段落中没…  相似文献   

18.
《包身工》是建国以来的传统教材。用好这篇教材,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方法都有很大的好处。但课文篇幅很长,编选时虽已经删节,还有三十三个自然段,十二页左右。由于篇幅长,记叙手法比较复杂,历来对它的段落划分存有歧义:或三段,或四段,众说不一。我觉得,研究段落的划分,要着眼于段落教学的目的。那么,段落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元杂刚是属于“连场戏”,用不着一会儿开幕,一会儿闭幕。整个剧情发展,大致分为起(开头)、承(小高潮)、转(大高潮)、合(结尾)四个大的段落,即分为四“折”,相当于现在的四幕。大都一折包括几场,也有一折就是一场。所以“场”是基本组织单位。不少元杂剧剧本,四折之外,有一段甚至两段楔入的戏,一般只用一支或两支单曲。而每一折,各有一个套曲为核心。楔子有两种安排,一种安排在戏开头,起“序幕”作用,一种安排在戏中间,起承前启后的“过场”作用。元杂剧的戏剧结构,往往是四折一楔子。元杂剧角色主要有末、旦、净三大行当。末扮男角,旦扮女角,净扮滑稽或凶恶之类的人物,男女皆可。元杂剧由唱、云、科三种组成艺术核心。一本戏大多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相似文献   

20.
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潘美辰的这首歌在年少时听来,除了感受音乐美外,它和其他音乐作品似乎没有较大区别。而现在听这首歌时,总会拨动我的心弦,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我也想有个家,有个属于自己的家。2000年9月,踏上工作岗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