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的“绿领巾”竟然成了“差生”的标识!据了解,该校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刻意发放了区别于正常红领巾颜色的“绿领巾”。校方之后又向外界表示,“绿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只是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机制。但是,“绿领巾”并没有赢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得到的甚至是反感。  相似文献   

2.
《福建教育》2011,(12):4-5
近来,一些学校出现的“颜色标签”颇为引人注目。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山东一中学用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区分学生成绩好坏。  相似文献   

3.
陈佳慧  向楠 《云南教育》2011,(22):37-38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一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一事,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虽然校方称此举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不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刁博 《甘肃教育》2011,(23):16-17
近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西安“绿领巾”事件做出强调,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此前,西安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叫停“绿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已将“绿领巾”全部收回,并召开专题会向学生和家长解释致歉。  相似文献   

5.
中广 《生活教育》2012,(3):9-17
1关键词: 绿领巾 新闻事件 10月中旬,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的新闻在网上疯传。这一事件曝光后,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还特意带了一条绿领带,以示对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声援,社会各界也纷纷发出声音,声讨该校给差生戴绿领巾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日,绿领巾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学校的初衷是利用与红领巾相对的绿领巾来激励孩子上进,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单从形式上来看,也算是一种教育创新,可是这一做法很快就受到了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和家长的非礼,并被戕害在襁褓之中。究其根源主要是绿领巾教育不能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
姜泓冰 《成才之路》2011,(31):I0015-I0015
西安某小学的“绿领巾”,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学生”的手段,学生们却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虽然学校有些委屈地说.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激励”那些还不够入队条件的学生,但如此“激励”手段显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压力与打击,缺少对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难以达到激发上进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立青 《广西教育》2011,(35):1-1
近日,媒体报道某些学校采用了一些怪异的“新型管理手段”:陕西西安市某小学让成绩和纪律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内蒙古包头市某中学实行差异化校服,只有优秀生才有资格穿上“红校服”;山东枣庄某中学根据成绩为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  相似文献   

9.
海西 《山东教育》2011,(12):61-62
新闻背景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此举是一种教育探索,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并非歧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绿领巾”事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绿领巾”与“差生”的关联度。一些家长、记者认为,“绿领巾”就是学校给孩子的“差生”标记,这是严重的教育歧视,违反了教育规律,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刘萍 《教书育人》2012,(1):10-11
2011年10月18日,发生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事件,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头条。所谓"绿领巾"事件,便是学生按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的优劣程度被分为两类,表现好的孩子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表现差的孩子佩戴绿领巾。学校和老师的意图旨在激励学生上进,"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据《华商报》)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9,(1):9-9
最近,有三则新闻引起我的注意:一、小学生佩戴“绿领巾”。学校的目的是让未满七岁的学生感知一下能够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骄傲;二、“腰鼓”事件。许多小学生为了表示对领导或来宾的欢迎而列队欢迎,时间长久;三、“敬礼”事件。“逢车必敬礼”,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有100多次,虽说为了安全,可有没有这个必要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些教育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和社会热议。一是"绿领巾",某小学好学生戴红领巾,"后进"学生戴绿领巾;二是"红校服",让后进的学生穿醒目的红色校服;三是"三色本",  相似文献   

15.
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邀请“尖子生”共进晚餐成为网络热点,各种评论铺天盖地而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的认为校长此举有利于激励学生,反对的认为校长此举对于其他4000多名学生来说是一种歧视!教育歧视继“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之后,又一次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些地方中小学教育怪招频出:给学习差、表现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根据学生成绩好坏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向成绩前50名学生发放红色校服:要求差生到医院测智商;用“喝猪奶”来惩罚不听话学生:罚违纪学生“脱裤子跑步”并由女生“监督”……种种行为引发公众热议,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近日,某市一所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舆论哗然。该校的不当做法很快就被所在区少工委、教育局叫停,收回了绿领巾。迫于多方面的压力,该校召开了专题家长会,就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的初衷做出解释,并由校长出面向社会道歉。“绿领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  相似文献   

18.
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邀请“尖子生”共进晚餐成为网络热点,各种评论铺天盖地而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的认为校长此举有利于激励学生,反对的认为校方的这种做法对于其他4000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歧视!“歧视”继“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之后又一次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19.
代安荣 《学子》2013,(11):I0001-I0001
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邀请“尖子生”共进晚餐成为网络热点。各种评论铺天盖地而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的认为,校长此举有利于激励学生;反对的认为,校方的这种做法对于其他4000多名学生来说是一种歧视!“歧视”继“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之后,又一次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有件不大不小的教育事件——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绿领巾事件"。这件弄得沸沸扬扬的事,不久前有了处理结果,学校全部收回了"绿领巾",校长向家长和学生作了道歉。教育部对此事的评价是: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