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力1.力的概念(1)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力不能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某一物体来说,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④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国际通用的是牛顿(牛).(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其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C.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2.天花板下吊一个圆球,球恰与竖直墙接触,悬线保持竖直状态,如图所示,则圆球所受的力是A.重力、悬线拉力、墙的弹力和摩擦力B.重力、悬线拉力和墙的弹力C.重力、悬线拉力和墙的摩擦力D.重力和悬线拉力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的作用,此时两物体都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设甲对乙的压力为F3,乙…  相似文献   

3.
戛 缈 一、选择题(每题中可能有一个正确也可能有多个正确)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重力垂直于斜面…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1.力是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力的作用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可以,二是可以2.运动员踢足球时,对足球来说,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对运动员来说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3.如图1所示,一铁球在水平面朝虚线方向自左向右滚动,当在小球运动的侧向放,一磁铁时,可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4如图2所示的弹簧秤量程是,图示读数是牛,它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的道理制成的.一个质是08千克的物体挂在该弹簧秤下,因为测量范围弹簧称会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和,称为,可以用力的把它们表示…  相似文献   

5.
一、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甲给乙一个力的作用,乙同时也给甲一个力的作用。因此,此时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乙是受力物体,同时乙也是施力物体。不过有一点要弄清楚,说甲是施力物体,是对于甲施加给乙的这个力而言的;说甲是受力物体,是对于乙反过来施加给甲的这个力而言的。同样,说乙是受力物体,是对于甲施加给乙的这个力而言的;说乙是施力物体,则是对于乙施加给甲的这个力  相似文献   

6.
正考点1力的概念例1(2013年内江市中考题)如图1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解析:球拍击球时,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到球拍给的一个力,所以球是受力物体,球拍是施力物体。如果以球拍为研究对象,那么球拍是受力物体,球是施力物体。答案:球拍球  相似文献   

7.
高勇 《中学理科》2002,(9):20-25,46-47
二、要点说明 1.正确理解力(1)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作用中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某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而产生(如磁铁)。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定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用,乙物体肯定对甲物体也有作用B.力是施力物体发出,被受力物体接受的一种特殊物质,力的单位牛顿是度量这种特殊物质多少的国际单位C.物体间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的同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发生作用D.地球对苹果有重力作用,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矫烹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 受力物体 B.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也离不开受 力物体 C.力的作用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 施力物体 D.力的产生即可没有施力物体也可没有受 力物体 2、一块砖放在一长木板上表面上的中间,长 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 而保持另一端不动,关于砖受到的摩擦力f,叙述 正确的是 A.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砖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砖开始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C.砖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砖开始滑…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梳理1.力弹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是两个物体间发生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自身也受到力的作用.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相似文献   

11.
《工程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对物体的外效果和内效果 ,理论力学研究的是力对物体的外效果 (即物体的运动效果 ) ,而材料力学研究的是力对物体的内效果 (即物体的变形效果 )。无论是外效果还是内效果都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力的分析是基础 ,而受力图是基础之基础。画受力图其实并不难 ,但由于许多同学对力的基本概念不明确 ,造成稍复杂一点的受力图就无从下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 :对研究对象的不明确我们把需要研究的物体 (称为受力体 )从周围的物体 (施力体 )中分离出来 ,单独画出它的简图 ,这个步骤叫做取研究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凡是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着两个物体、如重力是发生在地球与物体之间,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二、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三、力的间接性力的作用既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如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磁力等等.理解力的概念三…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4.
力和运动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3-50,158
1.力的有关概念:力是物体对物然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1.句子成份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些学生学习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理解不透,如果对某些概念或规律进行必要的句子成份分析,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的主干是“力是作用”,“物体对物体”是定语。句子意思主要是由定语、状语、补语加以说明的,这句话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象手推门,手是施力物体,门则是受力物体。可见,句子呢份不但适用于语文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它同样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6.
李立新 《中学理科》2004,(3):21-24,47
【考点导析】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会存在有力的作用.当有力出现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17.
有些物理知识很相近、相似,常被混淆.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这些知识,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辨析.一、重力和质量重力和质量是表示物体两方面性质的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1.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其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性质重力是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受力物是研究的对象,施力物是地球.因此,重力的大小随着物体与地球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牛顿定律后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力是相互的,也就是说甲物体给乙物体一个作用的同时,乙物体也给甲物体一个作用力。我们把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甲、乙两个物体可称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如图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力的存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江版)七年级第二册.初一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降低抽象程度和难度,教材没有对力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概念,而是从大昔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首先应该知道力是不能脱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力就至少应该存在两个物体;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从课本上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常用推、拉、压、弹、举、托、吸引、排斥、支持、摩擦等词汇表示,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意思都需要有物体存在,而且至少需要有两个物体存在.比如,推土机推土,就有推土机和土.人拉车,就有人和车.再比如,汽车刹车后车轮和地面摩擦中,也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一个是车轮,另一个是路面.我们把这两个物体分别看成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若把推土机、人、车轮都看作为施力物体,则土、车、路面就是受力物体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