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律。2.运用规律的特性,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体会运用规律的价值。3.初步渗透"符号化"意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规律图"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重新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建构相反意义的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12-114页例1。【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3.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比较"、"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4.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八册数学第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体会到按一定顺序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车票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吗?其实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用自己所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2.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加深理解相关数学知识。3.通过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类比、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体会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师: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实践与综合应用第32~35页。【教学过程】一、说一说,了解数字的编码功能和编码规则1.导入课题。出示:数字"1"。师:我们把它看做一个数时,它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顺序。再增加数字"1"和"0",成为"110"。师:这个"110"除了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它还是报警时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感知打"折"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打"折"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儿童商店去逛一逛,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借助直尺,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2.在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学会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方法和"乘法"的关联,能利用搭配规律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2.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过程,体会用符号来表达搭配规律的简洁性,获得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运算的意义总复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起点还原""知识梳理""巩固应用"的复习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及关系把握。2.随着复习活动的逐步展开,帮助学生积累梳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为背景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93~94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七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