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出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明确,在数值上,溶解度是指100克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以克表示).这时组成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例如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5.9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食盐35.9克.这时便组成(100+35.9)克食盐饱和溶液.所以,进行有关溶解度问题的计算,必须对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复习好初中化学中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明确复习的基本要求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能根据溶解反曲线(或溶解度表)查找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3.了解饱和溶液、溶剂、溶质各量  相似文献   

3.
陈湘川 《新高考》2006,(10):24-29
一、溶解度的考查高考考试大纲对溶解度的要求为:"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涉及的主要计算有:①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溶液知识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关于溶解度曲线部分,内容要求为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学业要求为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设计粗盐提纯方案,实验探究活动为查阅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复杂的化学过程,物质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平衡中常见的化学平衡。物质的溶解度反映了物质的溶解性能。让学生动手进行物质溶解度的测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对于溶解度大的物质,饱和溶液中浓度较大可以通过滴定等方法测出溶解度。但对于难溶电解质,由于饱和溶液浓度较小,通过滴定方法很难测定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过滤、结晶等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风化 ,潮解 .2 了解 :溶液、溶质、溶剂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曲线 .3 掌握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知识结构  三、主要内容提示1 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准确、全面理解这个概念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溶液的组成 :溶质与溶剂 .溶质是被分散、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要求1.了解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溶液、是浊液与乳浊液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他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物质的溶解、结晶。结晶水合物等概念;分离混合物的喻用方法——过滤、结晶。2.理解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二、知识网络三、主要内容提示1.溶液、是油液和乳浊液的比较2.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及区别在复习溶质、溶剂和溶液这三个概念时,要抓…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要求1能应用溶解度的概念进行有关的基本计算.2能熟练地进行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换算.3能熟练地进行溶解度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知识结构计算类型根据溶质、溶剂的质量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里溶质、溶剂的质量根据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在溶剂量变化时,溶  质质量的改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  度之间的换算溶解度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三、主要内容提示1准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并能根据溶解度概念得出下列基本关系:溶解度———100克溶剂———100克+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  相似文献   

10.
邹娟 《初中生辅导》2006,(12):30-34
对中学生来说,学习“溶解度”相关内容时常常存在思维误区,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关定义理解不深、不透,因此在学习中应加强训练,增强理解,达到融会贯通。一、概念在学习“溶解度”时,首先要了解“溶解性”,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另一种物质的能力,这种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悬浊液、乳浊液、溶质、溶剂、浓溶液、稀溶液、溶解性、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过滤、结晶、结晶水合物等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的分离———过滤、结晶的原理和方法.2理解 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3应用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温度、溶剂质量等条件都不变);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二、知识结构三、主要内容提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比较项目分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质类别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溶液浓度的概念较多,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浓度,活度、溶解度、溶度积,有的概念之间很容易混淆,饱和溶液中涉及到的溶解度和溶度积,电解质溶液中涉及到的离子浓度和溶度等.本文将就有关概念作初步分析.一、溶解度和溶度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溶液的浓度则是指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可见,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该种溶液的最大浓度,是一个极限值,很显然它表示了某种溶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为了使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有一个统一和可比的描述,化学中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解答有关溶解度图象类题目要把握溶解度的概念,其次要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求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倾斜度大小,可以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并判断析晶方法;(4)可判断物质是否易溶、可溶、微溶、难溶;(5)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交点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同时也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6)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不饱和溶液区,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配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但溶质有剩余; 例1 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要求1 了解 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曲线 ;溶解、结晶、结晶水合物的概念 ;混合物的分离———过滤、结晶的原理和方法。2 理解 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浓度 )。3 掌握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温度、溶剂等条件都不变 )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4 常识性介绍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风化、潮解、溶液的体积分数等概念。二、知识结构三、主要内容提示1 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溶液是一…  相似文献   

15.
崔鹏 《现代教学》2006,(7):112-115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初中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概念,是溶液概念的深化,同时是学习物质的溶解度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常见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现象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状态又是比较陌生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以及它们与溶液“浓”“稀”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初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及学科要求,本节课的目标设守为:  相似文献   

16.
一、课标内容和在中考中占分比例 认识溶解现象,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结晶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部分内容占化学总分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考纲要求: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性大小习惯分类。(2)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4)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难点——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在学习“溶液”的知识时,经常遇到判断某溶液的状态,溶液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学生往往发生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判断的错误.其实只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就能轻松判断溶液的状态,即某溶液是否饱和. 1.通过定性分析判断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②曲线下方每一点表示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③曲线上方每一点表示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溶质不能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20.
(一)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溶液反应,物质结晶,分离,提纯的基础;也与电离、络合、化学平衡等理论有关。初中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 1.有关溶解度概念的形成及溶解度曲线意义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溶解度与温度、溶剂、溶质和饱和溶液等四个因素相关,且物质状态不同.溶解度的质量单位不同;物质种类不同,其溶解度不同,虽然物质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是有规律变化,但也有例外,初中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常感到概念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