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种理论正确与否,固然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实践,但在付诸实践检验之前完全有可能对它的正确性预先做出判断,因为理论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遵从逻辑规律,并非如相对论那样任意进行“理论”的自由创造后强加于自然,就能得到实践证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和逻辑规范了我们的思维,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法则,掌握了它,你就不难发现相对论是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8,(11):102-102
“酸检”这个字眼在19世纪50年代淘金热时期开始流行,那时淘金者用强酸检验自己发掘的金属是否为真正的黄金。如果它遇酸后产生气泡,说明不是黄金。但即使淘金失败,检验过程也产生了一些有趣而美妙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科技快递     
细菌“制造”黄金细菌不仅能在实验室里“制造”黄金,而且也能在野外土壤中制造。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认为,在河床和土壤里发现的沙金或天然金块是细菌“制造”黄金的证据。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为RALSTONIAMETALLIDURAN的细菌“吞噬”土壤中具有毒性的黄金复合物,然后吐出纯金。此前人们曾在金块中发现类似细菌残迹的结构,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一些细菌能从溶液中“提取”黄金和其他金属。欧盟禁止22种物质用于染发剂欧盟委员会决定从今年12月1日起,将禁止在染发剂中使用22种物质。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某些染发剂有可能导致膀胱癌,因此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I0006-I0007
【导读】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确认,在一些桉树的树叶里发现了金子。关于这一发现的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科研人员说,在一些桉树的叶子上发现了细小的黄金颗粒,显示这些树下埋藏着金矿。他们认为这一发现提供了勘探金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1科学技术与科技创造科学技术是科技创造实践的结果、没有科技创造实践也就没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创造。科技创造包括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主体创造性思维的“高级产品”。一部科学技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发现、发明创造史。人类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创造史,它是主体认识客体、改造客体的结晶,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产物,是区别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志。1.1科学技术“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科学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前言     
科学家与科学发现是人们长期感兴趣并一直激励人类不断进取的永恒主题。本世纪70年代末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举行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欧美一些科学家、科学史学家、科学哲学家在谈到科学发现的问题时,认为具体的科学发现永无尽期,没有内在机制的逻辑可循,是“令人烦恼”又“无可捉摸”的事件(M.Grmek,eds.,"On Scientific Discovery",1981)。 “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规律研究”课题组,从80年代开始通过从具体问题上升到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从事了近10年关于科学发现经验的探索性研究。本刊编辑部现选登其中一组文章,以期人们对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历程有一个比较具体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人类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和认识真理,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今日在技术科学包括医学科学中,也必须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再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现代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快速通道"与科学优先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优先权,是科学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对科学发现所予以的确认和承认,是对科学工作者的科学劳动及其成果的最高褒奖,是一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机制。但科学优先权并非法律上的裁决,而是一种学术界的共识。目前遵循的学术规范是以科技期刊的正式、公开发表为确认科学优先权的主要依据。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快捷性要求,许多学术期刊开设“快速通道”以加快优秀论文的发表,成为此类成果获得同行的承认和科学优先权的最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备发展科学学学科的条件,该学科直到1977年才萌芽。研究起源的条件与过程有助于明晰其发展规律。分析布哈林的科学学思想的理论逻辑,根据历史文献并结合访谈学科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亲历者,在比较中苏科学学学科起源与发展历程基础上明晰该学科发展的实践逻辑,概括出承认科学发展存在其自身固有规律是科学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比较,发现中国科学学学科发展面临理论缺陷导致支撑应用研究长足乏力的困境。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科学学的发展应该处理好“求真”和“务实”的关系,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确认大牛市即将到来,就相当于通过“时光机器”,从未来回到现在来买股票。你无所畏惧,不用迟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获得资金。这就是笔者与张卫星、S先生所设计的、民间黄金交易所“商业模式”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11.
让科学理性的光芒普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科学精神?本文作者蔡德诚先生提出科学精神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教兴国”大计的关键之所在,是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理性的光芒普照。  相似文献   

12.
卢鹤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学者,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被翊为“中国核能之父”。他十分重视理论的创新与科学的社会实践,认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发现”,“理论预言指导实践是当代重大技术发展的特征”,“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精神也是没有国界的”。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献身科学、热爱和平的科学精神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规律的发现和科学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发明创造元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类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和认识真理,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如果有人说,某人的话"句句是真理",这显然不对。在科学史上,"地心说"只能愚弄人于一时,因为它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今天.在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医学研究中,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检验真理。当代医药科学的主流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认识地球历史及地壳运动呈现的渐变与突变交替发生的演变规律、以中国古代太极理论及自然宇宙观为指导、吸收近现代西方科学特别是非线性科学理论成果基础上,在对全球地震时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和建立了“11/30全球地震周期分布律”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本质物理规律“11/30二维时间坐标系”;并揭示它们赖以确立的数学基础即“11/30二维交互数系暨11/30太极数系”;同时也揭开了中华文明之源头“洛书”的自然数学原理.在所建数理坐标系中, “0”具有周期循环生成的特征规律,突破了“一维时间轴”和“一维实数轴”模型中“0”点唯一的公理化假设.  相似文献   

16.
向丽霞 《科教文汇》2009,(8):196-196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环境、总结、反思等几个方面实施探究性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3,(8):8-8
中国科协2013年4月16日公布了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结果。PM2.5、“世界末日”、“黄金大米”等热点事件入选。 十大科普事件包括:PM2.5被写入“国标”,大气环境质量广受瞩目;“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发布,力促科普工作开展;北京暴雨险情和悲剧震撼社会,应急科普教育成焦点话题;“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启动,为高校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探路;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首次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指标,有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与中国”活动十年辉煌,科学家勇担科学传播重任;“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启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受追捧,航天科普掀起新一轮热潮;“黄金大米“事件引发科研伦理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有了抽象思维以后就产生了“科学”,各种辞典都列科学有明确的定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怎样理解科学的呢?为此我们就中、高级知识分子做了采访。郭先生(硕士教授)严格地说,科学是人类通过观察、实践、实验掌握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可以重复的,普遍适用的,不是因人而异的。人类认识自然界是无止境的,人类认识科学也是无止境的,随着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入,会随时修正过去的自然规律,不断证实一些假说,说明一些新的问题。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科学通过实践可以不断深化认识,但科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琳 《科学中国人》2014,(2S):123-123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郑玉琳 《科教文汇》2014,(8):175-176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要遵循本质规律,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然而,笔者却很遗憾地发现,课堂中学生的读、思、议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停留在“信息发布”式的浅层次交流上。究其根源,我们发现这与“目标的有效定制”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目标定制的若干问题给予阐述,谈谈笔者在此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