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号,本是指中国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据《资治通鉴·汉纪·武帝注》记载:“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汉武帝即位时,将那一年(公元前一四○年)称为建元元年,此后,历代封建帝王即位后皆有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年号“太初”、“天汉”;汉哀帝年号“元寿”;晋武帝年号“太康”;南朝宋文帝年号“永嘉”;隋文帝年  相似文献   

2.
一、纪年法 理清年代顺序的方法称为纪年法。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传统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元法”。先秦纪年多以王公即位年次年号纪年,各国不一,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3.
鲍亚民 《新高考》2010,(4):38-38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传统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元法”。先秦纪年多以王公即位年次年号纪年,各国不一,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一般都采用年号纪年,但有几种情况是例外的。第一情情况: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在汉武帝以前,国君即位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秦始皇二十六,汉王元年)。第二种情况:出于“奉正朔”或尊重前代帝王的原因,不另建年号。如五代时期的吴越,先后沿用梁、唐、晋、汉、周、宋的年号;后周的三代皇帝,都采用“显德”这个年号,也不改元。第三种情况:因阶级斗争尖锐,想借助盛世帝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电教》2003,(8):66-66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XX帝的XX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那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商代之前,无纪年法,亦无纪年。西周成王以后,采取以君王在位年数为序的王位纪年法。其中个别诸侯升王改元,年数从新计算,这才产生了前元、后元之分。汉初为了术数的忌讳,怕遇到“12”这个数字,所以就几年一改元,于是有前元、中元、后元之称。汉武帝时,提出以“天瑞”今年,但一般都是先改元,然后追命年号,甚至有改元后没有命年号的。改元、建元都在年初,新君即位,不逾年不改元。但东汉以后,开年中建元、改元之例,才不管什么遗年不逾年了。唐代有皇帝创改元最多纪录,武则天的年号就有17个之多。明清时代,才一帝一年号。辛亥革命取消年号,以建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改用公历,结束了以国纪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不用时间单位,人们几乎无法说明任何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问题。时间单位用得最多的是年,最容易用错的也是年,而一旦用错,就会贻误读者。本文拟探讨一下“年”的正确使用问题。 一、历史纪年注意用”年”还是用“载” 一般地说,年、载是同义词,人们常说:“一年半载”。但用于历史纪年,该用年处用年,该用载处用载,不能替代。我国西汉时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他即位的那年称建元元年,以后顺序递记。在产生年号纪年以前,是从帝王即位那年算起,如西周共和元年。须要注意的是:唐玄宗使用天宝这个年号的时间为15年,除天宝元年、天宝二年用“年”外,其余13年“改年曰载”,即天宝三载、天宝四载……天宝十五载;唐肃宗使用至德这个年号的时间为3年,除至德元年外,余为至德二载,至德三载。从西汉刘彻至晚清溥仪,我国封建帝王用年号纪年,历时共2051年,只有上述两个例外——用载不用年。可惜很多书稿作者,编校人员不注意,  相似文献   

8.
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念在位之年而特立的名号,也是史家用以纪年的方法。这种年号纪年法创始于西汉的汉武帝刘彻,但不是他即位之初就有的。汉武帝即位26年有司上奏:“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恰好第二年就发现宝鼎,这才有了“元鼎”这个年号。又将此以前的年号...  相似文献   

9.
年号,即纪年的名号。中国帝王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有产物,其中蕴含着的祥瑞文化在人名、地方名、街道名、企业名和商标品牌名等的选取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中国历史上以相同汉字开头的帝王年号、带有相同汉字的帝王年号、被采用过的相同帝王年号、采用年号较多的帝王及其年号和"一元到底"的帝王及其年号等角度概要介绍中国帝王年号,并揭示其蕴含的丰富深刻的中华祥瑞文化。  相似文献   

10.
年号与改元     
在我国,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皇帝,照例都有“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称。如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年号“贞观”,他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元”,这里是“开始”的意思)一直做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我国封建皇帝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采用“建元”为年号,这便是历代帝王用年号之始(见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读古文时,经常遇见一些年号、庙号和谥号。如:“康熙皇帝”、“清圣祖”、“仁皇帝”这三个词,实际上都是指的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清圣祖”是他的庙号,“仁皇帝”是他的谥号。那么,年号、庙号、谥号三者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呢?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统治时期纪年的名称。古代文献中,汉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纪年的方式之一就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种纪年,是皇权张扬的标识。这种纪年,始于汉武帝刘彻。新的皇帝即位,须改变年号以示区别,称为改元。有时同一皇帝也可多次改元,如汉武帝刘彻除用建元外,还用了诸多年号。明清时期新帝即位后不再用多种年号,一帝仅用一种年号。故此时皇帝亦用年号来称呼,如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为洪武,人们亦称其为洪武皇帝。年号纪年止于清朝宣统皇帝溥仪。  相似文献   

13.
年号浅释     
封建帝王设置“年号”,作用并不仅仅是纪在位之年。因为,正式的年号,除具有纪年作用外,还有其它含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置的“建元”(公元前140—135年)。“建元”有开始的含义。因此,颜师古说:“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年号就其含义分,有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1月《肩水金关汉简》第4卷出版,本卷共收录2036枚7个探方的简牍,其中纪年简、历谱简、日期简共计639枚,有明确年号记载的纪年简246枚。本文就年号残损但干支可考的简牍、历谱简等进行考释,校释干支有误的纪年简,同时推考部分简册的纪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称“皇帝”的是秦王赢政。他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威德比古时候的三皇五帝还大,就采用了“皇帝”这个名称。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一直相沿。在位的皇帝为了纪年要采用一些吉祥的字眼做名号,叫年号。年号一般用两个字,如“大业”、“贞观”、“开元”等。皇帝有年号是从  相似文献   

16.
年号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纪元所立之名号,既是特定意义的记述年代的标识,也是自汉至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纪年方法,因而在我们日常阅读史籍和古代文学作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甚至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时,随时能遇上或听到一些诸如天汉、建安、贞观、天宝、洪武、乾隆等年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不管什么人物、通过什么途径,只要一旦建立政权,有了国号,同时也就必然有了年号,统一的“正统”王朝如此,一方“僭窃”的地方割据政权亦同样,农民起义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不例外。国号年号不只是简单的代号,其意义在于国号是政权的名称,年号是时代的标志。因此,中国历史上也就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年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最使人困扰的是年号问题。年号本是中国在文明史上一大贡献,现代的日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鲜、南诏、勃海,都是效法中国,使用年号的。但中国的年号却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纪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一个新政权兴起,或一个新帝王登极,或发生一件自以为很  相似文献   

18.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方法很多,如帝王名号纪年(或称王、公名号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岁星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等.其中帝王名号纪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有确切纪年可考的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掌握一点纪年法的知识,对学习历史,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公元与国民纪年换算方法中国历史常见的纪年方法有干支、年号、公元、民国等几种而公元与民国纪年方法的换算又是初中学生较难掌握而应掌握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取得了的良好的效果。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换算基本规律。通过学习,学生已知民国元年是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