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山 《职业圈》2011,(25):88-88
智者云:“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敬业精神主要依赖于每位员工的自我感悟,自我约束和自我锤炼。我们要善于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依据所处的职业环境、个人的素质条件,设计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长期的目标是什么,中期的阶梯在哪里,短期的门径是什么,具体打算怎么干。如果这个关键环节解决好了,那么敬业就有了坐标和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提出了什么是自我超越、为什么要自我超越、如何实现自我超越三个方面的问题和的看法,并着重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学习力和改变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3.
补钙常识     
李晓 《生态文化》2008,(1):55-57
目前,健康被人们所高度重视,补钙已成为人人都经常面对的一种自我调整保健措施。所以,如何正确地在各个年龄段补钙,选择什么样的钙制剂,什么时间服用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维护生态健康急需掌握的基本常识。钙是人体细胞代谢原动力,本文将从钙在人体中的作用、人为什么会缺钙、每天应该吃多少钙,服用什么钙制剂好、补钙时要注意的问题等给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冯耕耘 《职业圈》2007,(9X):187-187,115
文章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导游员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导游员的自我效能影响到导游员的行为选择、行为的坚持性,同时对导游员的心理健康维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最后对如何提高导游员的自我效能提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范爱明 《职业圈》2013,(13):17-17
很多人抱怨自己工资低,不能“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登科”,即使有也只是小资,不是中产阶级,即使到了中产阶级,也不算富人。有这样想法的人放弃了让自己更加成功、富有的机会,没有明白积累财富、获得成功的真正起点是养成厉行节约、储蓄金钱、自我克制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徐强 《文化学刊》2014,(5):90-98
汉学界对《庄子》"自我"观念有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极具特色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庄子》"自我"的西式诠释是用西方的"自我"解读《庄子》"自我",但难免将西式"自我"的蕴含强行赋予《庄子》。比较研究则试图解释两种"自我"观在深层次上的差异或相似,以期真正理解两者。对《庄子》"自我"的当代意义研究则着重于揭示《庄子》自我观对于当下的自我理解或人生的启示。这些研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丰富了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对于推动《庄子》哲学走向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杨  张进辅 《职业圈》2007,(24):105-106
当前,有关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研究;二是与职业行为过程有关的自我效能研究.文章仅从测量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求能为相关研究中职业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编制和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欣 《职业圈》2014,(13):36-38
高尔基曾说:“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人终其一生,半生都在工作。根据美国的研究显示没有钱会不快乐,但是赚更多的钱不会更快乐。薪水与职位不能让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承诺。唯有在工作本身实现自我、感到快乐,才能持久。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幸福和快乐呢?本刊记者采访了鸿星尔克集团人力行政中心总监李启铭。  相似文献   

9.
吕旭 《职业圈》2013,(23):123-123
在社会蓬勃发展的今天,温饱已不再是青年人追求的目标了,他们对于工作更多的希冀是能够给自己一段完整的生活经历和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什么是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指的是个人的存在、活动和发展对社会、企业和自身的意义。每一个青年人都渴望在工作中得到提升,体现自我价值。但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青年人时刻面临挑战和机遇,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有风有浪。  相似文献   

10.
杨光 《职业圈》2012,(12):58-58
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不断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做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更为重大,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在各行各业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这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良好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格的本质就是自我,所以人格心理学派在研究时都会以自我为核心,阐述其基本观点。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实质,也就是关于自我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许多人格理论,这些经典理论对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及开展自我发展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丽华  于德香  袁丽杰 《职业圈》2012,(24):66-67,89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以学习、创新、超越为追求的全新管理理念,它的提出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单位或组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学习型组织既是一个学习体,又是一个工作体,它强调的是团队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系统思考、团体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李妮  杨瑞华 《职业圈》2007,(7S):8-29
提高自我效能是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高职教师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提高,除增加正面的教师自我效能信息外,还应从教师自身和学校内外两方面改善高职教师业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凡诗词之大成者,往往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屡遭贬谪,方能在苦闷的境遇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谪居文学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谪居期间,其心态、理念、作品风格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也迎来了创作的“高光时刻”,产生了大量优质作品。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词作是我国谪居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黄州,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与升华,同样也完成了文学上的一次蜕变,通过丰富的内容与变化无穷的词风带动了当时词创作的风气,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该文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进行了梳理,并借助作品分析了他精神品格的变化,探究谪居生活对苏轼思想意识与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效能及其提高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我效能是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高职教师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提高,除增加正面的教师自我效能信息外,还应从教师自身和学校内外两方面改善高职教师业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菲 《职业圈》2008,(17):155-156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它给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的启示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感动荒凉     
荒凉是一种感动,沉醉荒凉更是一种感动,如果面对荒凉你无动于衷,那么你就是铁石心肠。我曾经在一个荒凉的世界生活过多年,我清楚什么是荒凉。 漫无边际的戈壁滩不知道什么地方有尽头,那些砾石伴着盐碱地壳不知在那个地方躺了多少年,你如果不动它它永远也不会变动,你动了它它也不会感激你,因为它已经习惯了,一千年一万年都没有动,它依然坚硬不老。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理论对提升导游员服务质量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导游员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导游员的自我效能影响到导游员的行为选择、行为的坚持性,同时对导游员的心理健康维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最后对如何提高导游员的自我效能提出了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玉闻 《职业圈》2007,(23):159-160
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是指公文写作者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先天物质和后天涵养,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生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及文化知识素质.培养公文写作主体素质的具体途径,主要有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知识积累、注重自我修养以及善于搜集对知识的感知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白洁 《职业圈》2013,(3):139-139
如何能使每个团队在超越自我的压力面前,能有效地激励他人和自我激励,如何通过精心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使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压力、困难面前感受到团队的重要,并达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的效果,进而打造出无数支能征善战的精英销售团队呢,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企业团队的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