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钱毅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大众新闻工作者。他曾编辑过大众化、通俗化的报纸,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1943年春天,中共盐阜区党委决定创办《盐阜大众》,它以乡村干部和工农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文章要做到口语化,用盐阜地区工农大众的语言来办报。 1944年夏天,钱毅从《新知识》杂志调到《盐阜大众》。他不仅要编新闻来稿,还要写“一周时  相似文献   

2.
钱毅同志是在—九四七年三月一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今年是他逝世的十一周年.钱毅同志是个编辑、是个记者.他那种赤胆忠心为工农服务的精神,令人终身难忘.事隔十多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1931年秋,谢党哉同志受党的委派到湘鄂西苏区工作,任《工农日报》主编。当时人手不多,他一个人兼做外勤、编辑和校对。他在编辑中特别注意文字的通俗化,“以前文告是给知识分子看的,尽可掉文,现在的文章是给知识分子看的(知识分子也在内),许多文语不可再用,要用也要经过工农群众了解或改  相似文献   

4.
大众日报在头版位置,开辟了一个《活思想,好文风》专栏,登载了一些工农群众的文章。这些文章说话不多,却从不同角度上,简短朴实地说明了一件事,反映了一种思想,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思想活,文风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我们从这个专栏中选出三篇文章,外附四篇读者反映,一并发表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从这几篇文章里可以看出,工农群众文章的风格是:言之有物,言简意赅,有人,有事,有思想,很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二年级的二十几他学生.在六月十三日晚间.与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编辑部的同志座谈了"红"与"专"的问题.中国青、少年报编辑部同志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淡了对"红"与"专"的看法.他们说,做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感情.也就是首先要"红:.过去编辑部有人认为.自己的文章写不好.只是因为写作技巧不好.不"专"的缘故.可是.一离开编辑部出外采访.由于自己政治思想水平不高.在矗矗烈烈的群众运  相似文献   

6.
<正>文风不是小事,因为文风体现党风。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应该始终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方针不变,而媒体融合发展,也应着力落实“短、实、新”的要求,不断改进文风,把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乐于接受,作为衡量新闻宣传工作是不是有实效的一把尺子。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抓住群众的思维脉络,认真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善于从群众的视角来谋划和思考新闻宣传工作,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和群众交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凝聚共识、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7.
上班伊始,档案员小左就迎来了一位客人,他激动地握住小左的手说:"同志,太感谢了,你帮我解决了大问翘呀!"小左定定神,认出这是前些天来查招工档案的老王,忙说:"没什么,这是我们该做的."老王不会用什么华丽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从他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小左给他帮了大忙,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时,正逢《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一书出版发行10周年。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文风的论述谈点体会 所谓文风,就是文章上反映出来的普遍性、倾向性的特征。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一定时代,一定阶段的倾向性在文章上的表现。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文风问题。他在撰写文章和修改别人的文稿时。都十分讲究文风问题。不但要求内容好,政策思想好,而且要求文风好。他的演讲和写的新闻、评论以及文件、电报,不论哪一种体裁,都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引人入胜。独具一格。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把文风问题提到党风学风的高度来  相似文献   

9.
对一份报纸而言,文风是思想的表现、精神气质的外化.对一个时代而言,文风既忠实地呈现社会样貌的烙印,更为重要的,它也参与塑造时代性.所以,作为社会的"瞭望者",新闻界讨论文风问题,是基于某种内在本质的要求.文风问题重要,但并非深奥玄妙.从道与术两个方面,可做一些分析. 文风之"道"无他尊重新闻规律而已 好的文风,并无一定之规,应该倡导多元.但好的文风必定遵从一个纲领——尊重新闻规律.这个规律之下,自然会呈现多元之美,这就是"纲举目张",也是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一不重视文风问题,这绝非什么“巧合”。为了改进全党的文风,毛主席早在50多年前就发表了名作《反对党八股》。这是一篇文风问题的专论,是毛主席对文风建设的重要贡献。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都要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自觉地在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精神来哺育自己。这些论述完全适用于新闻工作。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经常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钱毅的农村报刊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青年记者》2006,(20):41-42
钱毅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作家阿英的长子,生于1925年,逝于1947年,终年22岁。在新闻战线上虽然只有短短4年的工作时间,但他的新闻活动与编辑思想,使得他足以称得上是我国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在民主根据地办农村报纸的典范。他为培养工农通讯员而不遗余力,他为让工农成为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12.
要让理论宣传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就必须大力改进文风,向抽象化、概念化、空泛化开刀,从回答重大思想和现实问题中求实,从善于"用事实说话"中求实,从把道理讲具体中求实。请看《让理论文章"实"起来》。  相似文献   

13.
范敬宜是当代著名的报人.他写作的大量评论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群众脉搏,而且在文风上别具一格. 范敬宜的评论继承了我国报刊评论的优秀传统,发扬了梁启超、李大钊、毛泽东、邓拓等评论家的特色文风,融入了新时代评论的现代气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研究范敬宜的评论作品,对于今天改进文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精神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政治思想、军事理论已为人们所熟知。他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业余新闻工作者。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在湖南主编过《湘江评论》,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不少著名的新闻时事评论。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有关新闻理论,尤其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及新闻记者的作风、文风等方面的阐述,不但数量可观,而且见解独特,富有系统性,是新闻史上一宗宝贵的理论遗产。结合目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简要梳埋和阐述毛泽东的新闻观,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全国新闻界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热烈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向新闻界的同志们推荐谈建华同志的日记摘抄。这部日记反映出了一个普通的革命干部,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政治上、思想上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是一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自觉地、刻苦地改造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纪录。谈建华同志是新华通讯社的翻译。上海市嘉定县人,家庭出身地主,一九三八年生,一九五四年加入共青团,一九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当年又被送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习葡萄牙文,一九六四年七月回新华社工作。同年十月到通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四日,他在工作之余到潮白河内学游泳时不幸牺牲。谈建华同志牺牲后,在清理他的遗物对发现,他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五年七月(主要是一九六○年以后)所记的三十七本日记,约三百多万字,其中除一部分是学习、工作等情况外,绝大部分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为人民服务方面的心得体会。我们从中摘选了一小部分,按问题分类并加上了小标题。谈建华同志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成长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一条真理,这就是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要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必须首先下决心背叛自己原来的剥削阶级。一个人的出身不能由自己选择,但是选择什么目标、方向,走什么道路却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努力。怎样才能彻底肃清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使自己改造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认真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严格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为此,就必须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学一点,做一点,把学到的东西见诸于行动,也就是必须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谈建华同忠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证明,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是绝对不可能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的。谈建华同志成长的过程告诉我们,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要想真正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还必须真心诚意地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向工农群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思想上改变自己原有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以工人和贫下中农之爱为爱,以工人和贫下中农之恨为恨,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谈建华同志的成长过程还告诉我们,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要想真正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必须有强烈的革命自觉性,处处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着手,决不能放过任何错误思想的萌芽。谈建华同志正是这样,他对待学习、工作、劳动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表现了高度的革命的自觉性,从许多“小事”着手,做了很多好事,因此,使他逐步锻炼成一个比较自觉的革命干部。谈建华同志所以能够成长为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干部,是和党对他的关心与培养分不开的。他对党充满着感情,他把党看成指路明灯,他把自己的一切进步,都归功于党的教育和培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党的思想改造和重在表现政策的巨大威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革命对代。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我们报纸的报道,更好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世界人民的革命服务。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为了在宣传报道上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新闻工作者首先就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进一步实现新闻队伍的思想革命化和工作革命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有严重的失误.但是在许多方面,例如在文风方面,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文风问题。他认为,文风是党风和学风的表现。1942年2月8日,他在延安干部会上讲演时,就痛斥党内存在的党八股文风。他说,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藏身的地方,不反对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很难消灭。党八股形式,不利于发扬革命精神,而且容易窒息革命精神。一个人写八股文章,如果登在报纸上,就会影响许多人,害人不浅。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工农通讯员,是中共对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群众办报"的根本保证。从依靠工农通讯员进行宣传到鼓励工农通讯员参与办报,把人民群众提高到既是"受众"又是"传者"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宣传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邓绍根  郭慧玲 《当代传播》2021,(4):11-16,26
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文风百年史是一部从成长到成熟的不断完善的建设史、探索史.它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反对文言八股发展为反对"党八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新文风、反对受极"左"思想的不良文风和"帮八股",经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对"长、空、假"的"新八股",最终发展到新时代的"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新闻宣传文风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主题,而结合中国国情、贴合时代特色、符合群众味口是不同时期新闻宣传文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宣传文风思想则对各个时期的文风建设思路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云山同志强调,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关键是"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总之,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达民情诉民意,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是传媒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这一职责,回归新闻主航道,找寻新闻最本质的能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穆青是抗日战争以来这半个多世纪中,把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作品,写成影响社会时间最长、思想内涵最深刻,读者人数最多的记者。我党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道都与他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的作品闪耀着朴实的文风与深厚的群众根基,其实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