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反映了国家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追求,是社会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对巩固国家政权,维护阶级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了解网络文化安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寻求利用网络文化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坚守并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的对策,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东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与交锋较之前更为频繁。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势必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维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引领、价值观传承的主要渠道。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形态认同过程实质上是价值契合的过程,只有契合大学生的本质需求,大学生才能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安全关涉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在社会转型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双重冲击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于以提升软实力为着力点,在社会民众共同的价值归属和文化认同中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传统节日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民族文化精神内蕴的体现。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有利于防止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增强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正在流失,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高度予以重视,探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安全是指文化主体不被其他文化所取代或同化,保持文化独立性、完整性的状态。文化自信是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与自觉践行。文化自信是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时代文化的重要力量,对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的价值文化、政治文化、传统文化、意识形态面临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建议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主流文化等方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传统通过遗传和继承积淀为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心理支撑,发挥着价值导向和精神激励的作用。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心理支撑来源于社会群体对文化传统的认同,这种认同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先在的民族意识的肯定,这种先在的民族意识对特定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整合作用。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来引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国家文化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 ,特别是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国家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国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 ,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学校教育一方面应向青少年一代系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 ,阐释民族文化精神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另一方面应在社会和人文科学教育中彻底抛弃“文化进化论”的理念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基本价值观念和“自由”、“人权”等的历史性、文化性与相对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作为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各国文化相互激荡、互相交融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只有加强交流与对话,吸收西方文化当中的精华,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才能共建全球文化体系。中国要摒弃华夏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继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不但要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拓展国家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0.
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造成国家间的"文化安全困境",国家意识形态的竞争是传统文化安全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国家间文化经济的竞争逐渐上升成为非传统文化安全的主要竞争形式,其中文化产业之间的竞争成为当代国际文化竞争的新形态。在无政府状态下,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羌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为探讨村寨精英成长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村寨精英的民族文化认同不仅对地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吸引和推进作用,而且对地方民众传承与延续本族文化也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文章以理县桃坪羌寨旅游社区精英龙小琼为个案,通过对其成长历程与行为方式的探讨,揭示精英自身文化认同对社区居民价值取向的规制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域性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形成贵州多元文化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型丰富多彩,展开形式各异。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主要有:扩大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增加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认同;与社区健身相结合,增加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形式;走进影视屏幕,扩大宣传;与教育环境箱结合,发扬新的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文化传承的内容、形式嚣特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云南特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为达到通过精利文化的传承来强化认同意识的目的,族源、族谱、族称的传承成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为保证槔神文化的有效传承,对文化传承的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传统精神文化的独特性使传承过程形成了血缘性和神化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安全疆域的非地域化、模糊化、扩大化和网络化,使国家安全基本内涵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化边疆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国家安全新的着眼点。同传统地理边疆相比,文化边疆具有自身的内涵和特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文化边疆安全的维护,必须在确立文化边疆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构筑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以维护国家文化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焕发新生命力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开展“三教”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传承+发展”的改革思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课在“三教”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基于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中职体育课“三教”改革方案,包括组建基于“双师、双能、双馨”的中职体育课“三双型”教师队伍,建构基于“分类、分项、分层、分段”的中职体育课教材改革“四分模式”,形成基于“课内课外”的中职体育课“双课多元混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客家古邑"河源所属漳溪畲族乡每年农历四月初九日都要举办"蓝大将军节",该活动已成为畲客文化认同的载体。"蓝大将军节"在当下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一方面,年轻一代在此活动中的缺席隐藏着传承危机;另一方面,蓝村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亟需通过文化自觉来恢复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需进一步充实完善畲族文化展馆建设,使之成为传承的载体;在畲族小学开展乡土教育、适当嵌入本地畲族文化内容,实现对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联络外出发展的乡贤,争取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以实现蓝村畲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京族独弦琴艺术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历史维度考察,独弦琴内蕴强化民族认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功能;从现实语境考量,独弦琴非遗驱动乡村振兴,保护与传承独弦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由于渔猎农耕文化的逐步消解与城镇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京族独弦琴非遗传承面临主体困境、模式困境、载体困境、价值困境、发展困境等一系列生存危机。为此,要从传承主体突破,加强传承意识,完善保障机制;从传承模式突破,优化传承模式,进行多元化传承;从传承载体突破,保护传承载体,扩大宣传力度;从产业发展突破,塑造整体品牌,促进文化再生产;从文化认同突破,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提升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面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生疏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应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均存在多民族混合学习的状态,如何看待与调整校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间的关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共同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存在二者耦合度、耦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问题,反映着未认清校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系统功能定位、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价值掩盖了本体价值和自主调适机制的适应性欠缺等问题,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