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小说创作学习班上,有位年轻的业余作者一连讲了几个构思,结果都被与会者否定。原因是:他所要写的,别人已经写过了。这位年轻作者长叹一声:“唉,总是撞车!”“撞车”,究竟是什么原因?许多青年朋友提出这一问题。似乎难以讲明白。一位与会的作家忽然想起了写情书。热恋中的人,只要有点文化,总免不了要写“情书”.所谓“情书”,就是有情人之间表示爱情的信。世界上的“情书”究竟有多少,谁都没有统计过,恐怕也难以统计。但它肯定要比人们所创作的小说作品要多得多.“情书”多如牛毛,却“风格”各异、长短不一。或直率,或迂婉,或质朴,或华美,或理智,或冲动,或情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34):12-13
在爱情的良药里,有一剂是最古老也最管用的,那就是情书。 “你有多久没写过情书了?”这问题问出来多半会被人讥笑,但你可知道,表达爱情的“情书”,可不只是旧时那种信件格式才算数,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封情书可以让你用多种方式呈献给爱人。嫌手书太麻烦,博客日志够方便了吧?简单的一笔,记下关于某目的细节,加上两张照片,可以说是更朴实更幸福的情书。  相似文献   

3.
公开的情书在老山前线某炮兵连的每周“新闻发布会”上,炊事班战士王民正在宣读对象寄来的情书,当读到……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看了《中国记者》1987年第5期刊登的一幅照片——“公开的情书”(新闻摄影月赛一等奖)以后,仔细把文字说明和图片的人物表情加以对照、分析,发现其中有明显的漏洞和不实之处。文字介绍说:“炊事班战士王民正在宣读对象寄来的情书,”可照片中正在读情书的不能令人相信是王民本人。从他那副显得诡秘自得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是另外一个替王  相似文献   

5.
老婆时常揪着我的耳朵问:“余阿毛,你这辈子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总是满脸委屈地说:“不就是给你写过一点嘛。”她总是露出不屑和不信的表情。她这样是有理由的。我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假如把它们都收集起来,我相信可出一本厚厚的书。遗憾的是,它们恐怕早就被人撕碎扔在风中了。但有一封情书,是我亲手撕碎的。  相似文献   

6.
翻检旧物,找到—包老情书,不是别人写给我的,而是我写给别人的——这一点很能说明我的本质了,一旦掰掉,锱铢必较,休想留下我—分一毫,连情书也是要还回来的。但是这堆情书里的一句话,还是叫我小小震惊了一下,9年前的一个夏夜,我给某男写:“你是我的香水。”  相似文献   

7.
声音     
《新闻天地》2008,(9):52-52
“花几万元送钻戒的成功性会大得多。” ——年轻男子买下报纸半个头版发表情书,此举引来读者热评如潮  相似文献   

8.
1984年10月,我们因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瞿秋白学术讨论会而聚会在北方的小城市—徐州。在一次会间休息的闲聊中,不知是谁起的头,我们从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生活,谈到鲁迅和许广平从师生变成夫妇,继而又扯到郁达夫和王映霞……忽然,谁冒了一句:“我们何不编一本中国现代作家情书集呢?”虽则我们三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编辑,一个是编剧,平均年龄已三十五岁了,而这时却象小孩子一样兴奋起来:“对对对,一个星期编好,这肯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至于书前的序嘛,请贾先生给我们写吧。”坐在一旁的贾植芳先生笑着还没来得及回答,贾师母就开了腔:“都老头子了,还情书呀情书的。”一席话,说得大家都哈  相似文献   

9.
身在今日,绝难想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名人情书选曾是出版热点。彼时,市面上充满各种情书选集,马克思致燕妮固不可少,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亦不能缺,就连雪莱济慈和徐志摩,也借助情书,和前面那几位伟大光荣正确的大师,获得并列的资格。情书出版热早已过去,但,  相似文献   

10.
杨红霖 《大观周刊》2010,(30):39-39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在写给钢琴家肖邦的情书中曾这样说道:“我们彼此的心,红得已越过希农的葡萄酒了”。爱情如同。而葡萄酒无疑将为星夜、银河、苍穹下,互诉衷肠的情人们增添几分浪漫的情调。  相似文献   

11.
情书     
某年舂晚,冯巩有一个小品:在成为大款之后,他巧遇当年同桌的女生,回忆起学生时代曾给这位女生写过情书,女生很快就给他回了封信,他喜滋滋地打开,只见上面只写着—个字:“呸!”  相似文献   

12.
刘星 《新闻实践》2014,(10):86-87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微”字大热,“微时代”、“微传播”、“微电影”、“微评论”、“微情书”、“微投诉”……一时间,似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微新闻”也成了一个新锐词语,并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审定,入选年度新词语,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时代,微新闻是报纸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要,增加报纸信息量,再造报纸在新形势下的新魅力、新优势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13.
方言里的“显摆”,通常指把自认为是优势的地方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比如小时候得到父亲送的购自上海的自动文具盒,比如再大一点收到了男生情书,都是非常适合显摆的元素。它比闷骚更浓烈,比吹嘘更原色。  相似文献   

14.
电报与情书     
一提起写短文,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电报。是的,为了图快省钱,电文要短,要拟得简明扼要,让收报人看得清楚明白,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电报从形式上看,短是短了,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它是最好的短文。真正称得上好的短文,我以为除了应具备电报短的形式外,还必须具有情书感人的内容。情书的特点在于一个“情”字。大凡给情人写信,总是字斟句酌,千方百计取悦对方,以己之情拨动对方心灵之弦,引起感情上的  相似文献   

15.
李志勇  张亮 《新闻传播》2009,(6):122-123
《情书》曾是韩国最火的大型综艺节目《实际状况!星期六》中的一个板块,3年前通过网络传入中国,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和我国内地的其他速配节目相比,《情书》的品牌定位和栏目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情书》虽然是以速配类节目的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16.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12,(3):48
●近日,武汉市档案馆与《武汉晨报》合作,将"武汉晨报首届情书大赛"活动中具有城市年代记忆的情书征集进馆,这也是武汉市档案馆首次收藏老百姓的情感藏品。3月7日,《武汉晨报》以《本报"情书大赛"作品存进武汉档案馆》为题对征集活动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7.
2019年8月在纽约访学期间,我看到“程门问学”公众号中的推送,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莫砺锋教授与妻子陶友红合著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并选了一封莫砺锋写给陶友红的情书,这封情书写得情深意切。我一气读完,对莫老师有了别样的认识,并立即转到朋友圈,转发同时加了一句“学者的才情与柔情”作为推荐,一时获得点赞无数。回国后我立即找到这本《嘈嘈切切错杂弹》,但秋季开学后事情太多,就丢在书堆里。后来又看到《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对该书的介绍,想读又找不到书在哪里。端午节早上整理茶几上堆得满满的书,发现该书后就再也没有放下手,一直到晚上读完。  相似文献   

18.
“15岁克林顿浪漫情书送学妹”、“戈尔巴乔夫从不穿洋装”、“日本皇太子夫妇远离皇宫”,2月27日某报国际版的一个版上,“隆重推出”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些国际“大事”。一度以严肃客观为特色的国际新闻,如今在一些媒体上正变得越来越媚俗。这片昔日的“净土”上,现在充斥的除了血腥恐怖就是绯闻琐事。笔者在3月27日共买了4份当地出版的报纸,看腻了社会娱乐版上的绯闻琐事,本想“高雅”一下看看国际版上的国际局势,结果竟大失所望。4份本地报纸的国际版  相似文献   

19.
《陕西档案》2012,(3):21-21
在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决定展出尼克松年轻时写的6封情书,向公众披露这位传奇人物年轻时追求妻子的甜蜜过程。这些情书写于1938年到1940年6月尼克松夫妇成婚之际。  相似文献   

20.
《出版经济》2006,(4):47
两位老人以纯粹的情感,书写了堪称范本的情书,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后来者,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通过情书这一近乎绝迹的文本阅读,重温纯爱的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