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的思雏活动中,非逻辑思维是与逻辑思维并列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非逻辑思维大多是在逻辑思维中断时才开始启动,通过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等思维形式,使求解的问题与求解问题的答案“接通”。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采取对创新思维及其过程进行研究、以创新思维为参照对象展开论述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可以看到创新思维的关键是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有许多人或认为非逻辑思维能力是神赐的、天赋的,是不能培养的;或认为非逻辑思维能力虽能培养,但却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逻辑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要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就是要养成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正所谓:习惯形成人的第二天性。非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3.
小学阅读教学,人们普遍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忽视与之相关的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语言训练,长于模仿,而短于创新。为了改变这种失调现象,必须在语言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非逻辑思维,主要是指联想、类比、猜想、模拟等思维活动。只有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语言创新的思维辐射力。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过程中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指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潜在性、敏锐性等诸多特点。其中,尤为显著的特点是表现在其思维过程的求异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思维主体的主动性与进取性方面。  相似文献   

5.
思维一般可分为 :形象思维 (或直感思维 )、抽象思维 (或逻辑思维 )、灵感思维。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不可或缺 ,中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表现丰富 ,如对问题的猜想或应急性回答 ,提出怪问题 ,产生新奇的想象 ,对难题的顿悟等。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 ,长期以来 ,逻辑思维一直被视为科学思维的唯一类型 ,而非逻辑思维仍未被重视。笔者认为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生物学知识 ,有时非逻辑思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 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思维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  相似文献   

6.
并非只有非逻辑思维才具有思维创新意义。抽象逻辑思维包含着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两个层面。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在思维创新活动中各自有着重要的活动形式与功能特性。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系统具有思维活动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有序性与无序性、分析(分解)与综合(重构)、单向与多向、集中与发散等多方面内在统一的运动特性,是一个充满无限创新生机的思维系统。  相似文献   

7.
智慧离不开思维,主要指人的创新思维。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很多,但其内在要素就是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获取知识、训练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容易的,而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很困难的,因而也就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成了培养智慧的难点和关键。非逻辑思维其实就是没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要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出一种没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8.
李平  靳莹  卫子光 《天津教育》2003,(10):37-39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创造性思维由逻辑思维因素和非逻辑思维因素组成。逻辑思维是以演绎外推、直觉归纳和类比推理为主要方式。非逻辑思维不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也不遵守逻辑规则,而是以直觉、灵感、联想、想像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思想的产生。实践证明,只有当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达到辩证统一时,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作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在熟悉实验…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而人的创造性思维又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创新教育必须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人类正是靠着创造的伟大精神,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文明。而创造是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正是由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才使今天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光辉。创造性思维是人的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既包括集中思维,又包括发散思维;既包括直觉思维,也包括逻辑思维;还包括直觉、想像、灵感以及潜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逻辑思维和以直觉,灵感等为主的非逻辑思维。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 ,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非逻辑思维是指灵感、顿悟等思维 ,它在逻辑思维中断时能起“接通”的作用使逻辑思维得以继续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创造思维的过程。在培养创新能力时不能只注重灵感、顿悟等非逻辑因素 ,忽视逻辑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而肩负着特殊使命。”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包含六个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其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故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三种基本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很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强调前因后果的推理,而忽视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笔者对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培养就是在我们过去常用的逻辑思维——如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的基础上,结合非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新创建一套思维模式,学生通过练习,逐渐养成从新的角度看待、思考问题,得出自己合理的结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理自力的能力。如何培养创新思  相似文献   

14.
以思维过程是否遵循规则为标准,可将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数学审美等。研究表明:形象、直觉、灵感思维在人的创造思维能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审美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为我们认识创新思维的存在提供了哲学指导,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实践具体历史统一的观点、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培养创新思维需要理论基本功、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力和批判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一、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观念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数学审美等。研究表明:形象、直觉、灵感思维在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审美能力在数学学习过  相似文献   

17.
1.培养数学创新思维应突破形式化 一切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往往是直觉的,非形式化的,非逻辑的。中国传统数学没有严格证明,牛顿的微积分更没有形式化,但这些都创造了数学。诚然,数学特别注重逻辑上的严密,形式上的推演,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必要的。但完全的单纯的形式化,往往会制约学生对数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塑造。如概率是高等数学中一个很平凡的概念,无非是生活中“可能性”的量化,如果非要按照形式化的方法,从事件集、等可能事件一步步讲起来,势必使生动活泼的概念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当代社会实践的新形态,创新思维则是创新活动的意识形式,创新思维的本质是逻辑思维与直观思维的统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态,具有超越性、发散性、创造性等特征。通过逻辑规律、精神量度与实践训练等形式,可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当代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甚严密的非逻辑思维形式、由于其包涵猜想的成分,故长期以来未受到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在大力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深入研究儿童的直觉思维,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直觉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因素做了一些肤浅的研究,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种形式,逻辑思维严格遵守数学概念和逻辑演绎的规则,而直觉思维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定约束,它直接领悟事物本质,是一种跳跃式的预见,因此大大缩短思考时间.虽然逻辑思维在数学思维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直觉是思维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两者具有辨证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